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考點一、危險部位及其安全防護措施
轉動
轉動軸(無凸起部分) 松散的護套、12mm 凈距
轉動軸(有凸起部分) 全面封閉的防護罩
輥式輸送機 交替驅動的輥式輸送機在主動軸的下游
旋轉的有輻輪 盤片填充、彈簧式離合器
直線運動
機械工作臺和滑枕 達到極限位置時與固定結構間距≥500mm
剪刀式升降機 操作中—簾布、維修中—障礙物
砂帶機 遠離操作者,止逆裝置
轉動和直線運動 皮帶轉動
金屬骨架防護網,與皮帶間距≥50mm
2m 以下應設置防護罩
2m 以上:①皮帶輪距離 3m 以上;②皮帶寬度 1
5cm 以上;③皮帶轉速大于 9m/min
考點注釋:建議考生注意考題中關于運動方式的問詢要求。
上述考點存在關鍵詞類考點:2.0m(成年人的身高和臂展所觸及的最高高度)和
0.5m(中國成年男性的肩寬)。
邏輯對比類考點:2.0m—對比記憶法
(1)皮帶傳動裝置防護罩可采用金屬骨架的防護網,與皮帶的距離不應小于 50
mm。一般傳動機構離地面 2m 以下,應設防護罩。
(2)安全閥可放空,室內的設備,如蒸館塔、可燃氣體壓縮機的安全閥、放空口
宜引出房頂,并高于房頂 2m 以上。
(3)鍋爐煙道和爐膛設置安全泄壓用防爆門,防爆門的安裝位置不應正對操作
平臺和工作人員,并設置在高于 2m 以上的不易觸及的位置。
高頻考點一、危險部位及其安全防護措施
轉動
轉動軸(無凸起部分) 松散的護套、12mm 凈距
轉動軸(有凸起部分) 全面封閉的防護罩
輥式輸送機 交替驅動的輥式輸送機在主動軸的下游
旋轉的有輻輪 盤片填充、彈簧式離合器
直線運動
機械工作臺和滑枕 達到極限位置時與固定結構間距≥500mm
剪刀式升降機 操作中—簾布、維修中—障礙物
砂帶機 遠離操作者,止逆裝置
轉動和直線運動 皮帶轉動
金屬骨架防護網,與皮帶間距≥50mm
2m 以下應設置防護罩
2m 以上:①皮帶輪距離 3m 以上;②皮帶寬度 1
5cm 以上;③皮帶轉速大于 9m/min
考點注釋:建議考生注意考題中關于運動方式的問詢要求。
上述考點存在關鍵詞類考點:2.0m(成年人的身高和臂展所觸及的最高高度)和
0.5m(中國成年男性的肩寬)。
邏輯對比類考點:2.0m—對比記憶法
(1)皮帶傳動裝置防護罩可采用金屬骨架的防護網,與皮帶的距離不應小于 50
mm。一般傳動機構離地面 2m 以下,應設防護罩。
(2)安全閥可放空,室內的設備,如蒸館塔、可燃氣體壓縮機的安全閥、放空口
宜引出房頂,并高于房頂 2m 以上。
(3)鍋爐煙道和爐膛設置安全泄壓用防爆門,防爆門的安裝位置不應正對操作
平臺和工作人員,并設置在高于 2m 以上的不易觸及的位置。
邏輯對比類考點:500mm—對比記憶法
(1)當其運動平板(或者滑枕)達到極限位置時,平板的端面距離應和固定結構
的間距不能小于 500mm。
(2)運動部件與運動部件之間、運動部件與靜止部件之間,不應存在擠壓危險
和剪切危險,否則應限定最小安全距離。
身體部位 最小間距 身體部位 最小間距 身體部位 最小間距
身體 500 臂 120 腿 180
頭部 300 手指 25 腳趾 50
(3)軌道式起重機運行機構,應在每個運行方向裝設行程限位開關,保證起重
機在駛入軌道末端時或與同一軌道上其他起重機相距在不小于 0.5m 范圍內時能
自動停車。
(4)起重機與其他設備或固定建筑物的最小距離是否在 0.5m 以上。
高頻考點二、安全技術措施選擇順序:“三步法”(同時屬于案例考點)
