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根據上述調查分析結果,對本項目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進行總體設計,主要包括:
(1)制定安全目標和指標。根據我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方針,針對已識別的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不利環境因素,制定具體的安全目標,可能時還需分解為可測量或量化的指標。
(2)確定組織機構和職能分配。對本項目管理職能進行分析,按合理分工、加強協作和賦予權限的原則,設置項目經理部部門(崗位),確定組織結構關系,并把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體系規范中#& 個要素所涉及的職能逐一分配到部門(崗位)。
(3)確定對本項目已識別的危險源和不利環境因素的控制方法。
(4)編制管理方案。針對已識別和評價出的重大危險源和不利環境因素,以及相應的目標和指標要求及技術措施,編制相應的專項管理方案或安全措施計劃。
(5)編制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計劃。對本項目如何具體貫徹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體系規范的各個要素的要求作出相應描述。
(三)體系文件編制的要求
1 安全目標應與企業的安全總目標、已識別的重大危險源和重大環境因素協調一致;
2 安全生產保證計劃應圍繞安全目標,將要素用矩陣圖的形式,按職能部門(崗位)進行安全職能各項活動的展開和分解,依據安全生產策劃的要求和結果,對各要素在本現場的實施提出具體方案。關鍵是講究實效,不走形式,既要從總體上和原則上滿足規范和有關要求,又要在方法上和具體做法上符合本單位、本項目的實際,突出本項目的重點和關鍵環節,在能夠實現控制的前提下,做到簡煉、明確、易懂、可操作。宜單獨編制,對工藝簡單的小型工程也可在項目施工組織設計中完整地體現。
3 體系文件應經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復討論與協調,以提高編制工作的質量,并對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保證計劃的完整性和可行性、項目經理部滿足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的保證能力等進行確認,建立并保存確認記錄;
4 體系文件需要在體系運行過程中定期、不定期地評審和修改,以確保其完善和持續有效。
三、運行階段
1 發布施工現場安全生產體系文件,有針對性地多層次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使現場每個員工都能明確本部門(崗位)在實施中應做些什么工作,使用什么文件,如何依據文件要求開展這些工作,以及如何建立相應的安全記錄等。
2 配備必要的資源和人員。首先應保證適應工作需要的人力資源,適宜而充分的設施、設備,以及綜合考慮成本、效益和風險的財務預算。
3 加強信息管理、日常安全監控和組織協調。通過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安全管理信息,對安全和環?;顒舆^程及結果進行連續的監視、測量和驗證,以及對涉及體系的問題與矛盾講行協調,促進安全生產保證體系的正常運行和不斷完善,是形成體系良性循環運行機制的必要條件。
4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由項目經理部和企業按規定對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體系運行進行內部審核,驗證和確認安全生產保證體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適宜性,重點是體系文件的完整性、符合性與一致性,以及體系功能的適用性和有效性。通過內審暴露問題,組織制定并實施糾正措施,達到不斷改進的目的。
5 在內審的基礎上,項目經理部應收集來自外部與內部各方面的信息,對運行階段的進行安全評估,即對體系整體狀態作出全面的評判,對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作出評價。根據安全評估的結論,決定對體系是否需調整、修改,適當時可作出是否提出上級機構內審或認證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