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短裙挺进太深了h女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233網校>中級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技術基礎>安全生產技術基礎模擬試題

電氣安全技術部分單項選擇題及答案

來源:233網校 2007年5月11日

1.答案:B。
此題的考點是低壓配電系統接地與保護型式方面的知識。低壓配電系統接地與保護型式分為三類,分別是TN、TT和1T系統,表達系統結構及保護方式的兩位字母解釋是:
前一位字母:若為I表示電力系統所有帶電部分與地絕緣或一點經阻抗接地。該位字母若為T則表示電力系統一點(通常是中性點)直接接地。
后一位字母:若為T表示電氣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直接接地(與電力系統的任何接地點無關)。該位字母若為N則表示電氣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通過保護線與電力系統的中性點聯結。
對照題目中的描述可知,該系統是TN系統,所以選項B是正確的。
2.答案:C。
此題的考點是低壓配電系統接地與保護型式方面的知識。參見上題解釋可知,選項 C是正確的。
3.答案:A。
此題的考點是低壓配電系統接地與保護型式方面的知識。參見上題解釋可知,選項 A是正確的。
4.答案:A。
此題的考點是保護接零系統(TN系統)的幾種型式。保護接零系統即TN系統按照中性線和保護線的組合情況有三種型式,分別是TN—C、TN—C—S和TN—S系統,它們的區別在于在TN—C系統中,整個系統的中性線與保護線是合一的;在TN—C—S系統中,系統的中性線與保護線在前段部分是合一的,在后段部分是分開的;在TN—S系統中,系統的中性線與保護線除了在電力系統中性點(系統接地點)處相連之外,在整個系統中,中性線和保護線是分開的。
對照題目中的描述可知,選項A是正確的。
5.答案:B。
此題的考點是電氣設備的防觸電保護分類的知識。電氣設備的防觸電保護分類如下:
0類設備一——僅靠基本絕緣作為防觸電保護的設備,當設備有能觸及的可導電部分時,該部分不與設施固定布線中的保護(接地)線相連接,一旦基本絕緣失效,則安全性完全取決于使用環境。這等于要求設備只能在不導電環境中使用。比如木質地板和墻壁,且環境干燥的場所等。由于對于環境要求過于苛刻,使用范圍受到局限。
工類設備——設備的防觸電保護不僅靠基本絕緣,還包括一種附加的安全措施,即將設備能觸及的可導電部分與設施固定布線中的保護(接地)線相連接。對于使用軟電線或軟電纜的設備,軟電線或軟電纜應具有一根保護(接地)芯線。這樣,一旦基本絕緣失效,由于能夠觸及的可導電部分已經與接地線連接,因而人員的安全可以得到保護。
IU類設備——設備的防觸電保護不僅靠基本絕緣還具備像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這樣的附加安全措施。這種設備不采用保護接地的措施,也不依賴于安裝條件。
Ⅲ類設備——設備的防觸電保護依靠特低電壓(SELV)供電,且設備內可能出現的電壓不會高于特低電壓。三類設備是從電源方面就保證了安全。應注意Ⅲ類設備不得具有保護接地手段。對照題目中的描述可知,選項B是正確的。
6.答案:C。
此題的考點是電氣設備的防觸電保護分類的知識。解釋參見第5題。
7.答案:D。
此題的考點是電氣設備的防觸電保護分類的知識。解釋參見第5題。
8.答案:D。
此題的考點是變配電室、電容器室、蓄電池室等房屋建筑環境管理的知識。變配電室、電容器室、蓄電池室等房屋建筑應定期進行檢查、維修,保持滿足“四防一通”,(防火、防雨雪、防汛、防小動物侵入及保持良好通風)的要求(也有“五防一通”,的提法,是在“四防一通”的基礎上補充了防雷)。因此選項D是正確的。
9.答案:A。
此題的考點是電氣設備外殼的防護等級知識。第一位特征數字——表示外殼防止人體接近殼內危險部件及固體異物進入殼內設備的防護等級。第二位特征數字——表示外殼防止由于進水而對設備造成有害影響的防護等級。不要求規定特征數字時,該處由用“X”代替。附加字母和(或)補充字母可以省略,不需代替。
10.答案:B。
