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從安全生產角度解釋,( )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害和疾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或其他損失的根源或狀態。
A. 危險
B.危險源
C.危險度
D.重大危險源
12、企業安全承諾的具體體現和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要求是( )。
A.安全績效評估系統
B.企業的文化
C.企業內部的行為規范
D.企業的資源
13、統計表制表原則是( ?。?。
A.重點突出,簡單明了,主謂分明,層次清楚
B.比較分類資料符類別數值大小
C.分析事物內部各組成部分所占比重(構成比)
D.描述雙變量資料相互關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關系的方向
14、企業質量管理的目的是( )。
A.確定企業的質量目標,制訂企業規劃和建立、健全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
B.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工程)
C.使質量管理預警系統得以發揮作用
D.在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技術、專家系統技術以及質量安全監控于一體的智能化管理系統上建立質量管理預警系統
15、從根本上消除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達到預防事故發生的目的,體現了運用預防原理的( )原則。
A. 偶然損失
B.3E
C.因果關系
D.本質安全化
16、防止與救援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保障救援隊伍、物資運輸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暢通,并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是( ?。┑哪康?。
A.警戒與治安
B.警報和緊急公告
C.人群疏散與安置
D.事態監測與評估
17、1993年6月,第80屆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公約》將“重大事故”定義為( )。
A.不論長期地或臨時地加工、生產、處理、搬運、使用或儲存數量超過臨界量的一種或多種危險物質,或多類危險物質的設施(不包括核設施、軍事設施以及設施現場之外的非管道的運輸)
B.在重大危害設施內的一項活動過程中出現意外的、突發性的事故
C.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D.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并制訂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
18、安全規章制度體系的人員安全管理制度不包括( )。
A.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B.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C.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D.崗位安全規范
19、下列不屬于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作用的是( )。
A.落實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
B.組織生產經營單位內部各種安全檢查活動
C.負責日常安全監督,及時整改各種事故隱患
D.監督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
20、適用于識別系統的危險、有害因素和分析事故的方法是( ?。?。
A.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評價法
B.危險性分級安全評價法
C.事故后果安全評價法
D.歸納推理評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