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預警的目標、任務與特點
事故預警的目標是通過對生產活動和安全管理進行監測與評價,警示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危害程度。
事故預警需要完成的任務是針對各種事故征兆的監測、識別、診斷與評價,及時報警,并根據預警分析的結果對事故征兆的不良趨勢進行矯正、預防與控制。事故預警在完成上述任務的基礎上,還要體現與其他預測工作不同的特征。
(一)快速性。即建立的預警系統能夠靈敏快速地進行信息搜集、傳遞、處理、識別和發布,這一系統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必須建立在“快速"的基礎上,失去了快速性,事故預警就失去了意義。因為事故預警尚未發出,事故很可能已經發生,根本來不及發布事故警報,也不可能實施預控。事故預警這個“報警器"就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二)準確性。工業生產過程中的信息復雜多變,事故預警不僅要求快速搜集和處理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對復雜多變的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判斷是否正確,關系到整個預警的成敗。要在短時間內對復雜的信息做出正確判斷,必須事先針對各種事故制定出科學、實用的信息判斷標準和確認程序,并嚴格按照制定的標準和程序進行判斷,避免信息判斷及其過程的隨意性。 來源:考試大
(三)公開性。即事故信息一經確認,就必須客觀、如實地向企業和社會公開發布。因為控制事故發展和應急救援需要企業、社會的力量。由于事故的發生取決于人、機、環、管等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公開影響事故發生的各種信息一是有利于社會監督,二是有利于企業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發生。
(四)完備性。預警系統應能全面收集與事故相關的各類信息,據此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全過程地分析事故的發展態勢。 來源:考試大
(五)連貫性。要想使預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錯誤的結論,每一次的分析應以上次的分析為基礎,緊密銜接,才能確保預警分析的連貫和準確。
預警機制作為一種制度,需要利用高科技手段,將監測到的各種異常信息在事故發生前進行預告。這要求報警、接警、處警的部門和第一響應隊伍明確預警的方式、方法、程序和監督措施。
在構建預警機制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一是要處理好點與面之間的關系,既要做到重點突出,又要防止顧此失彼;二是要處理好社會敏感與實際危害之間的關系,雖然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社會敏感的突發公共事件未必就是危害性重大的,反之亦然;三是處理好高風險與高危險之間的關系,有些事故發生概率很高,但危險性卻未必高;而有些事故危險性很大,未必風險大,二者之間缺乏必然的聯系;四是處理好預警機制的硬件與軟件之間的關系,任何有效的預警機制都必然是由設備、設施等構成的硬件與由技術、制度、政策、管理等構成的軟件組成,實際建立中需要理順二者之間的關系;五是防止重復投資,造成資源的浪費。
考試大相關推薦: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大安全工程師網校 安全工程師免費題庫 安全工程師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