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經濟法律關系的有( )。
A.消費者因商品質量問題與商家發生的賠償與被賠償關系
B.工商局局長與其干部發生的領導與被領導關系
C.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發生的經濟關系
D.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發生的征納關系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經濟法的調整對象。經濟法調整經濟關系,但并不是調整一切經濟關系,只調整特定的經濟關系,即國家在管理與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行政管理關系不是經濟關系,所以選項B不屬于經濟法律關系。
2.根據我國《仲裁法》的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糾紛,可以仲裁解決。下列各項中,符合我國《仲裁法》規定,可以申請仲裁解決的是( )。
A.個體工商戶甲某與工商局吊銷其營業執照的糾紛
B.甲、乙一對夫婦間的收養子女合同糾紛
C.甲、乙兩人的繼承遺產糾紛
D.甲企業與銀行間的借款合同糾紛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仲裁法》的適用范圍。適用《仲裁法》的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糾紛。與人身有關的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以及由強制性法律規范調整的法律關系的爭議、行政爭議,不能仲裁。
3.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下列行為中,屬于可撤銷民事行為的是( )。
A.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民事行為
B.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民事行為
C.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
D.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無效民事行為的界定。重大誤解、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屬于可撤銷的民事行為。ABC屬于無效的民事行為。
4.2007年6月20日,張某到某商店買衣服,該商店故意隱瞞實情,將一件有隱蔽質量問題的衣服賣給了張某,張某仔細檢查后未發現此瑕疵。7月1日,張某穿著該衣服上班,單位同事發現該衣服存在質量問題。于是張某8月1日向人民法院起訴了該商店。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下述觀點不正確的是( )。
A.該商店的行為屬于出售質量不合格商品未聲明的行為
B.訴訟時效期間自2007年7月1日開始計算
C.如果超過了2027年8月1日,那么張某的權利不會得到人民法院的保護
D.張某的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訴訟時效的規定。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適用于1年的特別訴訟時效期間,訴訟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在本題中,訴訟時效期間應當從7月1日開始計算,根據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張某的權利侵害之日為2007年6月20日,因此保護時效為2007年6月20日-2027年6月20日。
5.甲、乙、丙三位發起人共同發起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事會,則董事會成員應為( )人。
A.3~9
B.3~13
C.5~15
D.5~19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的人數。根據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會人數為5~19人。
6.A、B、C共同出資設立了有限責任公司,其中C以機器設備作價出資20萬元。公司成立6個月后,吸收D入股。1年后,該公司因拖欠巨額債務被訴至法院。法院查明,C作為出資的機器設備出資時僅值10萬元,C現有可執行的個人財產5萬元。下列處理方式中,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是( )。
A.C以現有財產補交差額,不足部分待有財產時再行補足
B.C以現有財產補交差額,不足部分由A、B補足
C.C以現有財產補交差額,不足部分由A、B、D補足
D.C無須補交差額,其他股東也不負補交差額的責任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非貨幣資產出資不實的處理。根據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后,發現作為出資的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的實際價值顯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價額時,應當由交付出資的股東補繳其差額,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對其承擔連帶責任。本題中,公司設立時的股東為A、B,因此正確答案為B。
7.根據公司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有關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出資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經全體股東同意,股東可以用勞務出資
B.不按規定繳納所認繳出資的股東,應對已足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C.在公司登記成立后,不得抽回出資
D.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須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出資。勞務出資是合伙企業特有的出資方式,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方式不包括勞務出資方式,選項A錯誤。
8.下列關于個人獨資企業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投資人可以以家庭其他成員的財產作為個人出資
B.個人獨資企業雖然不具備法人資格,但可以獨立的承擔民事責任
C.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對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D.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可以以勞務作為出資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個人獨資企業的相關規定。根據規定,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可以以個人財產出資,也可以以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個人投資,但是不能以家庭其他成員的財產作為個人出資。個人獨資企業不具備法人資格,但是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只是不能獨立的承擔民事責任。勞務出資方式是合伙企業特有的出資方式,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不能以勞務作為出資。
