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計算題:
31、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注冊地在上海市,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2007年甲公司自行建造一條生產線,相關業務的資料如下:
(1)1月10日,購進為工程準備的一批物資,價款為140萬元,增值稅為23.8萬元。該批物資已驗收入庫,款項以銀行存款支付。
(2)1月20日,工程領用工程物資一批。所領用工程物資的成本為152.1萬元。工程進入實體建造階段。
(3)2月25日,由于水災原因,造成建造中生產線的某一單位工程發生損毀。經測算,工程毀損部分的實際成本為17.5萬元;毀損后殘料變價收入為2.5萬元,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確認的理賠款為5萬元。殘料變價收入和保險公司的理賠款已存入銀行。
(4)3月16日,工程領用生產用原材料一批,該批原材料的實際成本20萬元,應負擔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為3.4萬元。
(5)4月20日,以銀行存款支付在建工程管理費和監理費16.5萬元。
(6)除上述業務外,建造該生產線累計分配工程人員工資16萬元,累計分配輔助生產費用7.5萬元。
(7)4月30日,該生產線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并交付使用。該生產線預計使用壽命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3萬元。假定甲公司對其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于每年年末計提折舊。
(8)4月30日,剩余的成本為11.7萬元的工程物資轉為該公司的生產用原材料,其所含的增值稅可作為進項稅額抵扣。
假定:建造該生產線的整個過程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
要求:
(1)編制甲公司上述(1)至(6)和(8)項經濟業務相關的會計分錄。
(2)計算甲公司該生產線的建造成本。
(3)編制2007年4月30日甲公司該生產線交付使用的會計分錄。
(4)計算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對該生產線計提的折舊額。
(5)編制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對該生產線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
(“應交稅費”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及專欄名稱;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標準答案:(1)編制甲公司上述(1)至(6)和(8)項經濟業務相關的會計分錄。
①借:工程物資163.8
貸:銀行存款163.8
②借:在建工程152.1
貸:工程物資152.1
③借:銀行存款7.5
營業外支出10
貸:在建工程17.5
④借:在建工程23.4
貸:原材料2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4
⑤借:在建工程16.5
貸:銀行存款16.5
⑥借:在建工程23.5
貸:應付職工薪酬16
生產成本7.5
⑦借:原材料1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
貸:工程物資11.7
(2)計算甲公司該生產線的建造成本。
該生產線的建造成本=152.1-17.5+23.4+16.5+23.5=198(萬元)
(3)編制2007年4月30日甲公司該生產線交付使用的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198
貸:在建工程198
(4)計算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對該生產線計提的折舊額。
該生產線計提的折舊額=(198×2/5)×4/12+(198-198×2/5)×2/5×8/12=26.4+31.68=58.08(萬元)
(5)編制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對該生產線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
借:制造費用58.08
貸:累計折舊58.08
解 析:
32、乙企業于2007年3月5日建造完成一條流水生產線,原值3000萬元,日產100噸產品。投產后,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預計使用年限8年,預計凈殘值120萬元。
2007年發生小修理費用30萬元;2008年發生中修費用80萬元;2009年發生大修費用180萬元;全部由企業的輔助車間進行維修。
2009年年末,由于市場行情很好,公司經理會決定擴大生產規模,對該生產線進行改造擴建,使日產能力達到150噸。該擴建工程由原施工單位承接,預計總費用510萬元,工期10個月。工程已經按計劃開工。
2010年10月,該生產線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發生工程總成本510萬元,全部用銀行存款支付。
乙公司對改擴建后的固定資產采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預計尚可使用年限為6年,預計凈殘值為120萬元。
2011年年末,乙公司經與丁公司協商,將該生產線轉讓給丁公司,轉讓價款2200萬元。辦妥財產交接手續并收到轉讓款。假設不考慮轉讓中的相關稅費。
要求:
(1)對該生產線2007~2009年發生維修費進行賬務處理。
(2)對固定資產改擴建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