此題的考點是跨步電壓知識。當電流通過接地體流入大地時,接地體周圍各點的對地電壓曲線基本呈雙曲線形狀,即接地體具有最高的電壓,隨著離開接地體,電壓逐漸降低,對于簡單接地體,離開接地體20m處電壓基本降至零。人體承受的電壓UN可以看出,距離接地體愈近,承受的UN將愈大。因此,選項B是正確的。
11.答案:A。
此題的考點是插頭與插座中的保護接地(零)極的正確接法知識。插頭與插座應按規定正確接線,插座的保護接地(零)極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單獨與保護線可靠連接。嚴禁在插頭或插座內將保護接地(零)極與工作零線連接在一起,因為,在這種錯誤接法下,一旦出現相線與工作零線發生了對調(錯接),或工作零線上的熔斷器發生了熔斷等情況,將會使電氣設備外殼帶電,對地電壓最高可達相電壓,造成觸電事故。選項 D的將插座的保護接地(零)極與水管或暖氣管連接也是不正確的,因為水管或暖氣管與PE線之間連接其可靠性是沒有保證的。所以,只有選項A是正確的。
12.答案:D。
此題的考點是爆炸性氣體環境電氣線路位置的選擇知識。爆炸性氣體環境的電氣線路應敷設在爆炸危險性較小或距離釋放源較遠的位置。當易燃物質比空氣重時,電氣線路應在較高處敷設或直接埋地;架空敷設時宜采用電纜橋架;電纜溝內應充砂,并宜設置排水設施。當易燃物質比空氣輕時,電氣線路宜在較低處敷設或電纜溝敷設。電氣線路宜沿有爆炸危險的建筑物的外墻敷設。
所以,只有選項D是正確的。
13.答案:B。
此題的考點是爆炸性氣體環境電氣線路位置的選擇知識。當易燃物質比空氣輕時,電氣線路宜在較低處敷設或電纜溝敷設。不論易燃物質比空氣輕還是重,電氣線路均宜沿有爆炸危險的建筑物的外墻敷設。所以,只有選項B是正確的。
14.答案:C。
此題的考點是對不同靜電放電的危險性知識。帶電體上的靜電通過空氣迅速的中和發生在放電時。正確判斷需要對幾種靜電放電有一個基本了解。
電暈放電——發生在帶電體尖端附近局部區域內。電暈放電的能量密度不高,如不發展則沒有引燃一些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險,引燃能力小。
刷形放電一-火花放電的一種,在帶電電位較高的靜電非導體與導體間較易發生,其放電通道有很多分支。刷形放電釋放的能量不超過4mJ,應注意其局部能量密度具有引燃一些爆炸性混合物的能力,引燃能力中等。
火花放電-一主要發生在相距較近的帶電金屬導體間。放電通道火花集中,一般不形成分叉,引燃能力很強。
傳播型刷形放電一傳播型刷形放電形成密集的火花,放電能量大,引燃能力很強。
由此可知,選項C是正確的。
15.答案:A。
此題的考點是對架空線路與爆炸危險環境的間距掌握。我國標準規定,架空線路嚴禁跨越爆炸危險環境,架空線路與爆炸危險環境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桿塔高度的1.5倍。規定架空線路與爆炸危險環境的間距,主要是考慮一旦發生架空線斷線或桿塔倒塌事故,線路短路或接地電火花(電弧)不會作用到爆炸性氣體環境,因此不會形成電氣引燃源。由此可知,選項A是正確的。
16.答案:C。
此題的考點是觸電事故的類型和對電擊事故和電傷事故的理解,以及對觸電事故的規律的掌握。
觸電事故分為電擊和電傷兩種類型。電擊是電流通過人體,刺激機體組織,使肌肉非自主地發生痙攣性收縮而造成的傷害。嚴重時會破壞人的心臟、肺部、神經系統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傷害。電傷是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機械效應等對人體所造成的傷害。傷害多見于機體的外部,往往在機體表面留下傷痕。能夠形成電傷的電流通常比較大。電傷包括電燒傷、電烙印、皮膚金屬化、機械損傷、電光眼等多種傷害。其中電燒傷是最為常見的電傷。在全部電燒傷的事故當中,大部分的事故發生在電氣維修人員身上。
題目中所說的低壓是指有效值為1000V以下的交流電壓。低壓電氣設備、電氣線路、移動電氣設備和手持電動工具分布廣,數量多,且主要與非電工人員接觸,一旦設備或線路發生漏電,防護措施不力,就容易發生電擊事故。因此,統計數字表明,大部分的低壓觸電死亡事故是由電擊造成的。因此,選擇C。擺脫電流是指人體能自主擺脫帶電體的最大電流。一般還不至于發生觸電危險,因此不選B。電燒傷屬于電傷的一種,因此,D與A一樣均是不正確的。
17.答案:D。
此題的考點是變配電站(室)內環境和管路布置方面的知識。變配電站(室)內不應有與其無關的管道或線路通過。室內管道上不應設置法蘭、螺紋接頭和閥門等;水汽管道與散熱器的連接應采用焊接。配電屏的上方不應敷設管道。這些規定主要是防止因管路泄漏而殃及電氣設備,引起電氣事故的發生。
