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中級會計師考試技巧了解多少,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一一進行總結。
第1頁:第一章財務管理總論第二章資金時間價值與風險分析第2頁:第三章企業籌資方式第3頁:第四章資金成本和資金結構第4頁:第五章投資概述第5頁:第六章項目投資第6頁:第七章證券投資聽課前最好熟讀教材,因為老師在講課時不可能根據教材的條例來講解。是根據老師自己整理的講義來講滴,所以請各位一定要注意哦!
再一個是公式,頭懂的公式,怎么熟記,高招我沒有!但是我全記住啦,在短期之內,而且有些過很久都不會遺忘!現在介紹下啦,其實很簡單,看懂書,相應的理解加記憶,熟練通過練習,三步后想記不住都難!
第一章財務管理總論
財務管理就是活動+關系+資金管理
財務活動就是籌資(借)+投資(給)+營運(用)+分配(給和用)
財務關系
企業與投資者(控制);企業與債權人(債務與債權);企業與債務人(債權與債務)
企業與政府(強制、稅收關系);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資金結算);企業與職工(按勞分配)
財務管理環境:經濟、法律、金融
金融環境
金融工具具有期限、流動、風險、收益四大特性
金融市場
期限:短期(貨幣)金融和長期(資本)金融
方式和次數:初級(發行)市場和次級(流通)市場
屬性:基礎性金融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
利率=純利率+通貨膨脹率+風險收益率(違約+流動+期限)
分類
變動關系:基準和套算
供求情況:固定和浮動
形成機制:市場和法定
財務管理目標
利潤最大化(四無);資本利潤率、每股利潤最大化(一有三無);企業價值最大化(四有)
資金時間價值、保值增值、克服短期行為、利于社會資源配置
財務管理目標協調
所有者與經營者:解聘、接收、激勵
所有者與債權人:限制、收回和停止借款
財務管理的環節核心是財務決策
第二章資金時間價值與風險分析
資金時間價值沒有風險和通貨膨脹下的社會下平均資金利潤率
復利終值和現值
復利終值=現值*復利終值系數
復利現值=終值*復利現值系數
年金就是等額+定期+系列
年金和復利的關系,年金是復利和
年金的形式:普通(期未)、即付(期初)、遞延(有間隔期)、永續(無終值)
普通年金終值=年金*年金終值系數
償債基金年金=終值/年金終值系數
普通年金現值=年金*年金現值系數
資本回收額=年金現值/年金現值系數
即付年金終值=年金*普通年金終值系數*(1+i)
即付年金現值=年金*即付年金現價值系數(期數減1,系數加1)
遞延年金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
三個公式不需要記,我是這樣理解的!
想想和普通和即付的區別,現值是期數減1,所以咱們根據題目提示可以得出第5年開始,10年后,其實就是15-1=14年,好了,這是第一步(年金部分),接著就要算前五年的間隔期(4個)。經過我的講解你明白啦,如果不明白,那你就把普通和即付年金之間的關系搞明白吧!