9.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張某聘用李某管理事務,同時對李某的職權予以限制,凡李某對外簽訂超過1萬元的合同,須經張某同意。某日李某未經張某同意,與善意第三人馬某簽訂了一份2萬元的買賣合同。該合同( )。
A.有效,如果給張某造成損失,由李某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B.無效,如果給張某造成損害,由李某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C.為可撤銷合同,可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D.無效,經張某追認后有效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個人獨資企業的事務管理。根據《個人獨資企業法》規定,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對受托人或被聘用的人員職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受托人或被聘用的人員超出投資人的限制與善意第三人的有關業務交往應當有效。
10.根據《合伙企業法》的有關規定,普通合伙人承擔合伙企業債務責任的方式是( )。
A.對外承擔連帶責任,對內承擔按份責任
B.對內對外均承擔連帶責任
C.對內對外均承擔按份責任
D.對內承擔連帶責任,對外承擔按份責任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普通合伙人的債務承擔。合伙企業損益由合伙人依照合伙協議約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擔,合伙企業財產不足清償到期債務的,各合伙人應當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所以選項A正確。
11.某有限合伙企業有A、B、C、D四人出資設立,其中,A、B為普通合伙人,C、D為有限合伙人。后D因故退伙。對于在D退伙前有限合伙企業既有的債務,D應承擔責任的正確表述是( )。
A.D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
B.D以其實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
C.D以其退伙時從有限合伙企業中取回的財產承擔責任
D.D不承擔責任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有限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人退伙時應承擔的責任。根據規定,有限合伙人退伙后,對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發生的有限合伙企業債務,以其退伙時從有限合伙企業中取回的財產承擔責任。
12.下列規定中,符合《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規定的是( )。
A.合營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會,每次會議至少有過半數的股東參加方為有效
B.最高權力機構是董事會,董事每屆任期4年
C.合營各方應平均分配利潤
D.合營一方轉讓其出資的,須經半數以上股東同意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規定。根據規定,合營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董事會,合營企業不設立股東會。合營各方是按照出資比例分配損益的,不是平均分配。合營一方轉讓其出資的,應該經過合營他方的同意。
13.某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投資總額為1150萬美元,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該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注冊資本中,外國投資者認繳的出資額最少不得低于( )。
A.300萬美元
B.115萬美元
C.125萬美元
D.500萬美元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投資總額與注冊資本的關系。根據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律制度的規定,合營企業的投資總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至3000萬美元(含3000萬美元)的,其注冊資本至少應占投資總額的2/5,其中投資總額在1250萬美元以下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500萬美元。在合營企業的注冊資本中,外國合營者的投資比例不得低于注冊資本的25%,所以外方認繳的出資額不得低于500×25%=125(萬美元)。
14.按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有些外商投資企業的組織形式可以為有限責任公司,經批準也可以為其他責任形式。組織形式只能為有限責任公司的外商投資企業是( )。
A.中外合資經營企業
B.中外合作經營企業
C.外資企業
D.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的分支機構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外商投資企業的組織形式。(1)所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組織形式均為有限責任公司,屬于法人型企業;(2)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可以申請為具有法人資格的合作企業,也可以申請為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合作企業。具有法人資格的合作企業,其組織形式為有限責任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合作企業,合作各方的關系是一種合伙關系;(3)外資企業的組織形式一般為有限責任公司,經批準也可以為其他責任形式。
15.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已經開始而尚未終結的有關債務人的民事訴訟或者仲裁應當( )。
A.終止
B.中止
C.繼續由受案人民法院審理
D.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該訴訟或者仲裁繼續進行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破產受理的效力。根據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已經開始而尚未終結的有關債務人的民事訴訟或者仲裁應當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債務人的財產后,該訴訟或者仲裁繼續進行。
16.人民法院在受理A公司破產申請時,查明B公司已將合同約定的貨物發運給買受人A公司,但A公司尚未收到且未付清全部價款。根據《破產法》的規定,對于該運輸途中的貨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標的物可以直接由管理人進行處置,拍賣的價款歸還給B公司
