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礦(地)壓災害的概念及成因
1.礦(地)壓的概念
在礦體沒有開采之前,巖體處于平衡狀態。當礦體開采后,形成了地下空間,破壞了巖體的原始應力,引起巖體應力重新分布,并一直延續到巖體內形成新的平衡為止。在應力重新分布過程中,使圍巖產生變形、移動、破壞,從而對工作面、巷道及圍巖產生壓力。 通常把由開采過程而引起的巖移運動對支架圍巖所產生的作用力,稱為礦山壓力。
在礦山壓力作用下所引起的一系列力學現象,如頂板下沉和垮落、底板鼓起、片幫、支架變形和損壞、充填物下沉壓縮、煤巖層和地表移動、露天礦邊坡滑移、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等現象,均稱之為礦山壓力顯現。因此,礦山壓力顯現是礦山壓力作用的結果和外部表現。
礦(地)壓災害的常見類型主要有采掘工作面或巷道的冒頂片幫、采場(采空區)頂板大范圍垮落和沖擊地壓(巖爆)。
2.礦(地)壓災害的成因
(1)在采礦生產活動中,采掘工作面或巷道的冒頂片幫、采場(采空區)頂板大范圍垮落是最常見的事故,主要原因有:
1)采礦方法不合理和頂板管理不善。采礦方法不合理,采掘順序、鑿巖爆破、支架放頂等作業不妥當,是導致這類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2)缺乏有效支護。支護方式不當、不及時支護或缺少支架、支架的初撐力與頂板壓力不相適應是造成此類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
3)檢查不周和疏忽大意。在頂板事故中,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事先缺乏認真、全面的檢查,疏忽大意.沒有認真執行“敲幫問頂”制度等原因造成的。
4)地質條件不好。斷層、褶曲等地質構造形成破碎帶,或者由于節理、層理發育,破壞了頂板的穩定性,容易發生頂板事故。
5)地壓活動。地壓活動也是頂板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
6)其他原因。不遵守操作規程、發現問題不及時處理、工作面作業循環不正規、爆破崩倒支架等都容易引起頂板事故。
233網校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