選項A和B的“不宜設置……”,應為“不應設置……”,因此選項A和B是錯誤的。選項C中“水汽管道與散熱器的連接應采用螺紋接頭”的說法是錯誤的。因此只有D是正確的。
18.答案:A。
此題的考點是跨步電壓知識??绮诫妷河|電是指站立或行走的人體,受到出現于人體兩腳之間的電壓即跨步電壓作用所引起的電擊。跨步電壓是當帶電體接地,電流自接地的帶電體流入地下時,在接地點周圍的土壤中產生的電壓降形成的。參見圖1—8。由于半球殼a(假想)的面積小于半球殼b,所以a處的電阻大,導致a處的壓降大。
由此可知,選項中A顯然是正確的。B為跨步電勢,指的是接地電流自接地體流散,在大地表面形成不同電位時,地面上水平距離為0.8m(人的跨距)的兩點之間的電位差。應注意跨步電勢與跨步電壓的區別,跨步電勢的存在是造成跨步電壓觸電的前提,跨步電勢對應于存在電位差的兩點之間沒有人的雙腳接觸時的情況,而一旦人的雙腳接觸到上述兩點時,相當于在上述兩點間連接了一個人體電阻,使整個系統的等效電路發生了改變,于是該兩點之間的電壓值也發生了一定變化,這時兩點之間的電位差就是所說的跨步電壓。c臨界電壓和D故障電壓均與題意不符,是不正確的。
19.答案:B。
此題的考點是電擊的種類劃分,具體是直接接觸電擊和間接接觸電擊的區別。發生電擊時,所觸及的帶電體為正常運行的帶電體時,稱為直接接觸電擊。而當電氣設備發生事故,例如,絕緣損壞,造成設備外殼意外帶電的情況下,人體觸及意外帶電體所發生的電擊稱為間接接觸電擊。區分直接接觸電擊和問接接觸電擊的意義在于它們的基本防護措施不同。題目中所說情況不屬于直接接觸電擊,也與靜電無關,這兩種電擊均與帶電體接觸,不屬于沒有接觸的電擊,因此,A、C、D不正確,只有B正確。
20.答案:D。
此題的考點是直接接觸電擊的防護措施。首先應明確直接接觸電擊的基本防護原則,即應當使危險的帶電部分不會被有意或無意地觸及。
直接接觸電擊的防護措施,即絕緣、屏護和間距。這些措施是各種電氣設備都必須考慮的通用安全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體觸及或過分接近帶電體造成觸電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電氣事故。其中:
絕緣——是指利用絕緣材料對帶電體進行封閉和隔離。
屏護——是一種對電擊危險因素進行隔離的手段。即采用遮欄、護罩、護蓋、箱匣等把危險的帶電體同外界隔離開來,以防止人體觸及或接近帶電體所引起的觸電事故。屏護還起到防止電弧傷人、防止弧光短路或便利檢修工作的作用。
間距一-是指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其他設備和設施之間、帶電體與帶電體之間必要的安全距離。間距的作甩是防止人體觸及或接近帶電體造成觸電事故;避免車輛或其他器具碰撞或過分接近帶電體造成事故;防止火災、過電壓放電及各種短路事故,以及方便操作。
由于題目明確說明是防止觸電的措施,不是防止電磁場傷害的措施,故A是錯誤的。間接接觸電擊的基本防護措施是保護接地或保護接零,而不是絕緣、屏護和間距,因此B也是錯誤的。僅從絕緣不是防止靜電電擊的方法,就可以判定C是錯誤的。因此只有D是正確的。
21.答案:B。
此題的考點是保護接零措施。保護接零是低性點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線配電網的防觸電基本防護措施。在此系統中,凡因絕緣損壞而可能呈現危險對地電壓的金屬部分均應接零。
保護接零的工作原理是:當某相發生漏電時,由于設備金屬外殼實施了保護接零措施,使該相對零線之間形成了單相短路,所產生的單相短路電流Iss會促使電源側的保護元件動作,從而迅速切斷電源,防止人身觸電事故發生。
選項A為保護接地,由于保護接地系統是將因絕緣損壞而可能呈現危險對地電壓的金屬部分均實施接地,而不是接保護零線,因此A不正確。選項C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指以保持零電位或兼做工作電流回路為目的所做的與大地的連接,而不是與保護零線連接,因此選項C是錯誤的。選項D的工作接零是指以工作為目的而不是僅以安全為目的所做的接零。例如單相設備電源中工作零線的接零。由上述分析可知,只有選項B的保護接零是正確的。
22.答案:C。
