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兒童是發展著的個體,兒童的發展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兒童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不斷前進的過程,前一個階段的充分發展是后一階段的基礎,后一階段的發展是以前各個階段充分發展的積累和延續。
(3)兒童發展的階段性。
教師和父母必須隨時留心觀察兒童的實際生活及其表現,發現和把握兒童在各個階段出現的這種心理現象,并及時地進行引導、幫助和鼓勵,否則將對兒童的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缺陷,因而埋沒其某些特殊才能。
(4)感覺教育。
感覺教育在蒙臺梭利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為她的教育實驗的主要部分。
(5)紀律教育。
蒙臺梭利批評傳統教育理論把紀律僅僅看作是“維持教育和教學的外部秩序的手段”,從而制定出一整套威脅、監視、懲罰、命令和禁止的方法,以壓制兒童天生的“野蠻的頑皮性”。
(6)教師。
蒙臺梭利學校則以自我教育為主,在教育活動中,兒童是主體,是中心,兒童全神貫注地從事各自的“工作”,獨立操作、自我發現、自我教育和發展;教師是兒童活動的觀察者和指導員。
(7)課程組織結構。
蒙臺梭利的課程組織結構是按照領域進行的。為3~6歲兒童設計的蒙臺梭利學習環境分為四個基本領域:實際生活領域、感覺領域、語言領域、數學領域。此外,音樂、藝術、運動和戲劇等也包括在蒙臺梭利課程中。
套題推薦:
8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最新考題及答案
5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上機仿真題及答案
臨考教師資格:花最少的時間、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