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案例分析題
B企業為禽類加工企業,廠房占地15000m2,有員工415人,有一車間、二車間、冷凍庫、冷藏庫、液氨車間、配電室等生產單元和辦公區。液氨車間為獨立廠房,其余生產單元位于一個連體廠房內。連體廠房房頂距地面12m,采用彩鋼板內噴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頂距房頂2.7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頂內的同一橋架上平行架設液氨管道和電線;廠房墻體為磚混結構,廠房內車間之間、車間與辦公區之間用聚苯乙烯板隔斷;廠房內的電氣設備均為非防爆電氣設備。
一車間為屠宰和粗加工車間,主要工藝有:宰殺禽類、低溫褪毛、去內臟、水沖洗。半成品送二車間。
二車間為精加工車間,主要工藝有:用刀分割禽類、真空包裝。成品送冷庫或冷藏庫。
B企業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車間制冷壓縮機為螺桿式壓縮機,液氨儲量150t。
B企業建有1000m3消防水池,在廠區設置消防栓22個,但從未按規定檢測。
B企業自2002年投產以來,企業負責人重生產、輕安全,從未組織過員工安全培訓
和應急演練,沒有制定應急救援預案。連體廠房有10個出入口,其中7個常年封閉,2個為貨物進出通道,1個為員工出入通道。
1、根據《火災分類》(GB/T4968),如果B企業配電室內的配電柜發生火災,該火災的類別為()。
A .A類火災
B .B類火災
C .C類火災
D .D類火災
E .E類火災
2、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B企業液氨車間的生產火災危險性類別應為()。
A .甲類
B .乙類
C .丙類
D .丁類
E .戊類
3、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如果冷凍庫內液氨泄漏導致人員傷亡,則該事故類別為()。
A .中毒和窒息
B .物體打擊
C .沖擊
D .機械傷害
E .淹溺
4、企業存在的違規違章行為有()。
A .未對員工進行相應的安全培訓
B .連體廠房內的電氣設備均為非防爆電氣設備
C .廠區設置的消防栓未按規定檢測
D .連體廠房的7個出入口常年封閉
E .吊頂內的同一橋架上平行架設液氨管道和電線
5、液氨車間可能發生的爆炸有()。
A .氨氣爆炸
B .氫氣爆炸
C .壓縮機爆炸
D .液氨管道爆炸
E .液氨罐爆炸
參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B
[解析]應定為乙類。
3、[答案]A
[解析]液氨泄漏導致的傷害是中毒與窒息。
4、[答案]A,C,D,E
[解析]連體廠房內的龜氣設備均為非防爆電氣設備符合防火設計規范。
5、[答案]A,C,D,E
[解析]液氨車間不存在氫氣,故沒有氫氣爆炸風險。
案例2
E企業為汽油、柴油、煤油生產經營企業,2018年實際用工2000人,其中有120人為勞務派遣人員,實行8h工作制,對外經營的油庫為獨立設置的庫區,沒有防火墻,庫區出入口和墻外設置了相應的安全標志。
E企業2018年度發生事故1起,死亡1人,重傷2人。該起事故的情況如下:
2018年11月25日8時10分,E企業司機甲駕駛一輛重型油罐車到油庫加裝汽油,油庫消防員乙在檢查了車載滅火器、防火帽等主要安全設施的有效性后,在運貨單上簽字放行。8時25分,甲駕駛油罐車進入庫區,用自帶的鐵絲將油罐車接地端子與自動裝載系統的接地端子連接起來,隨后打開油罐車人孔蓋,放下加油鶴管。自動加載系統操作員丙開始給油罐車加油,為使加油鶴管保持在工作位置,甲將人孔蓋關小。
9時15分,甲辦完相關手續后返回,在觀察油罐車液位時將手放在正在加油的鶴管外壁上,由于甲穿著化纖服裝和橡膠鞋,手接觸加油鶴管外壁時產生靜電火花,引燃了人孔蓋口揮發的汽油,進而引燃了人孔蓋周圍的油污,甲手部燒傷。聽到異常聲響,丙立即切斷油料輸送管理的閥門;乙將加油鶴管從油罐車取下,用干粉滅火器將加油鶴管上的火撲滅。
甲欲關閉油罐車人孔蓋時,火焰已延燒到人孔蓋附近。乙和丙設法滅火,但火勢較大,無法撲滅。甲急忙進入駕駛室將油罐車駛出庫區,開出25m左右,油罐車發生爆炸,事故造成甲死亡,乙和丙重傷。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2分):
1.計算E企業2018年度的千人重傷率和百萬工時死亡率。
2.分析該起事故的間接原因。