此題的考點是保護接零系統(TN系統)的構成。保護接零系統又稱為TN系統。 TN系統有三種方式:TN—S系統、TN—C—S系統、TN—C系統。在TN系統中,凡因絕緣損壞而可能呈現危險對地電壓的金屬部分(外露可導電部分)均采取接零保護措施。具體來說,在TN~S系統,以及TN—C—S系統中PE線與N線分開后的部分,是與保護零線PE線連接,在TN—C系統,以及TN—C—S系統中PE線與N線分開之前的部分,是與工作零線與保護零線共用的PEN線相連。選項A中的IT是保護接地系統。選項 B的TT屬于接地系統中采取的保護接地。選項D的三相三線制連零線都不存在,更談不上保護接零了。因此,只有選項C正確。
23.答案:C。
此題的考點是保護接零系統即TN系統三種方式的構成:TN-S系統、TN—C—S系統、TN—C系統。在上述系統中,工作零線即中線,用N表示;保護零線即保護導體,用PE表示。當一根線即是工作零線又是保護零線時,用PEN表示。由此可知,選項中只有C是正確的。
24.答案:A。
此題的考點是特低電壓額定值的選用方面的知識。首先應對特低電壓額定值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我國國家標準規定了對應于特低電壓的系列,其額定值(工頻有效值)的等級為:42V、36V、24V、12V和6V。所謂特低電壓額定值的選用是指根據使用環境、人員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確定。例如特別危險環境中使用的手持電動工具應采用42V特低電壓;有電擊危險環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燈和局部照明燈應采用36V或24V特低電壓;金屬容器內、特別潮濕處等特別危險環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燈應采用12V特低電壓;水下作業等場所應采用6V特低電壓。與其說是選用,倒不如說是按規程使用,因為相關的規程已經將典型場所使用的特低電壓值做了明確的規定。由上述分析可知,只有選項A是正確的。
25.答案:B。
此題的考點是直擊雷防護方面的知識。直擊雷防護是各類防雷建筑物、遭受雷擊后果比較嚴重的設施或堆料、高壓架空電力線路、變電站等均應采取的防雷措施。防直擊雷的措施的主要措施是裝設避雷針、架空避雷線(網)、避雷網(帶)。避雷針分獨立避雷針和附設避雷針。獨立避雷鈍是離開建筑物單獨裝設的,接地裝置應當單設。第一類防雷建筑物的直擊雷防護,要求裝設獨立避雷針或架空避雷線(網)。第二類和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的直擊雷防護措施,宜采用裝設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網(帶)或避雷針或由其混合組成的接閃器。選項A的雷電侵入波防護也是各類防雷建筑物均應采取的防雷措施。就雷電侵入波的防護而言,隨防雷建筑物類別和線路的形式不同,措施要求不一樣。主要措施如低壓線路全線采用電纜直接埋地敷設,在人戶端應將電纜的金屬外皮、鋼管接到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上;架空金屬管道,在進出建筑物處,與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相連;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當采用架空線供電時,在進戶處裝設一組低壓閥型避雷器并與絕緣子鐵腳、金具連在一起接到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上等。選項C的反擊和選項D的二次放電的對策措施是遠離建筑物的避雷針及其接地引下線;遠離各種天線、電線桿、高塔、煙囪、旗桿、孤獨的樹木和沒有防雷裝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以及將建筑物內的設備、管道、構架、鋼屋架、鋼窗、電纜金屬外皮等較大金屬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風管等金屬物與接地裝置相連;將平行敷設的管道、構架和電纜金屬外皮等長金屬物,其凈距小于1OOmm時,用金屬線跨接。這些措施是與防直擊雷措施明顯不同的。因此,只有選項B是正確的。
