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要點】心理學告訴我們,幼兒的情緒是伴隨著人們的需要是否滿足而產生的體驗,它能激勵人的行為,改變人的活動效率,對行為起著重要的動機作用。情緒動機作用有正反兩個方面,積極的情緒可以提高活動效率,起正向的推動作用,消極的情緒則會降低活動效率,甚至引發不良行為,起著反向的推動作用。由于父母和保姆的教養態度不同,淵淵在保姆處“一切由著他”的行為在父母處受阻,使他產生了一種焦慮感。淵淵就是希望通過吮吸手指來安慰自己,從而減輕緊張的心情。孩子吮吸手指,它會成為阻礙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障礙,因此,必須引起家長和老師們的足夠重視。
矯治策略:(1)應該創設溫馨輕松的環境,緩解孩子的緊張壓力。教師和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要尋找引起孩子緊張的環境并及時消除,創設一種洋溢著溫馨氣氛的環境,讓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緒,這是幫助孩子克服吮吸手指壞習慣的關鍵一步。
(2)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無事做的時候,最容易不知不覺地吮吸手指,因此,要豐富孩子的生活,轉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在幼兒園,鼓勵淵淵多與小朋友一起玩耍,體會集體游戲給他帶來的快樂。
(3)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三歲的孩子已萌發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通過故事、圖片等形式告訴他把手放在嘴里很不衛生的,讓他懂得不把手放到嘴里的道理。當孩子稍有進步時,父母和老師要及時肯定他、鼓勵他,以增強他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4)采取孩子能接受的干預手段。在家里或幼兒園入睡前,可以為他設計好“放手的位置”,這樣,時間長了孩子會自然而然地不去吮吸手指了。另外,還可以為他準備創可貼,貼在他的小手上,并告訴他,小手受傷了,需要它來幫助他治病,當他覺得難受時,就鼓勵他,小手需要保護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用親切的方式影響和感染孩子,對淵淵的吮吸習慣也會起到很好的矯治作用。
2.【答案要點】這種現象的存在有著諸多原因。
(1)長期文化傳統的影響。作為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人們較為重視給予兒童足夠的文化知識,至于其他方面則可忽視。
(2)家長的功利需要。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十分普遍。許多家長過早地為孩子選擇職業定向,學習一技之長,希望孩子能夠在人才競爭中取勝。而作為幼兒教育目標當中一些基本的內涵則被忽視和削弱了,如幼兒的人格培養、身體素質的提高、審美素質的提高等。
(3)應試教育的壓力。由于升大學競爭和就業競爭的現實性矛盾,學校教育陷入應試教育的模式當中,而這種競爭也已經廣泛深入地影響到幼兒教育階段。在社會上風行的“零歲方案”、“神童方案”等,無不反映出應試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影響。正因為上述原因,家長和幼教機構難以擺脫這種短視的教育做法,表現為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重智力培養輕人格因素培養等錯誤傾向。一些幼兒園迫于家長的壓力或經濟利益的驅動,辦起了各式各樣的興趣班、特長班,干擾和影響了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目標的貫徹實施。
幼兒體、智、德、美各個方面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關系,“特色園”、“興趣班”的做法常常只注重幼兒的某一方面發展,盲目攀比,拔苗助長,如果利用不好會壓制幼兒的正常發展,無視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最終造成幼兒思維、個性發展的扭曲,與人們愿望適得其反。
套題推薦:
8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最新考題及答案
5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上機仿真題及答案
臨考教師資格:花最少的時間、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