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4年中級《財務管理》考前N頁紙
2024年中級《財務管理》考前N頁紙
【考點1】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理論
1、利潤最大化
1.觀點 以實現利潤最大為目標。
2.局限性
(1)沒有考慮利潤實現時間和資金時間價值。
沒有考慮風險。
(3)沒有反映利潤與投入資本的關系
(4)可能導致企業短期行為傾向,影響企業長遠發展。
1.觀點 是利潤最大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2.局限性 (1)沒有考慮每股收益的取得時間。
(2)沒有考慮每股收益的風險。
3、股東財富最大化
1.觀點 以實現股東財富最大為目標。
2.優點
與利潤最大化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的主要優點是:
①考慮了風險因素,因為股價對風險反應較敏感。
②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短期行為,因為目前的利潤和預期未來的利潤都會對股價產生重要影響。
③對上市公司而言比較容易量化(股數×股價),便于考核和獎懲。
3.缺點
①非上市公司無法隨時準確獲得股價,因而難于應用。
②股價受眾多因素影響,不能完全準確反映財務管理狀況。
③強調更多的是股東的利益,對其他相關者利益重視不夠。
1.觀點 以企業價值最大為目標。
2.衡量 (1)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的市場價值(不是賬面價值)。
(2)企業創造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3.優點
(1)考慮了取得收益的時間,并用時間價值原理進行計量。
(2)考慮了風險與收益的關系。
(3)將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和持續的獲利能力放在首位,能克服追求利潤的短期行為。
(4)用價值代替價格,避免過多外界市場因素的干擾,有效規避了企業的短期行為。
4.缺點 (1)企業價值過于理論化,不易操作。
(2)非上市公司,在評估企業資產價值時,很難做到客觀和準確。
2024年中級《財務管理》考前N頁紙
【考點1】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理論
1、利潤最大化
1.觀點 以實現利潤最大為目標。
2.局限性
(1)沒有考慮利潤實現時間和資金時間價值。
沒有考慮風險。
(3)沒有反映利潤與投入資本的關系
(4)可能導致企業短期行為傾向,影響企業長遠發展。
1.觀點 是利潤最大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2.局限性 (1)沒有考慮每股收益的取得時間。
(2)沒有考慮每股收益的風險。
3、股東財富最大化
1.觀點 以實現股東財富最大為目標。
2.優點
與利潤最大化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的主要優點是:
①考慮了風險因素,因為股價對風險反應較敏感。
②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短期行為,因為目前的利潤和預期未來的利潤都會對股價產生重要影響。
③對上市公司而言比較容易量化(股數×股價),便于考核和獎懲。
3.缺點
①非上市公司無法隨時準確獲得股價,因而難于應用。
②股價受眾多因素影響,不能完全準確反映財務管理狀況。
③強調更多的是股東的利益,對其他相關者利益重視不夠。
1.觀點 以企業價值最大為目標。
2.衡量 (1)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的市場價值(不是賬面價值)。
(2)企業創造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3.優點
(1)考慮了取得收益的時間,并用時間價值原理進行計量。
(2)考慮了風險與收益的關系。
(3)將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和持續的獲利能力放在首位,能克服追求利潤的短期行為。