第 1 步:本質安全設計措施,也稱直接安全技術措施。
可靠性設計
關鍵點:少出錯
使用可靠性已知的安全相關組件
關鍵組件或子系統加倍(冗余)和多樣化設計
操作的機械化或自動化設計
可維修性設計
關鍵點:好修
維護、潤滑和維修設定點放在危險區之外
安裝場所可達性、設備外部的可達性、設備內部的可達性
零、組部件的標準化與互換性
維修人員的安全
邏輯對比類考點:500mm—對比記憶法
(1)當其運動平板(或者滑枕)達到極限位置時,平板的端面距離應和固定結構
的間距不能小于 500mm。
(2)運動部件與運動部件之間、運動部件與靜止部件之間,不應存在擠壓危險
和剪切危險,否則應限定最小安全距離。
身體部位 最小間距 身體部位 最小間距 身體部位 最小間距
身體 500 臂 120 腿 180
頭部 300 手指 25 腳趾 50
(3)軌道式起重機運行機構,應在每個運行方向裝設行程限位開關,保證起重
機在駛入軌道末端時或與同一軌道上其他起重機相距在不小于 0.5m 范圍內時能
自動停車。
(4)起重機與其他設備或固定建筑物的最小距離是否在 0.5m 以上。
高頻考點二、安全技術措施選擇順序:“三步法”(同時屬于案例考點)
第 1 步:本質安全設計措施,也稱直接安全技術措施。
可靠性設計
關鍵點:少出錯
使用可靠性已知的安全相關組件
關鍵組件或子系統加倍(冗余)和多樣化設計
操作的機械化或自動化設計
可維修性設計
關鍵點:好修
維護、潤滑和維修設定點放在危險區之外
安裝場所可達性、設備外部的可達性、設備內部的可達性
零、組部件的標準化與互換性
維修人員的安全
上述考點的本質安全化設計,一定煩請考生注意和管理的本質安全的差異性。安
全技術的本質安全通常指的是設計階段的本質安全、安全管理的本質安全通常指
的是使用階段的本質安全,類似于下列試題的問答方式。
第 2 步:安全防護措施,也稱間接安全技術措施。
安全防護措施
固定式防護裝置
活動式防護裝置
活動式防護裝置,防護裝置和保護裝置的組合型式
保護裝置
聯鎖裝置,防止危險機器功能在特定條件下運行的裝置
雙手操縱裝置,需要雙手同時操作
能動裝置,附加手動操縱裝置,與啟動控制一起使用
保持—運行控制裝置
敏感保護設備
有源光電保護裝置
機械抑制裝置,依靠關鍵附件的強度防止運動機械障礙
限制裝置,防止機器或危險機器狀態超過設計限度
有限運動控制裝置,也稱行程限制裝置,限制極限位置
補充保護措施 緊急停止按鈕,紅色掌撳或蘑菇式開關;急停裝置被啟動后應
保持接合狀態,在用手動重調之前應不可能恢復電路。
第 3 步:使用安全信息,也稱提示性安全技術措施。
安全信息屬于偏冷門考點,通常在 2 到 3 個年度中會出現一次,因此建議 2025
年考生重點關注安全色的含義、信號和警告裝置。
1)安全色
上述考點的本質安全化設計,一定煩請考生注意和管理的本質安全的差異性。安
全技術的本質安全通常指的是設計階段的本質安全、安全管理的本質安全通常指
的是使用階段的本質安全,類似于下列試題的問答方式。
第 2 步:安全防護措施,也稱間接安全技術措施。
安全防護措施
固定式防護裝置
活動式防護裝置
活動式防護裝置,防護裝置和保護裝置的組合型式
保護裝置
聯鎖裝置,防止危險機器功能在特定條件下運行的裝置
雙手操縱裝置,需要雙手同時操作
能動裝置,附加手動操縱裝置,與啟動控制一起使用
保持—運行控制裝置
敏感保護設備
有源光電保護裝置
機械抑制裝置,依靠關鍵附件的強度防止運動機械障礙
限制裝置,防止機器或危險機器狀態超過設計限度
有限運動控制裝置,也稱行程限制裝置,限制極限位置
