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定向選擇題 (30分)
1、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包括(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2、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
A、導向作用
B、教育作用
C、激勵作用
D、評價作用
3、教師的一般角色有( )
A、傳道者
B、榜樣
C、管理者
D、朋友
4、新課程標準從( )幾個方面闡述課程具體目標。
A、理想與愛好
B、知識與技能
C、過程與方法
D、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5、屬于我國古代《學記》中的教學原則有( )
A、教學相長
B、“預”“時”“孫”“摩”
C、因材施教
D、“長善救失”
6、個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追因法
B、臨床法
C、產品分析法
D、跟蹤法
7、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有( )
A、教育人文化
B、教育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8、學校文化是由( )幾部分構成的。
A、觀念文化
B、規范文化
C、校園文化
D、物質文化
9、作為社會權利主體,青少年兒童主要享有的合法權利有( )
A受教育權
B、身心健康權
C、人格尊嚴權
D、名譽權和榮譽權
10、CIPP評價模式包括的步驟有( )
A、背景評價
B、輸入評價
C、過程評價
D、成果評價
11、( )是教育科學研究中廣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A、調查法
B、問卷法
C、觀察法
D、實驗法
12、德育的體諒模式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為學校德育學家( )所創,風靡于英國和北美。
A、柯爾伯格
B、班杜拉
C、皮亞杰
D、彼得·麥克費爾
13、衡量測驗題目的質量指標主要有( )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分度
14、把大班教學、小班研究和個別教學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的這種教學形式叫( )
A、特朗普制
B、道爾頓制
C、分組教學制
D、班級授課制
15、教科書的編排形式通常采用( )等幾種形式
A、鋪墊式
B、直線式
C、螺旋式
D、問答式
16、《兒童權利公約》的基本原則有( )
A、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B、尊重兒童尊嚴原則
C、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
D、無歧視原則
17、班會的特點主要有( )
A、協商性
B、集體性
C、自主性
D、針對性
18、班級管理總結一般分為( )幾類
A、全面總結
B、教師總結
C、學生總結
D、專題總結
19、我國中學德育的主要原則有( )
A、疏導原則
B、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C、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20、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主要有( )
A、生成性
B、綜合性
C、自主性
D、開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