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語文知識包括三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我們總體教學思路是要針對不同知識類型組織教學。講師解讀90%核心考點,試聽>>
小學語文知識教學中的陳述性知識,如,漢語拼音的整體認讀音節的認讀,教學組織時,首先應使學生明確“什么是整體認讀音節”、“整體認讀音節有哪些特點”等問題;其次,教學內容應按順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予以安排,并且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如要復習前面所學的聲母、韻母、聲調等的讀法;最后,組織教學時既要確保用于同化新知識的原有知識的鞏固,又要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系點,還要考慮尋求新知識的生長點。
小學語文知識教學中的程序性知識,如: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首先,應把作為教學內容的方法教給學生,包括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和聯系時代背景的方法。其次,教學組織要重視運用正例和反例以供學生學習領會。再次,要組織并督促學生把這些方法運用于新學習情境中,即做到面對適當條件就能立即作出反應。最后,要明確教學效果的標志是看學生能否運用所學去解決問題。
小學語文知識教學中的策略性知識,如,寫作文時選擇適合自己的寫作方法,選擇表達個性的寫法,可以大處著眼,也可以細節處作細膩描寫或抒發自己的情感等。在組織教學時,首先,可專門組織學習方法的教學,看學生如何去觀察,如何選取材料,如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等,還要把思維方法滲透到另兩種知識的教學組織中。其次,教師要善于將自己內隱的思維活動的監控和調節的過程展示給學生,便于學生仿效。如,教師是如何寫作的,有哪些技巧等。最后,評價教學效果時要看“學生會學習”的情況。
總之,我們需要反思和重構語文知識觀。從知識的生成過程來看,學校課程所提供的知識結構,應該是與學習者已有經驗相聯系的、具有報考生成性的、有利于個體主體經驗結構的聯系,并由此出發,去主動地發展構建自己的言語經驗系統。要尊重知識的特征,合理而科學地進行我們的教學活動。
熱點推薦:教師資格證考試章節難易分析 哆啦A夢為您開啟教師資格證備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