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安全生產技術基礎》專題考點資料 專題一:機械安全技術數字考點
第一節 機械安全基礎知識
一、轉動的危險部位及其防護
安全防護轉動軸(無凸起部分):安裝一個松散的、與軸具有 12mm凈距的護套對其進
行防護,護套和軸可以相互滑動。
二、直線運動的危險部位及其防護
機械工作臺和滑枕:當其運動平板(或者滑枕)達到極限位置時,平板的端面距離應和
固定結構的間距不能小于 500mm。
三、轉動和直線運動的危險部位及其防護
皮帶傳動裝置防護罩可采用金屬骨架的防護網,與皮帶的距離不應小于 50mm。
一般傳動機構離地面 2m 以下,應設防護罩。
但在 2m以上時,下列 3 種情況下,也應設置防護罩:
(1)皮帶輪中心距的距離在 3m以上;
(2)皮帶寬度 15cm以上;
(3)皮帶回轉的速度在 9m/min以上。
四、《機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觸及危險區的安全距離》
2025 年《安全生產技術基礎》專題考點資料 專題一:機械安全技術數字考點
第一節 機械安全基礎知識
一、轉動的危險部位及其防護
安全防護轉動軸(無凸起部分):安裝一個松散的、與軸具有 12mm凈距的護套對其進
行防護,護套和軸可以相互滑動。
二、直線運動的危險部位及其防護
機械工作臺和滑枕:當其運動平板(或者滑枕)達到極限位置時,平板的端面距離應和
固定結構的間距不能小于 500mm。
三、轉動和直線運動的危險部位及其防護
皮帶傳動裝置防護罩可采用金屬骨架的防護網,與皮帶的距離不應小于 50mm。
一般傳動機構離地面 2m 以下,應設防護罩。
但在 2m以上時,下列 3 種情況下,也應設置防護罩:
(1)皮帶輪中心距的距離在 3m以上;
(2)皮帶寬度 15cm以上;
(3)皮帶回轉的速度在 9m/min以上。
四、《機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觸及危險區的安全距離》
五、信號和警告裝置
信號必須清晰可鑒,聽覺信號應明顯超過有效掩蔽閾值,在接收區內的任何位置都不應
低于 65 dB(A)。緊急視覺信號應使用閃爍信號燈,以吸引注意并產生緊迫感,警告視覺信
號的亮度應至少是背景亮度的 5 倍,緊急視覺信號亮度應至少是背景亮度的 10 倍,即后者
的亮度應至少 2 倍于前者,頻閃效應會削弱閃光信號的可察覺性。
六、機械制造生產場所安全技術
(1)主要生產區、倉庫區、動力區的道路,應環形布置。廠區盡端式道路,應有便捷
的消防車回轉場地。廠區道路在彎道、交叉路口的視距范圍內,不得有妨礙駕駛員視線 的
障礙物。道路上部管架和棧橋等,在干道上的凈高不得小于 5m。
(2)車間通道一般分為縱向主要通道、橫向主要通道和機床之間的次要通道。車間橫
五、信號和警告裝置
信號必須清晰可鑒,聽覺信號應明顯超過有效掩蔽閾值,在接收區內的任何位置都不應
低于 65 dB(A)。緊急視覺信號應使用閃爍信號燈,以吸引注意并產生緊迫感,警告視覺信
號的亮度應至少是背景亮度的 5 倍,緊急視覺信號亮度應至少是背景亮度的 10 倍,即后者
的亮度應至少 2 倍于前者,頻閃效應會削弱閃光信號的可察覺性。
六、機械制造生產場所安全技術
(1)主要生產區、倉庫區、動力區的道路,應環形布置。廠區盡端式道路,應有便捷
的消防車回轉場地。廠區道路在彎道、交叉路口的視距范圍內,不得有妨礙駕駛員視線 的
障礙物。道路上部管架和棧橋等,在干道上的凈高不得小于 5m。
(2)車間通道一般分為縱向主要通道、橫向主要通道和機床之間的次要通道。車間橫
向主要通道根 據需要設置,其寬度不應小于 2000 mm; 機床之間的次要通道寬度一般不應
小于 1000 mm。
表 1 加工車間通道尺寸
運輸方式 通道寬度/m
冷加工 鑄造 鍛造 熱處理 焊接
人工運輸 ≥1 1.5 2~3 1.5~2.5 2~~3
電瓶車單向行駛 1.8 2
電瓶車對開 3 3~5 3~4 3~5
叉車或汽車行駛 3.5 3.5
手工造型人行道 0.8~1.5
機器造型人行道 1.5~2
鐵路進廠房入口寬度應為 5.5 注:根據《機械工業職業安全衛生設計規范》(JBJ18)整理。
(3)車間廠房出入口的位置和數量,應根據生 產規模、總體規劃、用地面積及平面
布置等因素綜合確定,并確保出入口的數量不少于 2 個。廠房大門凈寬度應比最大運輸件
寬度大 600 mm,比凈高度大 300 mm。
七、設備布置及安全防護措施
(1)機床應設防止切屑、磨屑和冷卻液飛濺或零件、工件意外甩出傷人的防護擋板,
重型機床高于 500 mm 的操作平臺周圍應設高度不低于 1050 mm 的防護欄桿。
(2)當采用鋼直梯時,鋼直梯 3 m 以上部分應設安全護籠。
八、物資堆放
(1)合理地做好毛坯、原材料、輔助材料和工藝裝備的投產批次和數量,限量存儲。
白班存放為每班加工量的 1.5 倍,夜班存放為加工量的 2.5 倍,大件不得超過當班定額。
(2)當直接存放在地面上時,堆垛高度不應超過 1.4 m, 且高與底邊長之比不應大于
3。
九、作業場所地面要求
(1)標注在樓梯第一級臺階和人行通道高差 300 mm以上的邊緣處的防止踏空線。
(2)標注在凸出于地面或人行橫道上、高差 300 mm以上的管線或其他障礙物上的防
止 絆跤線。
查看全文,請先下載后再閱讀
*本資料內容來自233網校,僅供學習使用,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
免費領精品資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曉資料更新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