補充保護措施 緊急停止按鈕,紅色掌撳或蘑菇式開關;急停裝置被啟動后應
保持接合狀態,在用手動重調之前應不可能恢復電路。
第 3 步:使用安全信息,也稱提示性安全技術措施。
安全信息屬于偏冷門考點,通常在 2 到 3 個年度中會出現一次,因此建議 2025
年考生重點關注安全色的含義、信號和警告裝置。
1)安全色
顏色
顏色含義
人員安全 機械/過程安全
紅 危險/禁止 緊急
黃 注意、警告 異常
綠 安全 正常
藍 執行 強制性
2)信號和警告裝置,包括聽覺信號、視覺信號以及視聽組合信號。
視聽組合信號特點是光、聲信號共同作用。當險情信號為緊急信號時,視覺信號
與聽覺信號配合使用同時出現,加強危險和緊急狀態警告功能。
聲 光 含義
掃頻聲 紅色 危險,緊急行動
猝發聲、快脈沖 紅色 危險,緊急行動
交變聲 紅色 危險,緊急行動
短聲 黃色 注意,警戒
序列聲 藍色 命令,強制性行動
拖延聲 綠色 正常狀態,警報解除
(2)可察覺性。聽覺信號應明顯超過有效掩蔽閾值,在接收區內的任何位置都
不應低于 65dB(A)。緊急視覺信號應使用閃爍信號燈,警告視覺信號的亮度至
少應是背景亮度的 5 倍,緊急視覺信號亮度應至少是背景亮度的 10 倍。
顏色
顏色含義
人員安全 機械/過程安全
紅 危險/禁止 緊急
黃 注意、警告 異常
綠 安全 正常
藍 執行 強制性
2)信號和警告裝置,包括聽覺信號、視覺信號以及視聽組合信號。
視聽組合信號特點是光、聲信號共同作用。當險情信號為緊急信號時,視覺信號
與聽覺信號配合使用同時出現,加強危險和緊急狀態警告功能。
聲 光 含義
掃頻聲 紅色 危險,緊急行動
猝發聲、快脈沖 紅色 危險,緊急行動
交變聲 紅色 危險,緊急行動
短聲 黃色 注意,警戒
序列聲 藍色 命令,強制性行動
拖延聲 綠色 正常狀態,警報解除
(2)可察覺性。聽覺信號應明顯超過有效掩蔽閾值,在接收區內的任何位置都
不應低于 65dB(A)。緊急視覺信號應使用閃爍信號燈,警告視覺信號的亮度至
少應是背景亮度的 5 倍,緊急視覺信號亮度應至少是背景亮度的 10 倍。
(3)可分辨性,警告視覺信號應為黃色或橙黃色,緊急視覺信號應為紅色。
(4)有效性,險情信號應定期復查。
(5)設置位置,險情信號宜設置于緊鄰潛在危險源的適當位置。
(6)優先級要求,任何險情信號應優先于其他(規范通常用一般)所有視聽信
號;緊急信號應優先于所有警告信號,緊急撤離信號應優先于其他所有險情信號。
高頻考點三、機床布置的最小距離的設定(記憶類考點)
機床的布置的安全距離,應考慮機床活動機件達到的極限位置和端墻、結構梁、
正面和側面的距離。
項目 小型機床 中型機床 大型機床 特大型機床
機床操作面 1.1 1.3 1.5 1.8
機床側面、后面離墻柱間距 0.8 1.0 1.0 1.0
機床操作面離墻柱間距 1.3 1.5 1.8 2.0
交替考點、通道間距
主要生產區、倉庫區、動力區的道路,應環形布置。車間通道一般分為縱向主要
通道、橫向主要通道和機床之間的次要通道。車間橫向主要通道寬度不應小于 2
000mm、機床間次要通道不應小于 1000mm。
車間縱向主要通道
運輸方式 冷加工 鑄造 鍛造 熱處理 焊接
人工運輸 ≥1.0m 1.5m 2~3m 1.5~2.5m 2~3m
電瓶車單向行駛 1.8m 2m
(3)可分辨性,警告視覺信號應為黃色或橙黃色,緊急視覺信號應為紅色。
(4)有效性,險情信號應定期復查。
(5)設置位置,險情信號宜設置于緊鄰潛在危險源的適當位置。
(6)優先級要求,任何險情信號應優先于其他(規范通常用一般)所有視聽信