(3)計算改擴建后的固定資產2010年、2011年應計提的折舊額。
(4)對2011年末轉讓生產線進行賬務處理。
標準答案:(1)對該生產線2007~2009年維修費進行賬務處理
①2007年發生小修理費用
借:管理費用3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30
②2008年發生中修理費用
借:管理費用8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80
③2009年發生大修理費用
借:管理費用18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180
(2)對固定資產改擴建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
①2009年年末將該生產線轉入在建工程
2007~2009年已計提累計折舊=(3000-120)÷96×33個月=990(萬元)
借:在建工程2010
累計折舊990
貸:固定資產3000
②支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510
貸:銀行存款510
③完工轉固定資產
生產線改造完成后總成本為2520萬元,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為2520萬元:
借:固定資產2520
貸:在建工程2520
(3)計算改擴建后的固定資產2010年、2011年應計提的折舊額
①固定資產原價2520萬元,凈殘值120萬元,應提折舊總額為2400萬元,因此:
第1年應提折舊額=2400×(6÷21)=685.71(萬元)
第2年應提折舊額=2400×(5÷21)=571.43(萬元)
②2010年應提折舊額=685.71÷12×2=114.29(萬元)
③2011年應提折舊額=685.71÷12×10+571.43÷12×2=571.43+95.24=666.67(萬元)
(4)對2011年末轉讓生產線進行賬務處理
①將固定資產轉入清理
至2011年末累計折舊余額=114.29+666.67=780.96(萬元)
借:固定資產清理1739.04
累計折舊780.96
貸:固定資產2520
②發生轉讓收入
借:銀行存款2200
貸:固定資產清理2200
③結轉清理凈損益
借:固定資產清理460.96
貸:營業外收入(2200-1739.04)460.96
33、甲公司2007年1月1日從乙公司購入大型機器作為固定資產使用,該機器已收到當即投入使用。購貨合同約定,該機器的總價款為5000萬元,分2年支付,2007年12月31日支付3000萬元,2008年12月31日支付2000萬元。假設所采用的折現率為8%。
要求:
(l)確定固定資產入賬價值、計算未確認融資費用的金額,并編制購買該設備的會計分錄。
(2)按實際利率法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并編制攤銷分錄。
標準答案:(l)確定固定資產入賬價值、計算未確認融資費用的金額,并編制購買該設備的會計分錄
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現值)=3000/(1+8%)+2000/(1+8%)2=2777.78+1714.68=4492.46(萬元)
未確認融資費用=5000-4492.46=507.54(萬元)
借:固定資產4492.46
未確認融資費用507.54
貸:長期應付款5000
(2)按實際利率法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
第1年年末應分攤的融資費用=4492.46×8%=359.40萬元
借:財務費用359.40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359.40
第2年年末:[4492.46—(3000—359.40)]×8%=1851.86×8%=148.14萬元
借:財務費用148.14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148.14
34、2001年12月1日,甲公司與乙簽訂了一份融資租賃合同。合同主要條款如下:
(1)租賃標的物:生產線。
(2)起租日:2002年1月1日。
(3)租賃期:2002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共36個月。
(4)租金支付:自租賃開始日每隔6個月于月末支付租金150000元。
(5)該生產線的保險、維護等費用均由甲公司負擔。
(6)該生產線在2002年1月1日的原賬面價值為800000元,公允價值為700000元。
(7)租賃合同規定的利率為7%(6個月)。利率為7%,6期的普通年金現值系數為4.767;利率為7%,6期的復利現值系數為0.666。
(8)該生產線的估計使用年限為8年,已使用3年,期末無殘值。甲公司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
(9)租賃期屆滿時,甲公司享有優惠購買該生產線的選擇權,購買價為100元,估計該日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為80000元。
(10)未確認融資費用按實際利率法攤銷。
要求:
計算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確定租賃資產的入賬價值,做出相關會計分錄。
標準答案:計算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確定租賃資產入賬價值:
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150000×4.767+100×0.666=715116.6元>700000元
根據租賃準則規定的孰低原則,租賃資產的入賬價值應為其公允價值700000元
2002年1月1日租入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700000
