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緒、情感的含義
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廣義的情緒包括情感,情緒是情感的基礎和外部表現,情感是情緒的深化和本質內容。
二、情緒的分類
1.心境:一種微弱的持久的情緒狀態,具有彌漫性。
例如:一個在學校受到老師表揚的人,覺得心情愉快,走在路上也會覺得天高氣爽,遇到鄰居去笑臉相迎,回到家里同家人會談笑風生;而當他在被批評之后,心情郁悶時,在學校、在家里甚至走在路上都會情緒低落,無精打采,甚至會“對花落淚,對月傷情”。
2.激情:一種強烈的、爆發性的、為時短促的情緒狀態。
這種情緒狀態通常是由對個人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引起的。例如:重大事件之后的狂喜、慘遭失敗后的絕望、親人的突然離世引起的極度悲哀、突如其來的危險所帶來的異常恐懼等等。
激情狀態往往伴隨著生理變化和明顯得外部行為表現,例如,盛怒時全身肌肉緊張,怒發沖冠,咬牙切齒,緊握雙拳等等;狂喜時眉開眼笑,手舞足蹈等。
3.應激:人對某種意外的環境刺激所做出的適應性反應。
例如:人在面對地震的時候,心跳加速、高度緊張,此時所產生的情緒,就是應激。
三、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
從三個不同的方面看,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也不同。
(一)從幼兒情緒和情感的進行過程看,幼兒情緒和情感的發展具有三個主要特點:
1.情緒的易沖動性
幼兒常常處于激動狀態,而且來勢強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年齡越小,這種沖動越明顯。
例如:幼兒想要一個玩具而得不到,就會大哭大鬧,短時間內不能平靜下來。如果這時成人要求“不要哭”,也無濟于事,他們甚至一句話也聽不進去。
2.情緒的不穩定性
嬰幼兒期的情緒是非常不穩定的,容易變化,表現為兩種對立的情緒在短時間內互相轉換。
例如:當幼兒由于得不到喜愛的玩具而哭泣時,成人遞給他一塊糖,他就立刻會笑起來。這種“破涕為笑”的現象,在小班尤為明顯。
3.情緒的外露性
嬰兒期的孩子,不能意識到自己情緒的外部表現。他們的情緒完全表露在外,絲毫不加控制和掩飾。
例如,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到了2歲左右,孩子逐漸了解了一些初步的行為規范,知道了有些行為是要加以克制的。在摔倒后會引起本能的哭泣,但剛一哭,馬上就自己對自己說:“我不哭!我不哭!”,這時的孩子臉上還掛著淚珠,甚至還在繼續哭。
(二)從情緒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幼兒情緒和情感的發展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1.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斷增加,情感不斷豐富
2.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質逐漸變化,情感日益深刻
(三)從幼兒的情感發展水平看,幼兒的高級情感開始形成
幼兒的高級情感是指由幼兒的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引起的社會性情感。兩歲左右,兒童的高級情感開始萌芽。隨著幼兒社會性需要的發展,在成人的正確教育影響下,幼兒的高級情感逐步形成。
1.道德感: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別人的言行舉止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標準而引起的情緒體驗。
例如:小班的幼兒知道打人、咬人不好。
中班的幼兒出現的告狀行為。
大班的幼兒對好與壞、好人與壞人,有鮮明的情感,會做出把壞人打跑趕走的行為。
2.理智感:理智感(又稱為智慧感)是與幼兒的認識活動、求知欲、解決問題、探求真理等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相聯系的內心體驗。。如3、4歲的幼兒在成人的指導下,用積木搭出一個房子時,會高興地拍起手來。
幼兒的理智感有兩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一種是“好奇好問”,幼兒初期的孩子往往問“這是什么”,逐漸發展到問“為什么”、“怎么樣”等。
另一種是與動作相聯系的“破壞”行為。嶄新的玩具剛買回家,轉眼工夫,就被孩子拆得四分五裂。
3.美感:美感是人對事物審美的體驗,它是根據一定的美的標準而產生的。幼兒園兒童對老師往往根據老師的外表來評價,幼兒喜歡外貌、穿戴漂亮的老師。
四、幼兒情緒情感的培養
(一)合理的生活制度、豐富的生活內容,能讓幼兒處于愉快的情緒之中;
(二)和諧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緒示范和教養態度對幼兒良好情緒的發展作用極大;
(三)通過文學藝術作品培養幼兒高級情感;
(四)克服不良情緒。
五、克服不良情緒的方法
方法 | 含義 | |
幫助幼兒控制情緒 | 轉移法 | 把注意力從產生消極否定情緒的活動或事物上轉移到能產生積極肯定情緒的活動或事物上來 |
冷卻法 | 當幼兒情緒強烈對立時,采取暫時不予理睬的辦法,待幼兒冷靜下來后進行反思 | |
消退法 | 對某些強化不良行為的因素予以消除,以達到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 | |
教會孩子調節自己的情緒 | 反思法 | 讓幼兒想一想自己的情緒表現是否合適 |
自我說服法 | 大聲說服自己 | |
想象法 | 遇到困難或挫折傷心時,想象自己是“大姐姐”“大哥哥” |
1.( )是一種爆發式,猛烈而短暫的情緒狀態,狂喜、暴怒、恐怖、絕望等都是其狀態的表現。
A. 激情
B. 應激
C. 心境
D. 恐懼
【答案】A
【解析】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爆發性的、為時短促的情緒狀態;應激指人對某種意外的環境刺激所做出的適應性反應;心境指人比較平靜而持久的情緒狀態。
2.“破涕為笑”現象在學前兒童身上較為常見。這反映他們的情緒具有( )。
A. 易沖動性
B. 外露性
C. 社會性
D. 不穩定性
【答案】D
【解析】嬰幼兒期的情緒是非常不穩定的,容易變化,表現為兩種對立的情緒在短時間內互相轉換。例如,當幼兒由于得不到喜愛的玩具而哭泣時,成人遞給他一塊糖,他就立刻會笑起來。這種“破涕為笑”的現象,在小班尤為明顯。故選D項。
A項,易沖動性:幼兒常常處于激動狀態,而且來勢強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被不可遏制的情緒所支配。年齡越小,這種沖動越明顯。
B項,外露性:幼兒不能意識到自己情緒的外部表現,他們的情緒完全表露在外,絲毫不加控制和掩飾,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3.孩子摔倒會引起本能的哭泣,但剛一哭,馬上就自己對自己說:“我不哭,我不哭……”這時的孩子臉上還掛著淚珠,甚至還在繼續哭。這主要是因為( )。
A. 幼兒情緒的易沖動性
B. 幼兒的意志力差
C. 幼兒的情緒是不穩定的
D. 幼兒情緒的外露性
【答案】D
【解析】嬰兒期的孩子情緒完全表露在外,絲毫不加控制和掩飾。幼兒晚期,幼兒調節自己情緒表現的能力已有一定的發展。題干描述的矛盾的情況,說明幼兒從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表現,到開始產生調節自己的情緒表現的意識,但由于自我控制的能力差,還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緒表現。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oyjl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