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造價工程師精講班/高頻考點班/案例專項班/考前直播班免費試聽
第一部分、考情分析
章節 | 2020 | 2017-2019 | ||
單選 | 多選 | 單選 | 多選 | |
2.2 道路、橋梁、涵洞的分類、組成及構造 | 4 | 1 | 4 | 1 |
一、道路工程 | 道路分類、公路分類16/18;道路組成14/19/20; 路基15/16/20、路面(墊層、基層、面層)等級與分類13/14/15/17/18/20; 道路設施:照明、標志/標線/信號燈17 | |||
二、橋梁工程 | 上部結構:橋面構造20、承載結構、支座; 承載結構:梁式/拱式/剛架/懸索/組合16/17/18/20; 下部結構:橋墩13/18/19、橋臺14/19、基礎 | |||
三、涵洞工程 | 分類:圓管涵、蓋板涵、拱涵、箱涵/17/18; 組成:洞身(提高節19、坡度14/16)、洞口(正斜)、基礎 、沉降縫、附屬 |
第二部分、真題命題關鍵句
1、道路交通量達到飽和狀態時的道路設計年限為:快速路、主干路應為20年;次干路應為15年;支路宜為10~15年。
2、公路設計等級選取,應優先考慮年平均日設計交通量。
3、城市道路橫斷面宜由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分車帶、設施帶、綠化帶等組成,特殊斷面還可包括應急車道、路肩和排水溝等。
4、相對中級路面而言,高級路面的結構組成增加了底基層和聯結層。
5、砌石路基,砌石頂寬采用0.8m,基底面以1∶5向內傾斜,砌石高度為2~15m;砌石路基應每隔15~20m設伸縮縫一道;當基礎地質條件變化時,應分段砌筑,并設沉降縫;當地基為整體巖石時,可將地基做成臺階形。
6、護肩路基高度一般不超過2m。
7、當山坡上的填方路基有沿斜坡下滑的傾向或為加固,收回填方坡腳時,可采用護腳路基,其高度不宜超過5m。
8、基層應滿足強度、擴散荷載的能力以及水穩定性和抗凍性的要求。
9、面層、基層和墊層是路面結構的基本層次,為了保證車輪荷載的向下擴散和傳遞,下一層應比其上一層的每邊寬出0.25m。
10、級配碎石可用于各級公路的基層和底基層,可用作較簿瀝青面層與半剛性基層之間的中間層。
11、級配礫石可用于二級和二級下公路的基層及各級公路的底基層。
12、填隙碎石基層可用于各級公路的底基層和二級以下公路的基層。
13、乳化瀝青碎石混合料路面的瀝青面層宜采用雙層式,單層式只宜在少雨干燥地區或半剛性基層上使用。
14、三級公路的面層多采用瀝青灌入式路面、瀝青碎石路面、瀝青表面處治路面。
15、為保證視認性,同一地點需要設置兩個以上標志時,可安裝在一根立柱上,但最多不應超過四個;標志板在一根支柱上并設時,應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順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
16、根據橋梁的結構形式,橋梁可劃分為梁式橋、拱式橋、剛架橋、懸索橋和組合式橋。
17、橋面采用防水混凝土鋪裝的可不另設面層而直接承受車輪荷載。
18、橋面的橫坡,一般采用1.5%~3.0%。
19、瀝青混凝土鋪裝在橋跨伸縮縫上坡側現澆帶與瀝青混凝土相接處應設置滲水管。
20、欄桿是橋上的安全防護設備,欄桿的高度一般為0.8~1.2m,標準設計為1.0m;欄桿間距一般為1.6~2.7m,標準設計為2.5m。
21、懸臂梁橋其結構特點是懸臂跨與掛孔跨交替布置,通常為奇數跨布置。
22、拱式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兩拱腳處不僅產生豎向反力,還產生水平反力(推力)。
23、根據構造方式及受力特點,組合體系拱橋可分為桁架拱橋、剛架拱橋、桁式組合拱橋和拱式組合體系橋四大類。
24、大跨度懸索橋的加勁梁主要用于承受橫向水平力。
25、大跨度懸索橋的橋塔主要采用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其結構形式可分為桁架式、剛架式和混合式三種,剛架式橋塔通常采用箱形截面。
26、懸索橋的加勁梁是承受風載和其他橫向水平力的主要構件。
27、常見組合式橋有梁與拱組合式橋,如系桿拱、桁架拱及多跨拱梁結構等;懸索結構與梁式結構的組合式橋,如斜拉橋等。
28、斜拉橋是典型的懸索結構和梁式結構組合的,由主梁、拉索及索塔組成的組合結構體系,拉索是斜拉橋的主要承重構件。
29、大跨徑的墩帽厚度一般不小于0.4m,中小跨梁橋也不應小于0.3m。
30、柔性墩是橋墩輕型化的途徑之一,典型的柔性墩為柔性排架樁墩,多用在墩臺高度5~7m,跨徑一般不宜超過13m的中、小型橋梁上。
31、埋置式橋臺將臺身埋置于臺前溜坡內,不需要另設翼墻,僅由臺帽兩端耳墻與路堤銜接。
32、框架式橋臺適用于地基承載力較低、合身較高、跨徑較大的梁橋。
33、管柱基礎是一種深基礎,因其施工方法和工藝較為復雜,所需機械設備較多,所以較少采用;但當橋址處的地質水文條件十分復雜,如大型的深水或海中基礎可采用管柱基礎;不適用于有嚴重地質缺陷的地區,如斷層擠壓破碎帶或嚴重的松散區域。
34、圓管涵受力情況和適應基礎的性能較好,兩端僅需設置端墻,不需設置墩臺,故圬工數量少,造價低,但低路堤使用受到限制。
35、蓋板涵在結構形式方面有利于在低路堤上使用。
36、拱涵適用于跨越深溝或高路堤。
37、涵洞由洞身、洞口、基礎和附屬工程組成。
38、洞身是涵洞的主要部分,其截面形式有圓形、拱形、矩形(箱形)三大類。
39、涵洞的孔徑,應根據設計洪水流量、河溝斷面形態、地質和進出水口溝床加固形式等條件,經水力驗算確定。
40、一般情況同一涵洞的洞身截面不變,但為充分發揮洞身截面的泄水能力,有時在涵洞如拱涵、箱涵進口處采用提高節;交通涵、灌溉涵和涵前不允許有過高積水時,不采用提高節;圓形截面不便設置提高節,所以圓形管涵不采用提高節。
41、涵洞洞底應有適當的縱坡,其最小值為0.4%,一般不宜大于5%;當洞底縱坡大于10%時,涵洞洞身及基礎應分段做成階梯形。
42、蓋板涵的過水能力較圓管涵大,同孔徑的拱涵相接近,施工期限較拱涵短,但鋼材用量比拱涵多,對地基承截力的要求較拱涵低。
43、八字翼墻泄水能力較端墻式洞口好,多用于較大孔徑的涵洞。
44、圓管涵基礎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采用無基:巖石地基外,洞頂填土高度超過5m;最大流量時,涵前積水深度超過2.5m者;經常有水的河溝﹔沼澤地區;溝底縱坡大于5%。
45、拱涵基礎有整體基礎與非整體基礎兩種,整體式基礎適用于小孔徑涵洞﹔非整體式基礎適用于涵洞孔徑在2m 以上,地基土壤的允許承載力在300kPa及以上、壓縮性小的良好土壤(包括密實中砂、粗砂、礫石,堅硬狀態的黏土、堅硬砂黏土等)。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cxyx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