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案例分析題
案例1
2016年11月29日4時,A鐵礦390平巷盲豎井的罐籠在提升礦石時發生卡罐故障,罐籠被撞破損后卡在距離井口2.5m處,當班絞車工甲隨即升井向礦長乙和維修工丙報告后、乙和丙下井檢修。丙在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的情況下,3次對罐籠角、井筒護架進行切割與焊接,切割與焊接作業至7時結束。隨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當日7時29分,甲在絞車房發現提升罐籠的鋼絲繩異動,前往井口觀察,發現盲豎井內起火,當即返回絞車房,關閉向井下送電的電源開關,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報告。隨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達390平巷時煙霧很大,能見度不足5m,甲和丙前行到達離起火盲豎井的300m處,無法繼續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匯報,乙立即報警,調礦山救護隊救援,并啟動A礦山應急救援預案。截至11月29日10時,核實井下被困人員共122人,其中救護隊救出52人,70人遇難。遇難人員中包括周邊的4座鐵礦61名井下作業人員。事故調查發現,A鐵礦與周邊的4座鐵礦越巷開采,井下巷道及未開采區互相貫通,各礦均未形成獨立的通風系統,且安全出口和標志均不符合安全規定。事故調查組確認,該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與焊接作業時,切割下來的高溫金屬殘塊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護套的表面上,造成荊笆著火,引燃充填護套的可燃物,引發火災。該起事故的經濟損失包括:人員傷亡后所支出的費用9523萬元、善后處理費用3052萬元、財產損失1850萬元、停產損失580萬元和處理環境污染費用5萬元。
21.根據《火災分類》(GB/T4968—2008),A鐵礦盲豎井發生的火災類別屬于()。
A.A類火災
B.B類火災
C.C類火災
D.D類火災
E.E類火災
22.根據以上場景中所列出的數據,該起事故的直接經濟損失為()萬元。
A.9523
B.12575
C.14425
D.15005
E.15010
23.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針對該起事故的調查處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可由國務院授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B.可由A鐵礦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授權其所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C.由公安部消防局組織調查
D.事故調查組組成應當遵循精簡、效能的原則
E.事故調查應有A鐵礦員工或A鐵礦工會參加
24.事故的間接原因包括()。
A.作業人員安全教育不夠
B.事故報告與救援不及時
C.安全管理制度缺失
D.未按規定參加工傷保險
E.未按規定辦理安全生產行政許可
25.這起事故中,當甲發現盲豎井內起火時,應該采取的應急措施包括()。
A.設法使盲豎井風流反向
B.設法加大盲豎井風速
C.用滅火器滅火,滅火無效時迅速撤離
D.向A鐵礦調度室報告火情
E.通知現場人員撤離
21.A
參考解析:A類火災:指固體物質火災,這種物質通常具有有機物質,一般在燃燒時能產生灼熱灰燼,如木材、棉、毛、麻、紙張火災。題中為高溫金屬殘塊及焊渣引發荊笆著火、屬于固體火災,故選A。
22.C
參考解析:該起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9523+3052+1850=14425萬元。
23.A,D
參考解析: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本案例中的事故屬于特別重大事故。對于特別重大事故,應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事故調查組的組成應當遵循精簡、效能的原則。事故調查組成員應當具有事故調查所需要的知識和專長,并與所調查的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
24.A,C
參考解析:案例當中作業人員在檢修時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就進行維修,可以看出作業人員安全教育不足、安全管理制度存在問題,因此A選項和C選項正確。
25.C,D
參考解析: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立即如實報告當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
案例2
某采石場企業進行花崗巖露天開采作業。該采石場的可采儲量為133184萬m3,每年開采規模為5萬m3,采用露天方式進行開采,開采順序為自上而下進行。鑿巖采用風動式YT-18鑿巖機,鉆孔孔徑為32~40mm,孔深為3~4m,采用淺孔爆破方式進行爆破。采高達到6m時,進行分階段開采。從上部開拓下一工作面,逐步形戍多臺階的開場方式。礦石采用反鏟挖掘機配自卸汽車進行開采。
2018年5月19日晚8時左右,礦山發生泥石流事故,淹沒采石場的工棚。工棚建在一個山谷的小溝旁,上面的山坡很陡峭。工棚有一個小坡作為掩護,小的山洪、泥石流被小坡阻擋,直接流入小溝中。但是此次的泥石流來勢兇猛,小溝被填滿后,泥石流仍向前移動,直接把工棚給吞沒了。整個事故過程歷時很短,造成多人未及時逃生。事故發生后,該企業迅速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成立救援隊伍,將傷員送醫救治,并按規定及時進行了報告。該泥石流事故造成8名工人死亡。事故結束后當地人民政府按規定進行事故調查。經過事故調查,發現引起事故的原因如下:
(1)該采石場地質較軟弱,產狀不穩定。上部由松散堆積物覆蓋。
(2)泥石流發生前采石場遭遇暴雨,暴雨沖刷巖體上部地表。
(3)礦山企業未設置監測小組進行邊坡監測,未能針對泥石流事故進行有效預防。
(4)采石場雨水無排泄通道,造成雨水積存。該事故處理后,采石場為防止類似安全事故發生,針對采石場地質災害及其他安全隱患編制了處置方案,并嚴格按照處置方案執行。
【問題】
1.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規定,該事故為何種事故?