3.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辨識加油作業現場存在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
4.提出E企業為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應采取的安全技術措施。
1.E企業2018年度千人重傷率和百萬工時死亡率為
E企業2018年度的千人重傷率=(2÷2000)×103=1。
E企業2018年度的百萬工時死亡率=[1÷2000×8×(365—115)3×106=0.25。
2.事故的間接原因:
(1)教育培訓不夠,未經培訓,工人缺乏或不懂安全技術知識。
(2)勞動組織不合理。
(3)對現場缺乏檢查和指導。
(4)安全操作規程沒有或不健全。
(5)技術和設計有錯誤。
(6)沒有或不認真實施事故防災指導。
3.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加油作業現場存在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有:
(1)火災:汽油、柴油罐區。
(2)容器爆炸:儲油罐、油罐車。
(3)車輛傷害:油罐車。
(4)灼燙:油罐燃燒產生的高溫物質。
(5)中毒和窒息:汽油等化學品。
(6)其他傷害:油庫現場存在扭傷、摔傷。
(7)高處墜落:油罐車頂部作業。
4.E企業為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應采取的安全技術措施:
(1)現場安裝火災監測報警裝置。
(2)人體靜電防護:工作地點采取水泥地面,穿布底鞋或導電橡膠底鞋。
(3)保持良好接地。
(4)現場使用安全電壓工具。
(5)控制裝卸油流速。
(6)禁止明火,防止靜電集積,防止摩擦,防止電氣設備引起火花。
(7)采用靜電消散技術。
案例3
2016年3月6日,G造紙廠發生了一起因工人嚴重違反操作規程和缺乏救助常識而導致10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的傷害事故。事故當日G廠工人于7時停機,經過注漿池中灌水排水的工序后,8時左右有2名工人下池清掃漿池,當即暈倒在池中。在場工人在沒有通知廠領導的情況下,擅自下池救人,先后有6人因救人相繼暈倒在池中。另有2人在救人過程中突感不適被人救出。至此,已有10人中毒。廠領導趕到后,立即組織搶救,經往池中灌氧并用風扇往池中送風后,方將中毒者全部用繩子拉出來。由于本次中毒發生快、中毒深,病情嚴重,10例病人在送往醫院后,已有6例病人心跳和呼吸停止,雖經多方努力搶救,但至當日16時20分,已有4人死亡。
事故原因調查與分析:
(1)中毒現場有害氣體的測試及中毒化學物質的鑒定。漿池外形似一個倒扣的球狀體,頂部有一個40cm×60cm的洞口,工人利用竹梯從洞口進出清洗漿池。走近洞口,就聞到一股較濃的臭味,事故發生后,在洞口處用快速檢測管對洞口內10cm處的氣體進行檢測:硫化氫(H2S)的濃度為55mg/m3(國家衛生標準為10mg/m3)。根據中毒病人的發病及臨床特征,將本次中毒診斷為急性重度硫化氫中毒。
(2)漿池硫化氫產生的原因。在造紙的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含硫化學物質,通常的情況下,由硫化氫引起的職業危害多發生在蒸熏、制漿、洗漿和漂白的過程中。如果含硫的廢渣和廢水長時間存放在漿池中,再加上含硫有機物的腐蝕,就會釋放出大量的硫化氫氣體,由于密度較大而沉積于漿池的底部。
(3)工人嚴重違反操作規程。硫化氫是劇毒的窒息性氣體,在沒有良好通風和個人防護的情況下,是絕對不能進入高濃度硫化氫環境工作的。但本次清洗漿池水僅灌注了1/4,且工人在未對池內進行通風處理的情況下就下池清洗,隨后進行的救援更是在沒有任何通風和防護的情況下進行的。
(4)缺乏安全及應急措施。現場調查發現用于鼓風的排污口處沒有有效風機,連電源插座都找不到;清洗漿池沒有任何的個人防護用具,如防毒面具,連一根救助的繩子都沒有。
(5)管理混亂,缺乏勞動安全衛生意識,沒有發生事故時的搶救設備。事故發生后,應當要求廠方設置安全監督員,負責對整個安全程序進行監督,提供有關的安全規章制度,要求能做到及時發現安全隱患。
(6)缺乏必要的防毒急救安全知識教育。本次中毒的10位工人,在該廠工作1~5年,卻從未進行過有關的安全衛生培訓和教育,不知道制漿過程中存在哪些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對人體能造成哪些傷害,也不知道預防措施,更不知道發生緊急情況后如何救治。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2分):