26.答案:D。
此題的考點是雷電侵入波危害事故方面的知識。由于雷電對架空線路和金屬管道的作用,雷電波可能沿著這些管線侵入屋內,危及人身安全或損壞設備。直擊雷和感應雷都能在架空線路或空中金屬管道上產生沿線路或管道的兩個方向迅速傳播的雷電侵入波。雷電侵入波的傳播速度在架空線路中約為300m/txs,在電纜中約為150m/μs。屬于雷電侵入波造成的雷害事故很多。根據有關統計,在低壓系統,這種事故占總雷害事故的70%以上。因此選項D是正確的。
27.答案:A。
此題的考點是變配電裝置防雷電侵入波的相關知識。避雷器是用來防護雷電產生的過電壓沿線路侵入變配電所或建筑物內,以免危及被保護設備的絕緣。避雷器是并聯在被保護設備或設施上,正常時處在不導通的狀態。當出現雷擊過電壓時,避雷器的火花間隙就被擊穿,或由高阻變為低阻狀態,使過電壓對地放電,切斷過電壓,從而實現設備的保護。過電壓終止后,避雷器迅速恢復不導通狀態,使線路恢復正常工作。避雷器的形式主要有閥形避雷器和管形避雷器,應用最多的是閥形避雷器。閥形避雷器由火花間隙和非線性電阻閥片組成,裝在密閉的絕緣瓷套內?;鸹ㄩg隙是由多個間隙串聯而成的。每個火花間隙由兩個用黃銅片沖制而成的電極和一個云母墊圈組成。云母墊圈的厚度為0.5~1mm。非線性電阻閥片是直徑為55~1OOmm的餅形元件,由電工用金剛砂(SIC)顆粒燒結而成。這種閥片具有非線性特性,正常電壓時,閥片電阻很大,而過電壓時,閥片電阻變得很小。其作用類似一個閥門的作用:對于過電壓,閥門打開,使雷電流泄入地下;過電壓一消失,閥門關閉。“閥形”正是由此得名。另一種是壓敏閥形避雷器,屬于金屬氧化物避雷器,是一種沒有火花間隙,只有壓敏電阻閥片的新形避雷器。壓敏電阻閥片是由氧化鋅、氧化鉍等金屬氧化物燒結制成的多晶半導體陶瓷元件,具有極好的非線性伏安特性,已接近理想的閥特性。在持續運行電壓下,避雷器呈高阻狀態,當大氣過電壓幅值超過一定范圍時,其電阻變得很小,避雷器導通狀態,能很好地泄放雷電流,導通后其兩端的殘壓被抑制在被保護設備的絕緣安全值以下,從而使電氣設備受到保護。在過電壓終止后,它呈現極大的電阻,能迅速有效的抑制工頻續流,因此,無需火花問隙來熄滅由工頻續流引起的電弧。壓敏電阻的通流能力很強,使得壓敏避雷器能夠體積很小。壓敏避雷器適用于高、低壓電氣設備的防雷保護。由此可知,選項A是正確的。而選項B、C、D均為防直擊雷措施,與題意不符合。
28.答案:B。
此題的考點是人體阻抗的相關知識。人體阻抗是定量分析人體電流的重要參數之一,是處理許多電氣安全問題所必須考慮的基本因素。人體皮膚、血液、肌肉、細胞組織及其結合部等構成了含有電阻和電容的阻抗。其中,皮膚阻抗在人體阻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皮膚阻抗決定于接觸電壓、頻率、電流持續時間、接觸面積、接觸壓力、皮膚潮濕程度和溫度等。體內電阻基本上可以看作純電阻,主要決定于電流途徑和接觸面積。在除去角質層,干燥的情況下,人體電阻約為1000~3000Ω;潮濕的情況下,人體電阻約為500~800Ω。人體電阻受多種因素影響會發生變動,如接觸電壓的增大、電流的增大、頻率的增加等因素都會導致人體阻抗下降.皮膚表面潮濕、有導電污物、傷痕、破損等也會導致人體阻抗降低。接觸壓力、接觸面積的增大均會降低人體阻抗。由此可知,只有選項B是正確的。
29.答案:C。
此題的考點是防爆電氣設備的相關知識。按防爆結構形式,防爆電氣設備分為以下類型(括弧內字母為該類型標志字母):
隔爆型(d)——具有能承受內部的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而不致受到損壞外殼,而且不致使內部爆炸通過外殼任何結合面或結構孔洞引起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電氣設備。隔爆型電氣設備的外殼用鋼板、鑄鋼、鋁合金、灰鑄鐵等材料制成。
增安型(e)——在正常時不產生火花、電弧或高溫的設備上采取措施以提高安全程度的電氣設備(不正常時,有引燃的可能)。
充油型(o)——將可能產生電火花、電弧或危險溫度的帶電零部件浸在絕緣油中,使之不能點燃油面上方爆炸性混合物的電氣設備。
充砂型(q)——將細粒物料充入設備外殼內,令殼內出現的電弧、火焰、殼壁溫度或粒料表面溫度不能點燃殼外爆炸性混合物的電氣設備。