折現率
內插法的運用
利率差之比=系數差之比;年限差之比=系數差之比
名義利率(多次);實際利率(一次)
風險分析
風險分類:
后果:純粹和投機;發生原因:自然、經濟、社會;
分散:可分和不可分;起源和影響:基本和特定
風險衡量
期望值(e)標準離差(﹠)標準離差率(v)
風險收益率=風險價值系數*標準離差率
投資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價值系數*標準離差率
風險對策規避、減少、轉移、接受風險。
第三章企業籌資方式
籌資動機:設立(初始)、擴張(追加)、調整(模式)、混合(前三樣都有)
籌資分類
來源渠道:權益和負債;金融機構:直接和間接;期限:短期和長期
取得方式:內源和外源;結果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表外和表內;
籌資渠道:企業(其他、自留)、國家財政、金融機構(銀行、其他)、個人
籌資原則:適當及時合理經濟
企業資金需要量預測
比率預測法(資金與銷售額之間的比率)
對外籌資需要量分三個部分,增加的資產,增加的負債,增加的留存收益(三增)
對外籌資需要量=增加的資產-增加的負債-增加的留存收益
增加的留存收益=預計銷售凈利率*(1-股利利率)
收益率=1-股利支付率
資金習性預測法
高低點法=(最高-最低)占有量/(最高-最低)收入
回歸直線法
權益資金的籌集
直接普通股優先股
直接的優點:增強信譽、加快生產、降低風險
直接的缺點:成本高;分散控制
普通股的權利:管理、盈余、出讓、優先認股
優點:無利息負擔、無到期日、風險小、增加信譽、限制少
缺點:成本高、分散控制
優先股
動機:防股權分散、調劑現金余缺、改善結構、維持舉債
對股東有利:累積、可轉換、參與
對股份公司有利:可贖回
優先股股東的權力:分配股利、分配剩余、部分管理
優點:無到期日、增強信譽
缺點:成本高、限制少、負擔重
發行認股權證
認股權證的價值=普通股(市場價-認購價或執行價)*認股權證換股比率
理論價值四大因素:換股比率、普通股市價、執行價、剩余有效期
負債資金的籌集
金融機構(銀行、發行債券)、(其他企業)融資租賃、商業信用、
杠桿收購(收購抵押-向銀行借款)
與銀行有關的信用條件
周轉信貸協定(未用的限額*承諾費率)
補償性余額貸款實際利率=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比率)*100%
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
貼現法(實際利率大于名義利率)=名義利率/1-名義利率
優點:快低有彈性
缺點:風險大、限制多、數額有限
發行公司債券
發行浮動利率債券的目的為了對付通貨膨脹
債券發行價格
復利式:=票面金額*復利現值+票面金額*利息*普通年金現值
單利式:=票面金額*(1+n年利息)*復利現值
優點:低保證控制發揮杠桿作用
缺點:風險高、限制多、籌資有限 [page]
可轉換債券
轉換價格=面值/比率;轉換比率=普通股數/可轉債券數
優點:靈活穩定利率低
缺點:風險大,量少
融資租賃
租金的構成:設備價款、融資成本(利息)、租賃手續費
后付租金(普通年金);先付(即付年金)
優點:快少小輕
缺點:成本高
利用商業信用
現金折扣成本的計算
放棄現金折扣的成本=現金折扣百分比/(1-現金折扣百分比)*360/天數*100%
優點:便利低少
缺點:成本高
杠桿收購籌資就是收購-抵押-向外借款第四章資金成本和資金結構
資金成本就是借(籌集費用)和用(用資費用)發生的代價
資金成本=每年的用資費用/(籌資總額-籌資費用)
資金成本在企業籌資決策中的作用:影響選擇參考最優
最優資金結構時考慮資金成本和財務風險(成本風險)
個別資金成本
債券(銀行借款)成本=利息*(1-所得稅率)/籌資總額*(1-籌資費率)
優先股成本=優先股年股利/總額*(1-籌資費率)
普通股成本=年固定股利/普通股金額*(1-籌資費率)
有增長率時=第1年預期股利/普通股金額*(1-籌資費率)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普通股成本=無風險利率+貝他*(市場投資組合期望收益率-無風險利率)
無風險利率加風險溢價法:普通股成本=無風險利率+風險溢價
普通股成本最高
留存收益成本(不用考慮籌資費用)
留存收益成本=年固定股利/普通股金額*100%
有增長率時=第1年預期股利/普通股金額*100%+股利年增長率
資金的邊際成本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其權數為市場價值權數。
杠桿原理
固定成本:約束性和酌量性
約束性(長期)廠房機器設備的折舊、長期租賃費
酌量性(日常)廣告費、研究開發費、職工培訓費
邊際貢獻(m)=(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產銷量
息稅前利潤(ebit)=邊際貢獻(m)-固定成本(a)
