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案例分析題
案例1
A焦化公司共有職工1000人,所屬煤氣發電廠于2000年9月23日發生了一起鍋爐爐膛煤氣爆炸事故。此鍋爐于1999年11月制造。此次爆炸事故造成死亡2人、重傷5人、輕傷3人,直接經濟損失49.42萬元。
2000年9月23日10時15分,煤氣發電廠廠長指令鍋爐房帶班班長對鍋爐進行點火,隨即該班職工將點燃的火把從鍋爐南側的點火口送入爐膛時發生爆炸事故。尚未正式移交使用的煤氣發電鍋爐在點火時發生爐膛煤氣爆炸,爐墻被摧毀,爐膛內水冷壁管嚴重變形,最大變形量為1.5m。鋼架不同程度變形,其中中間兩根立柱最大變形量為230mm,部分管道、平臺、扶梯遭到破壞,鍋爐房操作間門窗嚴重變形、損壞。鍋爐煙道、引風機被徹底摧毀,煙囪發生粉碎性炸毀,磚飛落到直徑約80m范圍內,砸在屋頂的較大體積煙囪磚塊造成鍋爐房頂11處孔洞,汽輪發電機房頂13處孔洞,最大面積約15m2,鍋爐房東墻距屋頂1.5m處有12m長的裂縫。炸飛的煙囪磚塊將正在廠房外施工的人員2人砸死,另造成5人重傷、3人輕傷。爆炸沖擊波還使距鍋爐房500m范圍內的門窗玻璃不同程度地被震壞。事故發生后,當地有關部門非常重視,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搶救,對死傷人員進行了妥善處置。市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和人員對事故進行了調查。此次爆炸事故是由于爐前2號燃燒器(北側)手動蝶閥(煤氣進氣閥)處于開啟狀態(應為關閉狀態),致使點火前爐膛、煙道、煙囪內聚積大量煤氣和空氣的混合氣,且混合比達到轟爆極限值,因而在點火瞬間發生爆炸。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10分,每題2分,l~3題為單選題,4~5題為多選題):
1.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該起事故等級是( )。
A.輕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別重大事故
2.計算A焦化公司2000年千人重傷率為( )。
A.1
B.2
C.3
D.4
E.5
3.根據《企業職工傷亡分類》(GB6441),該起事故屬于( )。
A.瓦斯爆炸
B.容器爆炸
C.火藥爆炸
D.鍋爐爆炸
E.其他爆炸
4.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該起事故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
A.事故發生的經過和事故救援情況
B.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
C.事故責任單位年度安全生產費用使用情況
D.事故責任的認定以及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E.事故發生的技術和管理問題專篇
5.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A焦化公司應建立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強化企業預防措施,在制定分級控制度時,針對的對象應包括( )。
A.高危工藝
B.高危物品
C.高危崗位
D.高危人群
E.高危場所
1.B
參考解析: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2.E
參考解析:千人重傷率=5/1000×1000=5。
3.D
參考解析:鍋爐爐膛煤氣爆炸事故,在鍋爐一系列操作中引發煤氣爆炸,應屬于鍋爐爆炸。
4.A,B,D
參考解析:事故調查報告應包括事故發生單位概況、事故發生經過和事故救援情況、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事故責任的認定以及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5.A,B,C,E
參考解析:《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二十一)強化企業預防措施。企業要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和危害辨識。針對高危工藝、設備、物品、場所和崗位,建立分級管控制度,制定落實安全操作規程。
案例2
2011年10月5日11時40分左右,B鋼鐵公司煉鐵廠5號高爐在停爐準備過程中發生鐵水外流事故,造成12人死亡、1人燙傷。B鋼鐵公司是集礦石采選、煉焦、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為一體的鋼鐵聯合企業,具有8Mt鋼、7Mt鋼材的產能,主要有中板、中厚板(卷)、棒材、帶鋼和型材等五大類產品,有職工11000余人。
B鋼鐵公司煉鐵廠5號高爐于1998年建成投產,2006年停爐,2007年6月19日大修后開爐。爐容為402m3,年產能為5×104t,高爐設有14個風口和l個出鐵口,采用碳磚+陶瓷杯水冷爐底結構以及PW無鐘式爐頂上料方式。2011年10月5日7時30分,B鋼鐵公司煉鐵廠5號高爐按照停爐方案要求降料線9~10m進行預休風操作。預休風期間,拆除了爐頂大放散閥和煤氣取樣管,安裝了爐項打水裝置,割開了殘鐵口處爐皮,并取下了殘鐵口處冷卻壁,同時對5號爐界區內凈、荒煤氣及高爐富氧等設施進行安全處理,并與公共部分管線隔斷。11時37分左右,進行復風。11時40分左右,現場作業人員在安裝殘鐵溝時,大量鐵水突然從殘鐵口預開位置流出,造成在殘鐵平臺上的12人死亡、1人受傷。
