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級會計考完,很多考友曬出了自己的備考心得歷程,下面和233網校學霸君一起來看看這位考注會順帶考中級會計考生的備考心得,考過注會的我們到底應不應該裸考中級,該怎么復習。【「233網校原創征文戰場」,投稿走起>>】
作者:158****4703
考得不難,就是忐忑——2021年注會綜合+中級考后心得
2021年備考季,原本是摻雜著期待和雀躍,想當然應該輕松通過的一年。畢竟注會綜合階段通過率超過60%,又有無名網友評論備考注會可以裸考中級,對我而言,可謂是利好不斷。
一、經濟法考完立馬備戰,高分輕松通過!
20年考完注會最后一門經濟法,成績81,又考了中級經濟法,91,更對中級的難度莫名輕視(有點飄了)。
二、財務管理備考不難,會計實務困難重重!
進入2021年備考,買了中級財管教材學習,明顯感覺很多文字性敘述內容與注會不同,關注點也不相同,甚至觀點方面都存在差異,學習進度一直很慢。
隨著新一年教材和教輔的出爐,買回來的書越來越多,沒有購買中級課程的缺點就顯現出來,財管還好,會計這幾年變化實在不小,學習過程很是辛苦。
三、備考間隔時間久遠,變化大備考難度加大
從17年考注會會計至今已有4年,該忘的都忘了,沒忘的又變了。當年理解起來就很費勁的租賃,難且變了;長投,忘差不多了,既繁雜又變化多端;合并報表,長投沒弄清楚的情況下不知道在說什么;金融工具,分類變了,可供出售變成了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其他綜合收益在其中神出鬼沒;遞延所得稅,一團亂麻,靠查百度才一點點弄清楚;職工薪酬,篇幅不長,卻反而難以理解;政府補助,看著也只有寥寥數頁,然而總額法、凈額法、與收益相關、與資產相關,它們還要來一個兩兩組合,還要區分先收到后收到……最讓人頭痛的莫過于收入章節(沒有之一),熟悉的預收賬款、應收賬款沒有了,新科目合同負債、應收退貨成本、合同履約成本、 合同資產、合同取得成本,因為備考重心中后期一直放在注會綜合上面,高度濃縮的文字給理解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信心逐漸走低,至于政府會計、民間非盈利組織會計,反而佛系很多,基本就是放棄了事,沒有從事政府、事業單位會計的人,誰要是能背下來我算他厲害。
10個月的堅持充滿了挫敗感。
偏偏注會和中級的時間間隔那么近,4年堅持完成了注會專業階段,無論如何不可能放棄,只能全力以赴保注會,這直接導致全主觀敘述題的注會6門大綜合下來,只剩不到一周可以準備中級。
中級會計實務,分錄總是記不住,尤其以收入和政府補助為甚,偏偏主觀題就考的它們;財管,為什么同一個指標,有兩三個名字,中級與注會是不一樣的,因此,裸考什么的,聽一下就好了,千萬不能當真。
當然,最后關頭,選擇性放棄在所難免,之前一天能看書20頁,那幾天可以一目十行 200頁,記不住的終歸記不住,容易混淆的考完對了答案終于明白,每一個考生就是這樣一步步完成了考試。
四、考試結束,期待好的結果!
走出考場,有人歡喜、有人擔憂,忐忑地等待出成績,回望過去10個月乃至4年半,自己每一天都不曾懈怠,盡管常常效率低下、背東忘西、顧此失彼,考場上又難免時間不夠、緊張出錯、張冠李戴,但,中級的答卷已經交了,希望能有一個好的結果,為漫長孤獨的會計學習畫上圓滿的句號。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