第4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
本章基礎知識背誦要點:
1. 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特點: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差異性。
2. 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對教育的制約:
① 順序性決定了教育活動必須循序漸進地進行;
② 階段性決定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應采取不同的內容和方法;
③ 不平衡性決定教育活動要善于根據個體身心發展的最佳期(關鍵期)給予合適的教育;
④ 差異性決定了要因材施教。
3. 關于影響人的身心發展因素的主要觀點:
① 單因素論與多因素論。
單因素論有遺傳決定論、 環境決定論和教育萬能論等;
二因素論是指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
三因素論是凱洛夫在《教育學》中所持的觀點,包括遺傳、環境和教育三方面;
四因素論是遺傳、環境、教育和主觀心理;五因素論則是在四因素論基礎上加上反饋因素;
② 內發論與外鑠論:持內發論的多是性善論者、遺傳決定論者和成熟論者,如盧梭和格賽爾(同卵雙生子爬梯試驗);持外鑠論的代表人物有華生、荀子和洛克等;
③ 內因與外因交互作用論:關注兩者的相互作用與轉化以及各自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4. 遺傳素質及其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① 是個體發展的生物學前提,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 具有可塑性;
③ 其發展過程制約著年青一代的身心發展特點;
④ 其差異性對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遺傳決定論(或先天決定論、血統論)代表人物是英國人類學家高爾頓等;
5. 環境及其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環境因素是指那些對人的發展產生影響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世界和社會世界兩個相互聯系的部分;環境決定論代表人物是華生。
6. 個體個性化與個體社會化:
① 個體個性化是指個體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獨特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過程,教育對個體個性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促進個體主體意識、個體特征的發展和個體價值的實現三方面;
② 個體社會化是指人接受社會文化的過程,即由自然人、生物人成為社會人的過程;教育對個體社會化的作用體現在促進個體的觀念社會化、智力和能力的社會化及職業和身份的社會化三方面。
7. 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及有效發揮的條件:
①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規定者人的發展方向,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給人較多的正面影響;
② 學校教育給人的教育比較深刻、系統和全面;
③ 學校中有受過專門培訓的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學校教育法會主導作用的條件在于學生自身的積極活動和學生家庭、社區和其他社會力量的支持。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