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產的后續計量
金融資產的后續計量主要是在資產負債表日對金融資產的計量。
(一)金融資產的后續計量原則
企業應當按照以下原則對金融資產進行后續計量: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且不扣除將來處置該金融資產時可能發生的交易費用。
2.持有至到期投資,應當采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計量。
3.貸款和應收款項,應當采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計量。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且不扣除將來處置該金融資產時可能發生的交易費用。
(二)實際利率法及攤余成本
1.實際利率法
實際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含一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實際利率計算其攤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費用的方法。
2.攤余成本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后的結果:(1)扣除已償還的本金;(2)加上或減去采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3)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予金融資產)。
對于要求采用實際利率法攤余成本進行后續計量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如果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實際利率計算的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費用與名義利率計算的相差很小,也可以采用名義利率攤余成本進行后續計量。
(三)金融資產相關利得或損失的處理
1.對于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的金融資產,其公允價值變動形成利得或損失,除與套期保值有關外,應當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除減值損失和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外,應當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在該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時轉出,計入當期損益。
可供出售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采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利息收入,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的現金股利,應當在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股利時計入當期損益。
2.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在發生減值、攤銷或終止確認時產生的利得或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但是,該金融資產被指定為被套期項目的,相關的利得或損失的處理,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
推薦:2014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中級會計實務》命題規律分析
熱點關注:2014年中級會計師報考全攻略
編輯推薦:2014年中級會計職稱報名時間臨近,備考已全面開始,233網校建議考生盡早開始備考學習,通過2014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233網校全新推出2014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全科VIP班!第一年沒有通過的考試科目,第二年可免費重學,報一年,學兩年!立即搶購>>。 報名咨詢熱線:4000-80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