2.簡述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和單位負責人事故報告的程序和時間要求。
3.為防治泥石流災害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露天礦山開采時易發生哪些地質災害?
5.分析該背景中采石場存在哪些安全隱患?
1.該事故為較大事故。
2.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于1h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3.防治泥石流災害的措施有:(1)在邊坡外設置截水溝,阻止水流深入邊坡;在上游嚴重沖刷地段設置大壩,使水流轉向。(2)在邊坡上設置排水溝,將邊坡的降水排走;在邊坡前拋石設石籠、鋼筋混凝土排管,將坡腳上方的水排走。(3)嚴格按照設計規范的要求,分臺階或由上而下分層開挖;爆破作業時,盡量多打眼、少裝藥,采取分段毫秒延期爆破,并優先采用中深孔爆破技術;定期或長期對邊坡進行監測,對有滑動跡象的臺階及時地進行削坡減載。
4.露天礦山開采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崩塌、滾石等地質災害。
5.采石場存在機械傷害、交通事故、高處墜落、爆破飛石傷害等安全隱患。
案例3
某施工單位承建巷道工程。該巷道凈斷面20m2,所穿過的巖層屬于Ⅳ~V類穩定性圍巖,采用錨噴支護。錨桿長度2.0m,間排距800mm×800mm,噴射混凝土強度等級C20,厚度100mm。同時架設銅棚支架,支架間距0.8m。地質資料預計該巷道將通過斷層破碎帶。施工單位采用鉆爆法掘進,氣腿式風動鑿巖機鉆眼。鑿巖機操作人員開始鉆眼時,領釬工戴著手套點好周邊眼眼位,要求周邊眼的眼底落在掘進斷面輪廓線外50mm處。鉆眼完畢后,班組長立即通知爆破工進行裝藥,此時爆破工在臨時水泵房內剛完成起爆藥卷的裝配工作,接到裝藥通知后,立即到工作面迎頭進行炮眼裝藥工作。裝藥過程中,班組長發現工作面圍巖破碎,認為巷道已遇斷層破碎帶,經監理單位同意,采取了減少裝藥量(周邊眼間隔裝藥)、縮小鋼棚支架間距、鋼棚架設支護緊跟工作面迎頭的措施。裝藥結束,經瓦斯檢查工檢查瓦斯后,進行了爆破。爆破后,待工作面的炮煙被吹散,班組長、爆破工和瓦斯檢查工進入爆破工作面,發現鋼棚支架崩壞、支架間拉桿脫落。在工作面進行敲幫問頂安全檢查時。鋼棚支架突然發生傾倒,支架頂部大塊巖石冒落,將班組長等3人砸成重傷,冒落事故致使巷道施工工期滯后15天。事故處理完畢后。施工單位以地質資料(遇斷層破碎帶)不詳為由向建設單位提出工期順延的要求。
【問題】
1.針對施工單位在鉆爆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寫出其正確的做法。
2.為安全通過該巷道斷層破碎帶,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規定,冒頂事故屬于哪一等級?說明理由。
4.施工單位提出工期順延的要求是否合理?說明理由。
1.施工單位正確的做法為:
(1)點眼位時不應戴手套。
(2)應使周邊炮眼眼底落在輪廓線上或以內50mm。
(3)爆破工制作起爆藥卷應在頂板完好、支護完整的地方,避開電氣設備和導電體的爆破工作地點附近。
(4)裝藥前應先進行瓦斯檢查。
2.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1)超前支護(如在工作面迎頭拱部施工超前錨桿、前探梁、管棚注漿加固)。
(2)加強支護(如增加錨桿長度和采用錨索、網片)。
(3)減小掘進炮眼深度,短掘短支。
(4)采取多打眼、少裝藥的爆破措施。
3.冒頂事故屬于一般事故。理由:10人以下重傷的事故。
4.施工單位提出工期順延的要求不合理。理由:地質資料已提供巷道將穿過斷層破碎帶,班組長違章作業(或進入工作面作業前未先行修復崩壞的鋼棚支架),屬于施工單位自身承擔的風險范圍和責任。
案例4
某選礦廠日處理量為450t。尾礦庫為山谷型,原設計初期壩高20m,后期壩采用上游法尾礦筑壩,堆積坡比為1∶5,并設排滲設施。堆積高度16m,總壩高36m,總庫容2.8×104m3。投入運行前未經論證進行了改址,此后未經論證、設計,擅自加高擴容,采用土石料按1:1.5坡比向上游推進,實施了3次加高增容工程,總壩高50m,總庫容約10.5×104m3。第三次加高后,該選礦廠對尾礦庫安全生產現狀進行評價,并出具安全評價報告,評價結論為“該尾礦庫是由具有資質的單位設計,壩址選擇不合理,尾礦壩調洪庫容不足,排洪系統部分堵塞,壩體存在淺層滑動跡象,尾礦庫有滲透破壞危險,經過評價該尾礦庫為險庫,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并提交了重大隱患報告”。但該礦廠未對此次評價給予重視,未采取處理措施。由于生產需要,其又開始進行第4次加高擴容,采用土石料向庫內推進10m,加筑4高子壩一道,子壩施工至最大壩高處突發壩體失穩潰決,流失尾礦漿約1.5×104m3,造成17人失蹤,5人受傷,摧毀民房76間,同時流失的尾礦漿還含有超標氰化物對環境造成了污染,經采取應急措施后得到控制。為保證礦山安全生產,該礦山舉行安全生產月安全大檢查活動,對企業的安全管理機構是否有效落實安全生產制度和操作規程及執行情況、組織安全培訓情況、特種作業人員是否持證上崗等情況進行檢查,經過排查發現該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已經過期。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15分):