B.B公司不得取回該標的物
C.可以由管理人支付全部價款,請求出賣人交付標的物
D.可以直接作為A公司的財產,B公司按照規定申報債權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運輸途中財產的歸屬。根據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時,出賣人已將買賣標的物向作為買受人的債務人發運,債務人尚未收到且未付清全部價款的,出賣人可以取回在運輸途中的標的物。但是,管理人可以支付全部價款,請求出賣人交付標的物。
17.債權人申請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債務人或者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 )以上的出資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
A.過半數
B.1/2
C.1/4
D.1/10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重整的申請。根據企業破產法律制度的規定,債權人申請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債務人或者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1/10以上的出資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
18.乙公司屬于上市公司,經批準增發新股,甲會計師事務所受聘為乙公司增發新股的行為出具審計報告。此次增發新股的承銷期自2007年8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則甲會計師事務所在( )期間不得買賣乙公司的股票。
A.2007年8月1日~2007年10月31日
B.2007年10月1日~2008年4月1日
C.2007年8月1日~2007年12月31日
D.2007年8月1日~2008年3月31日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中介機構轉讓股票的限制。根據規定,為股票發行出具審計報告等文件的專業機構和人員,在該股票承銷期內和期滿后6個月內,不得買賣該種股票。
19.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的( ),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報送中期報告,并予公告。
A.上半年結束之日起30日內
B.上半年結束之日起45日內
C.上半年結束之日起2個月內
D.上半年結束之日起3個月內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中期報告的報送時間。根據規定,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的上半年結束之日起2個月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報送中期報告,并予公告。
20.根據《票據法》的規定,下列關于本票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本票的基本當事人為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B.未記載付款地的本票亦有效
C.我國《票據法》上的本票僅僅是指銀行本票
D.本票無須承兌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本票的相關規定。根據規定,本票屬于自付票據,其基本當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因此選項A是錯誤的。
21.匯票的付款人承兌匯票,不得附有條件,附有條件的( )。
A.該票據無效
B.視為拒絕承兌
C.視為承擔
D.承兌人對所附條件承擔付款責任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匯票承兌不得記載的內容。根據《票據法》規定:“付款人承兌匯票,不得附有條件;承兌附有條件的,視為拒絕承兌”。
22.在運輸合同中,對貨物毀損、滅失的賠償額,當事人沒有約定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計算賠償額的具體原則是( )。
A.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
B.簽訂運輸合同時承運人所在地的市場價格
C.簽訂運輸合同時發貨人所在地的市場價格
D.簽訂運輸合同時簽訂地的市場價格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運輸合同中責任承擔。貨物毀損、滅失的賠償額,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按照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
2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規定,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 )。
A.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3個月
B.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6個月
C.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1年
D.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2年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保證期間的界定。根據《擔保法》規定,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6個月。
24.根據《合同法》規定,關于格式條款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有提示說明的義務
B.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的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無效
C.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D.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格式條款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格式條款的相關規定。根據《合同法》規定,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
25.根據國有資產評估管理制度的規定,國有資產占有單位發生的下列情形中,不屬于應當對國有資產進行資產評估的有( )。
A.以部分資產改建為有限責任公司
B.將資產租賃給非國有單位
C.以非貨幣性資產償還債務
D.收購國有單位的資產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應當對國有資產進行資產評估的情形。只要是國有資產占有單位的資產發生變化,不再由原來的占有單位單獨占有、使用,就應當進行資產評估,以防國有資產流失。另外,國有資產占有單位接受非國有資產時,也應當進行評估。收購非國有單位的資產屬于應當進行評估的情形,而不是屬于應當對國有資產進行評估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