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
題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因碘酒可使蛋白質變性,故常用于外用消毒
B.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的抗酸藥通常含有麻黃堿
C.長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預防疾病,沒有副作用
D.使用青霉素時,可以不用進行皮膚敏感試驗而直接靜脈注射
2.下列不符合節能減排舉措的是( )。
A.大力發展火力發電
B.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C.用石灰對煤燃燒后形成的煙氣脫硫
D.利用有機廢棄物在沼氣池中發酵產生的沼氣作為燃料
3.許多國家十分重視海水資源的綜合利用。下列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能夠從海水中獲得的物質是( )。
A.溴、碘
B.鈉、鎂
C.燒堿、氫氣
D.食鹽、淡水
5.歸納與反思是學習化學的重要環節。表1是某同學對所學內容的歸納,其中正確的是( )。
9.一定質量的某化合物與4.8 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下列對該化合物的判斷正確的是(相對原子質量H一1 C一12 O—16)( )。
A.只含有碳、氧兩種元素
B.只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D.含有碳、氫兩種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1.《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包括五個一級主題,下列不屬于這五個主題的是( )。
A.科學探究
B.物質構成的奧秘
C.化學與社會發展
D.我們周圍的空氣
12.某教師在“制取氧氣”的教學前,做了如下工作,其中,屬于該課時教學設計的是( )。
①分析了“制取氧氣”在本單元的地位
②選定了“制取氧氣”的教學方法
③編制了一套包含“制取氧氣”內容的期中考題
④確定了“制取氧氣”的教學重點
⑤準備了“制取氧氣”的實驗教學用品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13.某化學教師在進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教學前,給學生播放一個深山老林中“死狗洞”的故事,創設這一教學情景的主要目的是( )。
A.調節課堂氣氛
B.引導新課教學
C.引導學生善待動物
D.告誡學生注意人身安全
14.下列可以用來描述認知性目標水平的行為動詞是( )。
A.體驗
B.認識
C.認同
D.模仿
15.某教師在開展“金屬的化學性質”的教學時,下列最能讓學生對金屬的化學性質產生直觀認識的教學方法是( )。
A.實驗法
B.討論法
C.練習法
D.講授法
16.下列教學行為中,不恰當的是( )。
A.用球棍模型展示甲烷的分子結構
B.用動畫演示取代C02制取的實驗
C.用動畫演示氯化鈉的溶解過程
D.用圖片展現酸雨造成的損失
17.某學生在學習了氯的化學性質后,根據氯和溴結構的相似性,來學習溴的化學性質,感到非常輕松。這種學習方法是( )。
A.實驗法
B.類比法
C.分類法
D.歸納法
18.某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時,采用了實驗探究教學模式:創設情景一發現問題一提出假設一實驗設計一M一得出結論一交流與應用。其中M是指( )。
A.查閱資料
B.統計數據
C.分析原理
D.驗證假設
19.某教師在“燃燒和滅火”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展示了自己開發的一些教學資源(包括視頻、圖片)。課后,他對這些教學資源的使用進行了反思。下列選項不屬于本次反思內容的是( )。
A.教師是否板書所展示的視頻與圖片名稱
B.視頻的播放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C.圖片的展示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D.教師講解的內容是否和視頻播放的內容相互映襯
20.某教師在開學時,對高一新生開展了一次小測試,以了解學生的化學知識基礎與能力發展水平。這種測試屬于( )。
A.檔案袋評價
B.終結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活動表現評價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1題12分。第22題13分,共25分)
21.閱讀下列素材,回答有關問題。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教學方法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同一種教學方法也可能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問題:
(1)請列舉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4種常用的教學方法。(4分)
(2)選擇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方法的依據是什么?(8分)
22.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有關問題。
某教師開展“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教學過程如下:首先,播放實驗室制取氧氣的錄像,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操作過程;然后,一邊講解一邊演示,逐一介紹實驗過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最后,演示了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全過程。
問題:
(1)簡述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形成的三個階段。(6分)
(2)試分析該教師的教學行為對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形成具有哪些作用。(7分)
三、診斷題(本大題1小題,15分)
23.某化學教師在一次化學測驗中設計了下列計算題,測試后對部分學生的解題過程進行了統計,并選取了典型的解題過程加以分析。
四、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小題,20分)
24.下面是某教師開展“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教學的主要環節。
【講授】講述溶液的酸堿度及其表示方法和測定方法。
【演示實驗】用pH試紙測試稀鹽酸溶液、稀氫氧化鈉溶液、澄清石灰水的pH。
【組織學生分組實驗】測定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說明它們的酸堿性。
【組織學生探究】洗發劑和護發劑的酸堿性。
實驗:測定洗發劑、護發劑和洗護合一洗發液的pH。
討論:根據實驗及所學知識,討論下列問題。
(1)有的洗發用品分為洗發劑和護發劑。洗發時,在用過洗發劑后再使用護發劑,這樣對頭發有保護作用。你能解釋這是為什么嗎?
(2)從清潔效果和保護頭發的角度考慮,你認為怎樣選擇洗發用品比較好。為什么?
【指導學生閱讀】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對于生活、生產以及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
【歸納總結】(略)
問題:
(1)pH=2和pH=6的溶液,哪一種溶液的酸性更強?酸溶液和酸性溶液是一樣的嗎?為什么?(4分)
(2)分析該教師的教學設計思路。(6分)
(3)該教師的教學過程具有哪些特點?(10分)
五、教學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30分)
25.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完成任務。
材料一《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于“合金”的課程內容標準為:知道在金屬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變金屬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鐵和鋼等重要合金。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書中關于“合金”的部分內容如下所示。
實驗8—1比較黃銅片(銅鋅舍金)和銅片、硬鋁片(鋁合金)和鋁片的光澤和顏色;將它們互相刻畫,比較它們的硬度。
合金的很多性能與組成它們的純金屬不同,使合金更適合于不同的用途。因此,日常使用的金屬材料,大多數屬于合金。
材料三教學對象為初中學生,已學過金屬物理性質和合金的概念。
要求:
(1)分析材料二的編寫意圖。(6分)
(2)根據上述三個材料,完成上述內容的教學設計,字數不少于300字。內容包括:
①教學目標。(6分)
②教學方法。(2分)
③教學過程。(16分)
微信掃碼下面二維碼進入教師資格微信學習群。
考試題庫>>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庫試題免費刷
備考資料>>教師資格證各科思維導圖下載
零基礎如何備考?233網校零基礎取證班購課即送教材,5大基礎班級教學,給您備考指路,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