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最后沖刺試題3
一、單項選擇題(共30道題,每題2分,共60分)
1.學生最主要的角色權利是( )。
A.受教育權
B.人身自由權
C.隱私權
D.名譽權
2.義務教育的實施,使小學教育具有了( )的特征。
A.廣泛性
B.普遍性
C.強制性
D.全民性
3.教師不得隨意宣揚學生缺點,私拆學生信件等,這是因為學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權
B.人身自由權
C.人格尊嚴權
D.隱私權
4.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條體現了教師的( )素養。
A.崇高的職業道德
B.文化科學知識
C.過硬的教學基本功
D.教育理論知識
5.素質教育的核心是( )的培養。
A.創新能力
B.讀寫能力
C.聽說能力
D.交往能力
6.下列不屬于學生的受教育權的是( )。
A.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權
B.學習權
C.隱私權
D.公正評伊權
7.學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權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權、學習權和( )。
A.人格尊嚴權
B.名譽權和榮譽權
C.隱私權
D.公正評價權
8.“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反映了我國法律所規定的少年兒童合法權利中的( )。
A.受教育的權利
B.受尊重的權利
C.安全的權利
D.生存的權利
9.“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體現了教師工作的( )。
A.復雜性、創造性
B.連續性、廣延性
C.長期性、間接性
D.主體性、示范性
10.我國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體承擔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責任?( )
A.地方
B.中央
C.社會力量
D.學生家長
11.在與自然災害的抗爭中,人類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實固然必須正視,但普通民眾是否就無可作為呢?在災害預測還無法做到完全精確的今天,每一個人該如何保護上天賦予我們的寶貴生命,該如何在災難降臨的那一刻作出最及時而智慧的選擇,該如何自救、救人,避免或減少悲劇的發生?這些事情,其實都可以通過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來完成。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人類與自然災害的抗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B.在自然災害面前人的首要任務是保護生命
C.災難降臨時的及時而智慧的選擇非常重要
D.教育可以在自然災害中保護更多寶貴的生命
12.許多跨國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都試圖推行本土化的傳播策略和營銷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國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同,在廣告中運用“中國元素”就是一種體現。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這種運用要與人們的文化習慣和感情頒向相一致,如果僅僅在技術上簡單地模仿和運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會開出“惡之花”。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不同國家的消費者會有不同的審美取向
B.在廣告中使用“中國元素”要適可而止
C.在廣告中彰顯文化特色是重要的營銷策略
D.理解文化內涵是“中國元素”成功運用的前提
13.英國銀行協會每年都組織一個培訓班,幫助銀行職員識別假鈔。在培訓期間,學員們一張假鈔也摸不到,訓練時用的都是真鈔,上課時講的都是真鈔的特點。專家們解釋說,學員們通過反復接觸真鈔,手指、眼睛都習慣了真鈔的感覺,以后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假鈔,就會感到特別不習慣。雖然他們對假鈔的特征一無所知,但潛意識告訴他們:“這不是真鈔!”據統計,接受了這種培訓的職員,對假鈔的識別能力要強得多。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潛意識是在不斷的重復中獲得的
B.當信息缺失的時候更需要依賴直覺
C.強化正確的信息有助于提高鑒別力
D.接觸過多的錯誤信息有可能干擾人們的判斷
14.長期以來,人們對工業的文化內涵沒有認識,文物保護的理念相對落后。事實上,每項工業遺產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的最高發展水平,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進步。近代工業遺產更是如同一種超越時代的文化載體和現代設計思想的容器,凝結著社會經濟、產業和工程技術等方面的歷史信息。有些工業遺產,甚至代表了一個城市最基本的東西,見證著城市發展的歷史。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為準確的是( )。
A.文物保護理念應適應生產力發展
B.文化研究應以工業遺產為突破口
C.工業遺產記錄了城市發展的歷史
D.工業遺產是具有文化價值的文物
15.影響一個地區長期或某段時期氣候變化的原因,是眾多而復雜的,人們至今還無法確切說明各種因素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程度。但是可以斷言:即使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從總體講,自然因素仍然是影響氣候的主導因素。人類活動至今仍然不足以影響地區性氣候的基本屬性,更不足以引起冰期或間冰期等巨大的氣候變化。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一個地區的氣候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B.地區性氣候的基本屬性主要取決于自然因素
C.人類活動不足以對一個地區的氣候產生影響
D.人類對氣候影響因素的了解與分析還不足夠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