1.尾礦庫的安全評價主要包括哪些階段的評價,并簡述尾礦庫安全預評價報告的重點內容。
2.簡述尾礦庫庫區安全檢查的內容。
3.尾礦庫評價為險庫時應如何處理?
4.簡述重大隱患報告內容。
5.指出該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的年限及延期要求。
1.尾礦庫的安全評價包括建設期間的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生產運行期及閉庫前的安全現狀評價。尾礦庫安全預評價報告的重點內容包括:庫址的合理性,尾礦庫與周圍環境的相互影響;尾礦壩壩型選擇的合理性;排洪系統布置的合理性及排洪能力的可靠性;尾礦庫監測系統的完整性及可靠性;危險因素辨識及對策。
2.尾礦庫庫區安全檢查主要內容包括周邊山體穩定性,違章建筑、違章施工和違章采選作業等情況。
3.該尾礦庫確定為險庫應立即停產,在限定時間內消除險情,并向尾礦庫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上級主管單位提出報告。
4.重大隱患報告的內容有:隱患的現狀及其產生原因;隱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難易程度分析;隱患的治理方案。
5.該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3年。安全生產許可證應在到期前3個月申請延期。
【命題點與拓展】
1.本案例第1問考查的是尾礦庫的安全評價。
具體內容詳見答案處。
2.本案例第2問考查的是尾礦庫庫區安全檢查的內容。根據《尾礦庫安全技術規程》(AQ2006),尾礦庫庫區安全檢查主要內容包括周邊山體穩定性,違章建筑、違章施工和違章采選作業等情況。檢查周邊山體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情況時,應詳細觀察周邊山體有無異常和急變,并根據工程地質勘查報告,分析周邊山體發生滑坡的可能性。
3.本案例第3問考查的是險庫的處理。《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尾礦庫經安全現狀評價或者專家論證被確定為危庫、險庫和病庫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分別采取下列措施:(1)確定為危庫的,應當立即停產,進行搶險,并向尾礦庫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現為應急管理部門)和上級主管單位報告。(2)確定為險庫的,應當立即停產,在限定的時間內消除險情,并向尾礦庫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現為應急管理部門)和上級主管單位報告。(3)確定為病庫的,應當在限定的時間內按照正常庫標準進行整治,消除事故隱患。
4.本案例第4問考查的是重大隱患報告內容。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每月對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按照規定的時間和形式報送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對于重大事故隱患,生產經營單位除依照前款規定報送外,應當向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提交書面材料。重大事故隱患報告內容應當包括:隱患的現狀及其產生原因;隱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難易程度分析;隱患的治理方案。
5.本案例第5問考查的是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有效期限及其延期:《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規定,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有效期為3年。安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滿需要延期的,企業應當于期滿前3個月向原安全生產許可證頒發管理機關辦理延期手續。企業在安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內,嚴格遵守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未發生死亡事故的,安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屆滿時,經原安全生產許可證頒發管理機關同意,不再審查,安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延期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