1.結合以上案例,試說明硫化氯的檢測方法。
2.結合案例,說明進人設備內作業的安全要求。
3.生產經營單位應進行全員的安全培訓和教育的內容具體包括哪些?
4.結合本案例,提出針對該企業的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1.硫化氫的檢測方法是硝酸銀比色法,通過硫化氫與硝酸銀作用形成黃褐色硫化銀膠體溶液,比色定量。
2.設備內作業的安全要求:
(1)設備內作業必須辦理設備內安全作業證,并要嚴格履行審批手續。
(2)進入設備內作業前,必須將該設備與其他設備進行安全隔離(an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線,不允許采用其他方法代替),并清洗、置換干凈。
(3)在進入設備前30min必須取樣分析,嚴格控制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濃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標范圍內,分析合格后才允許進入設備內作業。如在設備內作業時間長,至少每隔2h分析一次,如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出人員。
(4)采取適當的通風措施,確保設備內空氣良好流通。
(5)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內照明電壓應不大于36V,在潮濕或狹小容器內作業應小于或等于12v,燈具及電動工具必須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6)進入有腐蝕、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設備內作業時,必須按規定佩戴合適的個體防護用品和器具。
(7)在設備內動火作業,必須按規定同時辦理動火證和履行規定的手續。
(8)設備內作業必須設專人監護,并與設備內作業人員保持有效的聯系。
(9)在檢修作業條件發生變化并有可能危及作業人員安全時,必須立即撤出人員;若需繼續作業,必須重新辦理進入設備內作業審批手續。
(10)作業完工后,經檢修人、監護人與使用部門負責人共同檢查設備內部,確認設備內無人員和工具、雜物后,方可封閉設備孔。
3.生產經營單位應進行全員的安全培訓和教育,具體包括:
(1)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側重面為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和各種技術標準、規范,具備對安全生產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崗位的資格證書。
(2)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在于了解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3)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4)加強對新職工的安全教育、專業培訓和考核,新職工必須經過嚴格的三級安全教育和專業培訓,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對轉崗和復工人員應參照新職工的辦法進行培訓和考試。
4.應提出的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根據該企業自身的特點,應制訂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相應的安全檢查制度、安全生產巡視制度、安全生產交接班制度、安全監督制度、安全生產獎懲制度、有毒有害作業管理制度、勞保用品管理制度、職業病報告處理制度、特種設備管理責任制度、危險設備管理制度等。
(2)建立并完善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和人員配置。根據該企業的特點,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各級負責安全的人員包括單位負責人及其副手、總工程師(或技術總負責人)、車間主任(或部門負責人)、工段長、班組長、車間(或部門)安全員、班組安全員和作業工人的安全職責。