號;緊急信號應優先于所有警告信號,緊急撤離信號應優先于其他所有險情信號。
高頻考點三、機床布置的最小距離的設定(記憶類考點)
機床的布置的安全距離,應考慮機床活動機件達到的極限位置和端墻、結構梁、
正面和側面的距離。
項目 小型機床 中型機床 大型機床 特大型機床
機床操作面 1.1 1.3 1.5 1.8
機床側面、后面離墻柱間距 0.8 1.0 1.0 1.0
機床操作面離墻柱間距 1.3 1.5 1.8 2.0
交替考點、通道間距
主要生產區、倉庫區、動力區的道路,應環形布置。車間通道一般分為縱向主要
通道、橫向主要通道和機床之間的次要通道。車間橫向主要通道寬度不應小于 2
000mm、機床間次要通道不應小于 1000mm。
車間縱向主要通道
運輸方式 冷加工 鑄造 鍛造 熱處理 焊接
人工運輸 ≥1.0m 1.5m 2~3m 1.5~2.5m 2~3m
電瓶車單向行駛 1.8m 2m
上述考點的間距和通道屬于典型交替類考點,請考生重點關注數字。
高頻考點四、金屬切削機床
機動夾持裝置
夾緊過程的結束與機床運轉的開始相聯鎖
夾持裝置的放松應與機床運轉的結束相聯鎖
機床運轉時,工件夾緊裝置不應動作
未達到預期安全預緊力時,工件驅動裝置不應動作
夾緊力低于安全值或超過允許值時,驅動裝置應自動停止
移動式平衡配置 移動范圍內采取防護措施
排屑防噴濺措施,應提供手用工具,嚴禁手扣嘴吹
考點易錯點分析:上述機動夾持裝置在設備運轉期間確實在監測夾緊力,一旦不
具備足夠夾緊力動作一定是自動停止,不是自動調整。
上述考點的間距和通道屬于典型交替類考點,請考生重點關注數字。
高頻考點四、金屬切削機床
機動夾持裝置
夾緊過程的結束與機床運轉的開始相聯鎖
夾持裝置的放松應與機床運轉的結束相聯鎖
機床運轉時,工件夾緊裝置不應動作
未達到預期安全預緊力時,工件驅動裝置不應動作
夾緊力低于安全值或超過允許值時,驅動裝置應自動停止
移動式平衡配置 移動范圍內采取防護措施
排屑防噴濺措施,應提供手用工具,嚴禁手扣嘴吹
考點易錯點分析:上述機動夾持裝置在設備運轉期間確實在監測夾緊力,一旦不
具備足夠夾緊力動作一定是自動停止,不是自動調整。
高頻考點五、砂輪機安全技術
主軸螺紋 相反,不得超過砂輪內孔長度 1/2
砂輪卡盤:砂輪直徑 一般≥1/3;切斷用砂輪≥1/4
卡盤
砂輪非接觸間距 ≥1.5mm
砂輪防護罩間距 ≤15mm
砂輪防護罩開口角度
砂輪水平面以上≤65°
一般用途砂輪開口總角度≤90°
水平面以下加工總角度≤125°
可調護板與砂輪圓周間隙 <6mm
加工托架與砂輪圓周間隙 <3mm
可調護板與砂輪圓周間隙 ≤1.6mm(使用規范,使用中,補償砂輪磨損)
加工托架與砂輪圓周間隙 ≤2mm(使用規范,使用中,補償砂輪磨損)
關鍵詞:不得使用 沒有標記或標記不清,無法核對特性
關鍵詞:平衡試驗 新砂輪、經修整的砂輪、運轉不平衡
關鍵詞:不宜 使用側面
關鍵詞:斜前方位置 正常磨削作業、空轉試驗還是修整砂輪
關鍵詞:禁止、同時 共用一臺砂輪機同時操作
考點分析,砂輪機的設計使用要求屬于歷年必考點,考生應重點關注上述考點中
查看全文,請先下載后再閱讀
*本資料內容來自233網校,僅供學習使用,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
免費領精品資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曉資料更新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