(4)用價值代替價格,避免過多外界市場因素的干擾,有效規避了企業的短期行為。
4.缺點 (1)企業價值過于理論化,不易操作。
(2)非上市公司,在評估企業資產價值時,很難做到客觀和準確。
1.利益相關者 ①股東;②債權人;③經營者;④員工;
⑤客戶;⑥供應商;⑦政府。
2.具體內容 (1)強調風險與收益的均衡,將風險限制在企業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2)強調股東的首要地位,并強調企業與股東之間的協調關系。
【考點2】復利終值和現值
1.復利終值 ①F=P×(1+i)n
②F=P×(F/P,i,n)
2.復利現值 ①P=F/(1+i)n=F×(1+i)-n
②P=F×(P/F,i,n)
3.結論 ①復利針對一次性款項的計算;上述n表示終值時點和現值時點之間的時間距離。
②復利的終值和現值互為逆運算,復利終值系數和復利現值系數互為倒數。
【考點3】年金終值和現值
(一)普通年金的終值和現值
普通年金是從第一期開始,每期期末收付款的年金。
1.普通年金終值 ①計算思路:普通年金每次收付款項在第n期期末的復利終值之和。
②計算公式:F=A×(F/A,i,n)
2.普通年金現值 ①計算思路:普通年金每次收付款項在第一期期初(即0時點)的復利現值之和。
②計算公式P=A×(P/A,i,n)
(二)預付年金的終值和現值
預付年金是從第一期開始,每期期初收付款的年金。
【對比】普通年金是從第一期開始,每期期末收付款的年金。
1.預付年金終值 ①計算公式:F=A×(F/A,i,n)×(1+i)
其中: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
2.預付年金現值 ①計算公式:P=A×(P/A,i,n)×(1+i)
其中: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
(三)遞延年金的終值和現值
遞延年金是在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才開始收付的年金。
1.利益相關者 ①股東;②債權人;③經營者;④員工;
⑤客戶;⑥供應商;⑦政府。
2.具體內容 (1)強調風險與收益的均衡,將風險限制在企業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2)強調股東的首要地位,并強調企業與股東之間的協調關系。
【考點2】復利終值和現值
1.復利終值 ①F=P×(1+i)n
②F=P×(F/P,i,n)
2.復利現值 ①P=F/(1+i)n=F×(1+i)-n
②P=F×(P/F,i,n)
3.結論 ①復利針對一次性款項的計算;上述n表示終值時點和現值時點之間的時間距離。
②復利的終值和現值互為逆運算,復利終值系數和復利現值系數互為倒數。
【考點3】年金終值和現值
(一)普通年金的終值和現值
普通年金是從第一期開始,每期期末收付款的年金。
1.普通年金終值 ①計算思路:普通年金每次收付款項在第n期期末的復利終值之和。
②計算公式:F=A×(F/A,i,n)
2.普通年金現值 ①計算思路:普通年金每次收付款項在第一期期初(即0時點)的復利現值之和。
②計算公式P=A×(P/A,i,n)
(二)預付年金的終值和現值
預付年金是從第一期開始,每期期初收付款的年金。
【對比】普通年金是從第一期開始,每期期末收付款的年金。
1.預付年金終值 ①計算公式:F=A×(F/A,i,n)×(1+i)
其中: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
2.預付年金現值 ①計算公式:P=A×(P/A,i,n)×(1+i)
其中: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
(三)遞延年金的終值和現值
遞延年金是在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才開始收付的年金。
1.遞延年金終值 ①計算公式F=A×(F/A,i,n)
【提示】遞延年金終值與遞延期無關,與普通年金的終值計算相同。
2.遞延年金現值 ①計算公式
P=A×(P/A,i,n)×(P/F,i,m)
(四)永續年金的現值
1.結論 永續年金沒有終點,所以沒有終值。
2.永續年金現值 P=A/i
【提示1】 如果給定的是一個預付年金形式的永續年金,則其現值P=A+A/i。
【提示2】如果給定的是一個遞延年金形式的永續年金(遞延期為m期),則其現值為:P=A/i×(P/
