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東方公司為上市公司,該公司內部審計部門在對其2010年度財務報表進行內審時,對以下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提出疑問:
(1)2010年6月31日,東方公司與A公司簽訂合同,自A公司購買一項專門用于甲產品生產的設備,合同價格為4000萬元,因東方公司現金量不足,按合同約定價款自合同簽訂之日起滿1年后分4期支付,每年6月31日支付1000萬元。假定東方公司折現率約為10%,(P/A,10%,4)=3.1699。該項設備預計使用壽命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借:固定資產4000
貸:長期應付款4000
借:生產成本400
貸:累計折舊400
(2)2010年1月東方公司從其他企業集團中收購了100輛巴士汽車,確認了巴士汽車牌照專屬使用權800萬元,作為無形資產核算。東方公司從2010年起按照10年對該無形資產進行攤銷。經檢查,巴士牌照專屬使用權沒有使用期限。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80
貸:累計攤銷80
(3)12月1日,東方公司與乙公司簽訂銷售合同,向乙公司銷售一批E商品。合同規定:E商品的銷售價格為700萬元,東方公司于2011年4月30日以740萬元的價格購回該批E商品。12月1日,東方公司根據銷售合同發出E商品,款項已收到并存入銀行;該批E商品的實際成本為600萬元。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700
貸:主營業務收入700
借:主營業務成本600
貸:庫存商品600
(4)2010年11月東方公司與B公司簽訂合同,東方公司于2011年1月銷售商品給B公司,合同價格為1600萬元,如東方公司單方面撤銷合同,應支付違約金為500萬元。2010年l2月31日該商品市場價格大幅度的上升,東方公司為了履行合同仍然購入該商品并入庫,購買商品成本總額為2000萬元。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借:營業外支出400
貸:預計負債400
(5)東方公司有一項投資性房地產,此前采用成本模式進行計量,至2010年12月30日,該辦公樓的原價為4000萬元,已提折1日240萬元,已提減值準備100萬元。2010年12月30日,東方公司決定采用公允價值對出租的辦公樓進行后續計量。該辦公樓2010年12月30日的公允價值為3800萬元。2010年12月30日前無法取得該辦公樓的公允價值。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借:投資性房地產一成本38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240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100
貸:投資性房地產4000
資本公積一其他資本公積140
(6)東方公司其他有關資料如下:
①不考慮相關稅費的影響。
②各交易均為公允交易,且均具有重要性。
要求:
(1)根據資料(1)至資料(5),逐項判斷東方公司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如不正確,簡要說明理由,并編制更正有關會計差錯的會計分錄(有關會計差錯更正按當期差錯處理),不要求編制調整盈余公積的會計分錄;
(2)根據要求(1)對相關會計差錯作出的更正,計算其對東方公司2010年度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影響金額,并填列下表。(答案中的金額單位以萬元表示)
東方公司2010年度財務報表相關項目(單位:萬元)
項目 |
調整金額 |
存貨 |
|
無形資產 |
項目 |
調整金額 |
固定資產 |
|
長期應付款 |
|
其他應付款 |
|
預計負債 |
|
資本公積 |
|
未分配利潤 |
|
主營業務收入 |
|
主營業務成本 |
|
管理費用 |
|
財務費用 |
|
資產減值損失 |
|
營業外支出 |
39、甲公司和乙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年末均按實現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假定產品銷售價格均為不含增值稅的公允價格。2×12年度發生的有關交易或事項如下:
(1)1月1日,甲公司以3200萬元取得乙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的60%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當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均為5000萬元,其中股本2000萬元,資本公積1900萬元,盈余公積600萬元,未分配利潤500萬元。在此之前,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間不存在關聯方關系。
(2)6月30日,乙公司向甲公司銷售一件A產品,銷售價格為500萬元,銷售成本為300萬元,款項已于當日收存銀行。甲公司購買的A產品作為管理用固定資產,于當日投入使用, 預計可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3)7月1日,乙公司向甲公司銷售B產品200件,單位銷售價格為10萬元,單位銷售成本為9萬元,款項尚未收取。
甲公司將購入的B產品作為存貨入庫;至2×12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對外銷售B產品40件,單位銷售價格為10.3萬元;2×12年12月31日,對尚未銷售的B產品每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2萬元。
(4)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收到向甲公司銷售200件B產品的款項;當日,對該筆應收賬款計提了20萬元的壞賬準備。
(5)4月12日,乙公司對外宣告發放上年度現金股利300萬元;4月2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發放的現金股利180萬元。乙公司2×12年度利潤表列報的凈利潤為400萬元。甲、乙之間的合并屬于應稅合并。
要求:
(1)編制甲公司2×12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財務報表時按照權益法調整相關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分錄。
(2)編制甲公司2×12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財務報表的相關抵銷分錄。(不要求編制與合并現金流量表相關的抵銷分錄、與抵銷內部交易相關的遞延所得稅抵銷分錄;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