省人民政府立即組成事故調查小組,赴B鋼鐵公司進行事故調查。B鋼鐵公司主要負責人被省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依法判處重大責任事故罪。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2分):
1.分析該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依據《安全生產法》的規定,簡述8鋼鐵公司主要負責人刑滿釋放后的就業限制。
3.簡述事故調查小組的職責。
4.指出本案例中B鋼鐵公司煉鐵廠在安全生產方面存在的不足。
1.該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爐缸內部碳磚受侵蝕變薄,割開了殘鐵口處爐皮并取下了殘鐵口處冷卻壁,復風操作使爐內壓力升高,導致鐵水擊穿爐壁流出。
2.B鋼鐵公司主要負責人刑滿釋放后的就業限制如下:
(1)5年內不得擔任任何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
(2)終身不得擔任冶金行業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
3.事故調查小組的職責如下:
(1)查明事故發生的經過。
(2)查明事故發生的原因。
(3)查明人員傷亡情況。
(4)事故的直接經濟損失。
(5)認定事故性質和事故責任分析。
(6)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7)總結事故教訓。
(8)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9)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4.本案例中B鋼鐵公司煉鐵廠在安全生產方面存在的不足如下:
(1)安全風險辨識存在重大疏漏,“想不到認不清”。
(2)檢維修作業無方案、無安全技術措施。
(3)未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4)未建立或健全全員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5)對員工教育培訓不到位,對現場危險有害因素辨識不清。
(6)危險區域從事作業,未采取停工或可靠隔離措施。
案例3
總部位于A省的L鋼鐵集團公司在B省有甲、乙、丙三家下屬企業。為加強和規范應急管理工作,L鋼鐵集團公司委托某咨詢公司編制應急救援預案。咨詢公司通過調查、分析集團公司及下屬企業的安全生產風險,完成了應急救援預案起草工作,提交到L鋼鐵集團公司會議上進行評審。評審時,L鋼鐵集團公司領導的意見如下:①L鋼鐵集團公司和甲、乙、丙三家企業的應急救援預案在應急組織指揮結構上應保持一致;②L鋼鐵集團公司有自己的職工醫院和消防隊,應急救援時傷員救治要依靠職工醫院,搶險力量隊伍要依靠集團公司消防隊;③周邊居民安全疏散,應由集團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并由地方政府組織實施;④應急救援預案中因部分內容涉及集團公司商業秘密,因此,應急救援預案不對企業全體員工和外界公開,只傳達到各企業中層以上干部;⑤應急救援預案要報A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近期,L鋼鐵集團公司完成了一套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計劃。該計劃設計的演練內容如下:①打開液氨儲罐閥門,將液氨排到儲罐的圍堰內;②參演人員在規定的時間內關閉閥門,將圍堰內的液氨進行安全處置;③救出模擬中毒人員。
2018年3月6日,L鋼鐵集團公司在甲企業進行了應急救援實戰演練,演練地點設在甲企業的液氨儲罐區。為保障參演人員、控制人員和觀摩人員的安全,L鋼鐵集團公司事先調來乙企業全部空氣呼吸器、防毒面具、防爆型無線對講機和監測儀器,同時調來L鋼鐵集團公司消防隊所有的水罐車、泡沫車和職工醫院的救護車輛。演練從10時開始,按照事先制定的演練計劃進行;10時20分氨氣擴散到廠區外,由于演練前未組織用邊群眾撤離,擴散的氨氣導致2名群眾中毒;10時30分,搶救完中毒群眾后,演練繼續按計劃進行。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2分):
1.指出應急救援預案評審時,L鋼鐵集團公司領導意見中的不妥之處,說明正確的做法。
2.指出本案例的應急救援演練中存在的問題。
3.結合本案例,簡述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
4.簡要寫出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步驟。
1.應急救援預案評審時,L鋼鐵集團公司領導意見中的不妥之處及正確的做法如下:
(1)救援只依靠企業自身力量。要考慮利用社會資源。
(2)周邊居民安全疏散由集團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由發生事故企業直接通知地方政府或直接通知周邊群眾。
(3)應急救援預案只傳達到企業中層以上干部。預案應傳達到相關人員。
(4)應急救援預案只報A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應報A、B省企業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2.本案例的應急救援演練中存在的問題:
(1)打開液氨儲罐閥門,將液氨排到儲罐的圍堰內。
(2)演練中調用其他單位正在使用的全部應急裝備。
(3)出現2名群眾急性中毒時,未立即終止演習。
(4)應急救援演練過程中,未通知周邊群眾。
3.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
(1)營救受害人員。
(2)迅速控制事態。
(3)消除危害后果。
(4)查清事故原因。
4.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步驟:
(1)成立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領導的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
(2)收集應急預案編制所需的各種資料。
(3)事故風險評估。
(4)應急能力評估。
(5)編制應急預案。
(6)應急預案評審與發布。
案例4
2013年6月16日13時20分左右,C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型軋鋼廠發生機械傷害事故,造成l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80萬元。
2013年6月16日7時30分,夜班調度值班長張某交班時,告訴白班調度值班長唐某說:“線材生產線打包機的2號線和4號線工作卡線,有斷腰現象。”8時,唐某便直接到有故障的線材生產線打包機現場了解情況,發現維檢工李某已在現場觀察打包機的運行狀況,對出現卡線、斷腰的故障進行排除。維檢工李某上午一直在斷斷續續修理打包機,對打包機邊維修,邊觀察。11時40分,打包機故障排除。然后,李某回休息室吃午飯。這時,唐某也回到了調度室,12時40分,唐某在調度室的實時監控器內發現打包機又出現故障,就用對講機呼叫李某到現場排除故障。12時50分,李某和唐某幾乎同時到達打包機現場。此時,打包機經過操作工崔某和袁某的處理后已經正常打包運轉了。唐某、崔某、李某、袁某就一起回到操作室。這時,設備科技術員劉某也到操作室了解打包機故障情況。發現打包機1號線的打包線不多了,唐某就用對講機呼叫閆某開叉車過來裝卸打包線,叉車卸完打包線后,打包機操作工崔某派袁某把剛卸的打包線與l號線焊接到一起,在這期間打包機正常運轉。13時15分左右,李某要回休息室休息,唐某就對李某說:“別回去休息了,也快到上班點兒了,打包機老有事,在這兒休息會兒,打包機再有事,在這兒就處理了。”李某說:“不行,我得回去休息,不休息我頭暈,下班后就回不了家了。”這樣,唐某就沒再說什么。然后,李某和劉某一同出了操作室。此時,打包機仍然在正常工作。此時,袁某把線焊接好后在磨線,崔某看到袁某磨線時,就把打包機停了下來。大約10S后,袁某向操作工崔某示意線磨好了,可以打包了。崔某看到后,就按下打包機的啟動鍵。與此同時,與李某一道走出操作室的劉某發現李某沒在身邊,扭頭一看,李某已到打包機南側并被打包機壓實小車和線道架擊中頭部。于是,他急忙跑向操作臺喊停車。聽到外邊大喊停車,崔某當即按下緊急制動鍵。停車后,劉某發現李某已經倒在打包機南側地上,安全帽掉在一邊,就馬上喊其他人救援。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2分):
1.根據《職業病目錄和分類》(國衛疾控發[2013348號),指出軋鋼廠可能導致員工罹患的職業病及其有害因素。
2.說明調度值班長唐某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采取的應對措施。
3.簡述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編制程序。
4.簡述現場處置方案注意事項。
1.軋鋼廠可能導致員工罹患的職業病及其有害因素:
(1)中暑——高溫。
(2)噪聲聾——噪聲。
(3)白內障——紅外線。
(4)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CO)。
(5)其他塵肺病——金屬粉塵。
2.調度值班長唐某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采取的應對措施:
(1)詢問并核實現場情況。
(2)向有關人員和部門報告。
(3)通知其他人員做好撤離準備。
(4)通知相關人員和部門做好事故應急響應準備。
3.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編制程序:
(1)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
(2)收集資料。
(3)風險評估。
(4)應急能力評估。
(5)編制應急預案。
(6)應急預案評審。
4.現場處置方案注意事項:
(1)佩戴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
(2)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
(3)采取救援對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項。
(4)現場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項。
(5)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和人員安全防護等事項。
(6)應急救援結束后的注意事項。
(7)其他需要特別警示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