F,i,m)。
【考點4】實際利率計算
(1)一年內多次計息時的實際利率
(1)計息期利率
=名義利率/每年復利計息次數=r/m
式中:r為名義利率,m為每年復利計息次數。
(2)i=(1+r/m)m-1
式中:i為實際利率。
(2)通貨膨脹情況下的實際利率 1+名義利率=(1+實際利率)×(1+通貨膨脹率)
整理得:實際利率=(1+名義利率)/(1+通貨膨脹率)-1
【考點5】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1.關系式 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
2.表達形式
R=Rf+β×(Rm-Rf)
【提示1】計算資產組合的必要收益率時,該公式的β是資產組合的β系數。
【提示2】證券資產組合的β系數是所有單項資產β系數的加權平均數,即各資產的β系數與各資
產在組合中的價值比例對應相乘再相加。
【考點6】預算的編制方法
(一)增量預算法與零基預算法
1.遞延年金終值 ①計算公式F=A×(F/A,i,n)
【提示】遞延年金終值與遞延期無關,與普通年金的終值計算相同。
2.遞延年金現值 ①計算公式
P=A×(P/A,i,n)×(P/F,i,m)
(四)永續年金的現值
1.結論 永續年金沒有終點,所以沒有終值。
2.永續年金現值 P=A/i
【提示1】 如果給定的是一個預付年金形式的永續年金,則其現值P=A+A/i。
【提示2】如果給定的是一個遞延年金形式的永續年金(遞延期為m期),則其現值為:P=A/i×(P/
F,i,m)。
【考點4】實際利率計算
(1)一年內多次計息時的實際利率
(1)計息期利率
=名義利率/每年復利計息次數=r/m
式中:r為名義利率,m為每年復利計息次數。
(2)i=(1+r/m)m-1
式中:i為實際利率。
(2)通貨膨脹情況下的實際利率 1+名義利率=(1+實際利率)×(1+通貨膨脹率)
整理得:實際利率=(1+名義利率)/(1+通貨膨脹率)-1
【考點5】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1.關系式 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
2.表達形式
R=Rf+β×(Rm-Rf)
【提示1】計算資產組合的必要收益率時,該公式的β是資產組合的β系數。
【提示2】證券資產組合的β系數是所有單項資產β系數的加權平均數,即各資產的β系數與各資
產在組合中的價值比例對應相乘再相加。
【考點6】預算的編制方法
(一)增量預算法與零基預算法
方法 關鍵 前提/適用范圍 缺點
增量
預算
法
以歷史期實際經濟活動及其預
算為基礎+調整歷史期
現狀是合理的(關鍵詞法
,非標準描述)
可能導致無效費用開支無法得到有效控制,使
得不必要開支合理化,造成預算上的浪費。(
以前合理的,不意味以后也會合理)
零基
預算
法
以零為起點+從實際需要出發 不經常發生的or預算編制
基礎變化較大
①預算編制工作量較大、成本較高;
②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受企業管理水平和相關數
據標準準確性影響較大。
(二)固定預算法與彈性預算法
方法 關鍵 前提/適用范圍 缺點
固定
預算
法
不考慮可能發生的變動 以預算期內正常的、最可實現的某一
業務量水平為固定基礎
①適應性差
②可比性差
彈性
預算
法
分別確定不同業務量及其
相應預算項目所消耗資源
①理論上,彈性預算法適用于編制所
有與業務量有關的預算。
②實務中主要用于編制成本費用預算
和利潤預算,尤其是成本費用預算。
①編制工作量大;
②市場及其變動趨勢預測的準確性、預
算項目與業務量之間依存關系的判斷水
平等會對彈性預算的合理性造成較大影
響。
(三)定期預算法與滾動預算法
方法 關鍵 特點
定期預算法 以不變的會計期間作為預算期 缺點:管理人員往往只考慮剩余時期業務量,容易導致短期行為。
滾動預算法 預算期始終保持為一個固定長度 動態反映市場、建立跨期綜合平衡
【考點7】經營預算的編制
01.銷售預算
1.特征 銷售預算是整個預算的編制起點,其他預算的編制都以銷售預算為基礎。
2.主要內容
(1)預計銷售收入=銷量×單價。
(2)預計現金收入。
①本期銷售本期收現;
②前期銷售本期收現。
02.生產預算
查看全文,請先下載后再閱讀
*本資料內容來自233網校,僅供學習使用,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