未確認融資費用 200100
貸: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900100
35、北方公司2002年12月2日購置一條生產線,總成本3600萬元,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預計使用年限5年,預計凈殘值率為10%。2004年12月31日北方公司對生產線進行改擴建,2005年4月30日完成改擴建工程,發生支出900萬元。該生產線2005年4月30日經試生產可生產出合格產品。該產品當日全部出售,售價35.1萬元(含稅)。試生產發生相關的成本18萬元,產品適用增值稅率17%。生產線經擴建后,提高了生產能力,預計使用年限延長至2009年12月31日。生產線預計能給企業帶來的可收回金額為3024萬元,改擴建后仍按直線法計提折舊,預計殘值率不變。
要求:計算2005年度北方公司應計提的折舊額,并進行賬務處理。(單位:萬元)
標準答案:北方公司有關會計處理如下:
①2003年、2004年每年計提折舊=3600×(1-10%)/5=648萬元
借:制造費用648
貸:累計折舊648
②2004年12月31日M生產線擴建時
借:在建工程2304
累計折舊1296
貸:固定資產3600
③2004年12月31日~4月30日發生改擴建支出時
借:在建工程900
貸:銀行存款900
④2005年4月30日試生產發生相關成本時
借:在建工程18
貸:銀行存款18
⑤2005年4月30日試生產產品銷售,取得銷售收入時
借:銀行存款35.1
貸:在建工程3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1
⑥2005年4月30日生產線改擴建工程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時,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為:2304+900+18-30=3192(萬元),改擴建后生產線預計能給企業帶來的可收回金額3024萬元,增計后的金額不應超過該生產線的可收回金額,即后續支出資本化后生產線賬面價值應為3024萬元,剩余3192-3024=168(萬元)后續支出應計入營業外支出。
借:固定資產——生產線3024
營業外支出168
貸:在建工程3192
⑦2005年計提折舊時生產線經過4個月改擴建,使用年限延長至2009年12月31日,2005年4月30日該生產線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從2005年5月份開始計提折舊,則計提折舊期限為2005年5月~2009年12月,即8+4×12=56(個月),則A公司2005年應計提折舊額=3024×(1-10%)÷56×8=388.8(萬元)。
36、某企業于2007年9月5日對一生產線進行改擴建,改擴建前該生產線的原價為900萬元,已提折舊200萬元,已提減值準備50萬元。在改擴建過程中領用工程物資300萬元,領用生產用原材料50萬元,原材料的進項稅額為8.5萬元。發生改擴建人員工資80萬元,用銀行存款支付其他費用61.5萬元。該企業對改擴建后的固定資產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尚可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50萬元。假定該固定資產于2007年12月20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2009年12月31日該生產線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690萬元,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為670萬元。假定固定資產按年計提折舊,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不影響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
要求:(1)編制上述與固定資產改擴建有關業務的會計分錄。計算改擴建后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2)計算改擴建后的生產線2008年和2009年每年應計提的折舊額。
(3)計算2009年12月31日該生產線是否應計提減值準備,若計提減值準備,編制相關會計分錄。
(4)計算該生產線2010年和2011年每年應計提的折舊額。
(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標準答案:(1)會計分錄:
借:在建工程650
累計折舊2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50
貸:固定資產900
借:在建工程300
貸:工程物資300
借:在建工程58.5
貸:原材料5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8.5
借:在建工程80
貸:應付職工薪酬80
借:在建工程61.5
貸:銀行存款61.5
改擴建后在建工程賬戶的金額=650+300+58.5+80+61.5=1150萬元
借:固定資產1150
貸:在建工程1150
(2)2008年和2009年每年計提折舊=(1150-50)÷10=110萬元
(3)2009年12月31日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1150-110×2=93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690萬元,應計提減值準備240萬元(930-690)。
借:資產減值損失240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240
(4)2010年和2011年每年計提折舊=(690-50)÷8=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