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C
注解:麩炒法的操作方法是先用中火或武火將鍋燒熱再將麥麩均勻撒入熱鍋中,至起煙時投入藥物,不斷翻動并適當控制火力,炒至藥物表面呈黃色或深黃色時取出,篩去麥麩,放涼。麥麩一般用量為藥物每100kg用麥麩10-15 kg。
11A
注解:炮制研究表明,蒼術(shù)揮發(fā)油對青蛙有鎮(zhèn)靜作用,并略使脊髓反射功能亢進。大劑量可使中樞神經(jīng)抑制,終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可見過量的揮發(fā)油對生物體是有害的,故古人利用炮制方法降低揮發(fā)油含量,除去其“燥性”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12.A
注解:從斑蝥素的理化特性來說,在84℃開始升華,其升華點為 110℃,米炒時鍋溫為128℃,既適合于斑蝥素的升華,又不至于溫度太高致使斑蝥焦化,所以米炒斑蝥因斑蝥素部分升華而含量降低,從而使其毒性減弱,同時,從米色的變化,可以很準確地指示斑蝥的炮制程度。
13.A
14.D
注解:研究指出:當溫度在230 ℃-240℃和時間為3—4min時士的寧轉(zhuǎn)化了10%-15%,馬錢子堿轉(zhuǎn)化了30%-35%,而此時土的寧和馬錢子堿的異型和氮氧化合物含量最高。如果低于該炮制溫度和少于該炮制時間,士的寧則不易轉(zhuǎn)化成異型和氮氧化物,士的寧減少甚微;如高于該炮制溫度和延長該炮制時間,士的寧、馬錢子堿,連同生物堿的異型和氮氧化合物等馬錢子中大部分成分將一同被破壞,因此,上述溫度和時間是馬錢子炮制的最佳條件。
15.E
注解:藥理作用表明,生品或炒品使小白鼠的消化能力明顯增強,生品或焦品對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均有很強的抑制作用,無明顯差別。
16.D
17.B
18.D
B型題
1.C
2.E
3.A
4.D
注解:本題為99年考題
5.B
6.C
7.A
8.D
9.D
10.A
11.B
12.C
13.E
14.B
15.A
16C
X型題
1、ABE
注解:炒炭是指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武火或中火加熱,炒至藥物表面焦黑色,內(nèi)部呈焦黃色或焦褐色。炒炭要求存性,“存性”是指炒炭后藥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應保存藥物的固有氣味;花、葉、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別藥物原形,如槐花、菊花、荊芥、大薊等。
2、ABCD
3、BCD
1、 ABC
注解:梔子炭善于涼血止血,多用于各種出血證。化學研究表明,以梔子中京尼平苷為指標,用薄層掃描法對梔子及其炮制品進行分析比較,京尼平苷主要集中在梔子仁中,殼中含量甚微,炒梔子和焦梔子中京尼平苷含量均有所下降,焦品比炒品更明顯。
5、ADE
6、ABDE
7、ACDE
注解:砂炒馬錢子是將砂置熱鍋內(nèi),用武火加熱至靈活狀態(tài)時,投入大小一致的馬錢子,不斷翻動,至外皮呈灰褐色,內(nèi)部鼓起小泡時,取出,篩去砂,放涼,除去絨毛。砂炒馬錢子應中間略鼓,表面灰褐色,無絨毛,質(zhì)地堅硬,斷面棕褐色,中間有裂縫,無臭,味苦。
8、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