(3)保證安全生產投入。落實好“三同時”規定,具體到該企業,就是保證通風設施的完善、各種有毒有害氣體的檢測設備齊全有效、各種救助設施的配備和完善。
案例4
F氧化鋁廠采用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生產工藝為原料儲運,石灰硝化,原礦漿制備,高壓熔出,赤泥沉降洗滌,分解與種子過濾,蒸發及排鹽,氫氧化鋁焙燒與包裝等。原料、中間產品、產品主要有鋁土礦、石灰、液堿、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銨、赤泥、氧化鋁、灰渣、煤氣、過熱蒸汽、液氨、水等。該廠生產的主要工作由本廠負責,輔助性工作承包給G企業。F廠主辦公樓有2部電梯,1套消防系統,26個滅火器。
F廠自備煤氣站和熱電站。煤氣站生產氫氧化鋁焙燒用煤氣,煤氣生產能力為65000N·m3/h。熱電站有3臺130t/h燃煤鍋爐,1套12MW汽輪發電機組,1套25MW汽輪發電機組。熱電站生產270℃的蒸汽,生產能力為220t/h,蒸汽在管道中的壓力為3.7MPa。
F廠熱力工程系統有主廠房,堆煤場,燃煤破碎篩分輸送系統,油泵房,除鹽水站,點火泵房,灰渣庫,熔鹽加熱站,除灰系統,熱力管網,氨法脫硫系統等單元。工藝問物料采用管道或機動車輛輸送。
2010年3月,F廠組織了安全檢查,對發現的事故隱患分析表明,現場作業人員沒有意識到的事故隱患占31%,查出的兩個重大事故隱患工、Ⅱ在2010年1月檢查時已經發現。重大事故隱患Ⅰ未整改的原因是F廠的甲車間認為是乙車間負責整改,乙車間認為應由甲車間負責整改。重大事故隱患Ⅱ未整改的原因是F廠認為是應由G企業出整改資金,G企業認為應由F廠出整改資金。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6分):
1.指出F廠原料、中間產品、產品中的火災、爆炸物質并說明理由。
2.指出上述場景中的特種設備。
3.指出F廠熱力工程系統中危險因素及其存在的單元。
4.確定重大事故隱患Ⅰ、Ⅱ的整改責任單位并說明理由。
5.針對安全檢查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
F廠原料、中間產品、產品中的火災、爆炸物質:
(1)燃煤。理由:屬于易燃(自燃)物質。
(2)柴油。理由:屬于易燃液體。
(3)煤氣。理由:屬于易燃氣體。
(4)硫酸銨、硫酸。理由:屬于強氧化性物質。
2.案例中特種設備有:
①電梯2部。②鍋爐:3臺130t/h燃煤鍋爐。③壓力容器及壓力管道:3.7MPa的蒸汽管道。
3.(1)火災。其存在單元有:堆煤場、燃煤破碎篩分輸送系統、油泵房、點火泵房、熔鹽加熱站等。
(2)其他爆炸。其存在單元有:除灰系統(粉塵爆炸)、熱力管網(管道爆炸)。
(3)坍塌。其存在單元是:堆煤場。
(4)高處墜落。其存在單元是:主廠房等檢修。
(5)淹溺。其存在單元是:除鹽水站。
(6)觸電。其存在單元是:各種電氣設備。
(7)機械傷害。其存在單元是:各種機械。
(8)窒息和中毒。其存在單元是:供熱管網氣體。
(9)灼燙危害。其存在單元是:熔鹽加熱站、熱力工程系統、供熱管網。
(10)車輛傷害。其存在單元是:機動車輛輸送。
4.重大事故隱患Ⅰ、Ⅱ的整改責任單位均為F廠。
理由:
(1)生產經營單位是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整改、防控的主體。
(2)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保證事故隱患排查、整改、防控。
(3)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
(4)生產經營單位對承包方、承租方的隱患排查負有統一協調、管理的職責。
5.針對安全檢查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強員工教育培訓,增強安全意識。
(2)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并保證落實。
(3)建立健全隱患的排查、治理、復查、舉報等隱患排查制度。
(4)加強安全生產投入,建立隱患排查專項資金使用制度。
(5)堅持相關方管理,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明確各方安全生產職責。
(6)對重大事故隱患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整改完畢后,應對整改情況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