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共37章的內容,分為六個模塊,分別是:經濟學基礎、財政、貨幣與金融、統計、會計、法律。涉及的知識廣泛,考核全面。如果考生學習時間較短,可以利用小編整理的《經濟基礎知識》高頻考點,進行短時速記,直擊重點。以下為經濟基礎知識第十一章高概率常考點,希望大家要認真記憶!【點此免費領取>>新人資料包及講師課程】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與財政職能
高頻考點:公共物品的定義及其融資與生產
(一)公共物品及特征
概念:指增加一個人對該物品的消費,并不同時減少其他人對該物品消費的那類物品。
基本特征:非競爭性(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派生特征)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顯示
公共物品的需求顯示是通過政治機制(具有強制性的政治交易)實現的。
(三)公共物品的融資與生產
1、融資
政府融資(強制融資),缺點是難以滿足社會成員對公共物品的多樣化需求
私人融資(自愿融資),缺點是可能導致公共物品供給的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平衡
聯合融資,常見的是政府以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私人機構提供公共物品
2、生產
生產方式:政府生產、合同外包
(四)公共物品供給的制度結構
制度結構的內容:公共物品供給的決策制度、融資制度、生產制度、受益分配制度
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多元的、競爭性的、有效率的、均衡發展的公共物品供給制度結構。
1、【單選題】關于公共物品的說法,錯誤的是()。
A.公共物品的定義由薩繆爾森首次提出
B.非競爭性是公共物品的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
C.“免費搭車”是由于公共物品存在消費上的非競爭性,理性的個人傾向于他人付費,而自己坐享其成
D.公共物品在消費上的非排他性,是阻礙私人融資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