經營杠桿產生的原因是有固定成本的存在
經營杠桿系數=ebit/x=m(基期邊際貢獻)/ebit
財務杠桿產生的原因是有財務風險的存在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ebit
財務杠桿系數=ebit/(ebit-i(利息)-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率))
復合杠桿產生的原因是有固定成本和財務風險(二者合一)
復合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x=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
影響資金結構的因素:多固定多流動多舉債研究開發負債少
資金結構理論(7大理論)
凈收益理論:負債比率達到100%價值最大
凈營業收益理論:不受結構影響
傳統折衷理論:最低達到最優
mm理論:無所得稅無最優,有所得稅,負債多價值大
平衡理論:負債大價值大結構優
代理理論:債權代理成本平衡
等級籌資理論:好內部籌,如需外籌用好負債
最佳資金結構的確定是加權平均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
每股利潤無差別點
(ebit-原利息)(1-t)-原優先股額/現普通股額=(ebit-現利息)(1-t)-現優先股/原普通股額
資金結構的調整
存量調:債轉股、股轉債、增發新股、調負債結構、調權益結構
增量調:增加總資產
減量調:減少總資產
第四章資金成本和資金結構
資金成本就是借(籌集費用)和用(用資費用)發生的代價
資金成本=每年的用資費用/(籌資總額-籌資費用)
資金成本在企業籌資決策中的作用:影響選擇參考最優
最優資金結構時考慮資金成本和財務風險(成本風險)
個別資金成本
債券(銀行借款)成本=利息*(1-所得稅率)/籌資總額*(1-籌資費率)
優先股成本=優先股年股利/總額*(1-籌資費率)
普通股成本=年固定股利/普通股金額*(1-籌資費率)
有增長率時=第1年預期股利/普通股金額*(1-籌資費率)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普通股成本=無風險利率+貝他*(市場投資組合期望收益率-無風險利率)
無風險利率加風險溢價法:普通股成本=無風險利率+風險溢價
普通股成本最高
留存收益成本(不用考慮籌資費用)
留存收益成本=年固定股利/普通股金額*100%
有增長率時=第1年預期股利/普通股金額*100%+股利年增長率
資金的邊際成本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其權數為市場價值權數。
杠桿原理
固定成本:約束性和酌量性
約束性(長期)廠房機器設備的折舊、長期租賃費
酌量性(日常)廣告費、研究開發費、職工培訓費
邊際貢獻(m)=(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產銷量
息稅前利潤(ebit)=邊際貢獻(m)-固定成本(a)
經營杠桿產生的原因是有固定成本的存在
經營杠桿系數=ebit/x=m(基期邊際貢獻)/ebit
財務杠桿產生的原因是有財務風險的存在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ebit
財務杠桿系數=ebit/(ebit-i(利息)-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率))
復合杠桿產生的原因是有固定成本和財務風險(二者合一)
復合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x=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
影響資金結構的因素:多固定多流動多舉債研究開發負債少
資金結構理論(7大理論)
凈收益理論:負債比率達到100%價值最大
凈營業收益理論:不受結構影響
傳統折衷理論:最低達到最優
mm理論:無所得稅無最優,有所得稅,負債多價值大
平衡理論:負債大價值大結構優
代理理論:債權代理成本平衡
等級籌資理論:好內部籌,如需外籌用好負債
最佳資金結構的確定是加權平均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
每股利潤無差別點
(ebit-原利息)(1-t)-原優先股額/現普通股額=(ebit-現利息)(1-t)-現優先股/原普通股額
資金結構的調整
存量調:債轉股、股轉債、增發新股、調負債結構、調權益結構
增量調:增加總資產
減量調:減少總資產
中級會計師考試是我們會計生涯一次重要的轉折點,行走在職場中,擁有中級會計證的會計人生才能稱得上是完整的。小伙伴們,加油,從現在起開始備考,讓我們一起先人一步拿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