本質安全型(ia、ib)——正常狀態下和故障狀態下產生的火花或熱效應均不能點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電氣設備。分為ia級和ib級。ia級在正常工作、發生一個故障及發生兩個故障時不能點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電氣設備,主要用于0區;ib級在正常工作及發生一個故障時不能點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電氣設備,主要用于1區。
正壓型(p)——向外殼內充入帶正壓的清潔空氣、惰性氣體或連續通入清潔空氣,以阻止爆炸性混合物進入外殼內的電氣設備。按充氣結構分為通風、充氣、氣密三種形式。保護氣體可以是空氣、氮氣或其他非可燃氣體。這種設備應有連鎖裝置,保證運行前先通風、充氣。運行前通風、送氣的總量最少不得小于設備氣體容積的5倍。
無火花型(n)——在防止產生危險溫度、外殼防護、防沖擊、防機械火花、防電纜事故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防.止火花、電弧或危險溫度的產生來提高安全程度的電氣設備。
特殊型(s)——上述各種類型以外的或由上述兩種以上形式組合成的電氣設備。
由此可知,只有選項C符合題意,是正確的。
30.答案:B。
此題的考點是漏電保護器額定漏電動作電流的相關知識。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是指在規定的條件下,漏電保護裝置必須動作的漏電動作電流值。該值反映了漏電保護裝置的靈敏度。我國標準規定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值為:6mA、10mA、(15)mA、30mA、(50)mA、(75)mA、100mA、(200)mA、300mA、500mA、1000mA、3000mA、5000mA、10000mA、20000mA共15個等級(其中帶括號的值不推薦優先采用)。其中,30mA及其以下者屬高靈敏度、主要用于防止各種人身觸電事故;30mA以上至1000mA者屬中靈敏度,用于防止觸電事故和漏電火災;1000mA以上者屬低靈敏度,用于防止漏電火災和監視一相接地事故。由此可知,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是正確的。
31.答案:C。
此題的考點是電氣線路和設備絕緣電阻要求方面的知識。絕緣電阻隨線路和設備的不同,其指標要求也不一樣。就一般而言,高壓較低壓要求高;新設備較老設備要求高;室外設備較室內設備要求高,移動設備較固定設備要求高等。新裝和大修后的低壓線路和設備,要求絕緣電阻不低于0.5MΩ;運行中的線路和設備,要求可降低為每伏工作電壓不小于1000Ω;特低電壓下工作的設備同220V一樣,不得低于0.22MΩ;在潮濕環境,要求可降低為每伏工作電壓500Ω;攜帶式電氣設備的絕緣電阻不應低于2MQ。由此可知,只有選項C符合題意,是正確的。
32.答案:B。
此題的考點是屏護和間距方面的基本知識。根據GB 50053—94《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露天或半露天變電所的變壓器四周應設不低于1.7m高的固定圍欄(墻)。變壓器外廓與圍欄(墻)的凈距不應小于0.8m。1.7m的高度基本上是普通人的身長,此高度的圍欄(墻)使得人的手臂難于從上面伸進圍欄內,且一般不易翻越進入。變壓器外廓與圍欄(墻)的0.8m凈距的確定,主要是因為一般人的臂長一般不大于0.8m,在此凈距下,即使人通過欄桿間隙向圍欄內伸手,也難于接觸到電氣設備的外廓。由此可知,只有選項B是正確的。
相關閱讀

??????????????????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溪县| 拜泉县| 石狮市| 玉龙| 丹寨县| 宽甸| 白水县| 牟定县| 象州县| 衡阳县| 鲁山县| 郎溪县| 涿州市| 沙坪坝区| 故城县| 崇州市| 藁城市| 两当县| 湘阴县| 筠连县| 始兴县| 武城县| 若羌县| 临邑县| 民丰县| 满洲里市| 徐汇区| 保德县| 合江县| 伊春市| 徐汇区| 邻水| 通江县| 阳春市| 台前县| 凤阳县| 行唐县| 汕头市| 平山县| 新密市| 皋兰县|
登錄

新用戶注冊領取課程禮包

立即注冊
掃一掃,立即下載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