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1.√[解析]債權人請求債務人償付貸款本息的,可不通過訴訟程序,而直接向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但必須符合以下兩個條件: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
2.√[解析]由于抵押人的行為而使得抵押物價值減少,而抵押人又無法完全恢復的,銀行應該要求抵押人提供與減少價值相當的擔保。
3.√[解析]由于借款人的提前還款會打亂銀行原有的資金安排,借款人應提前向銀行遞交提前還款計劃,在征得銀行的同意后,才可以提前還款。因提前還款而產生的費用應由借款人負擔。
4.√[解析]收購其他企業或者開設新銷售網點,對銷售和經營有明顯影響,如收購只是基于財務動機,而不是與核心業務有密切關系。
5.×[解析]貸款保證人應是具有代為清償能力的企業法人或自然人。
6.√[解析]管理狀況監控是對企業整體運營的系統情況調查,尤其是對不利變化情況的調查。此部分調查的特點是對“人及其行為”的調查。
7.√[解析]貸款展期指借款人不能按照貸款協議規定的還款計劃按時償付每期應償付的貸款,由借款人提出申請,經貸款行審查同意,有限期地延長還款期限的行為。同提前還款一樣,貸款展期也打亂了銀行原有的資金安排,因此借款人必須提前與銀行協商,經銀行同意,貸款才可以展期。
8.√[解析]貸款逾期后,銀行不僅對貸款的本會計收利息,而且對應收未收的利息也要計收復利。在催收的同時,對不能按借款合同約定期限歸還的貸款,應當按規定加罰利息,加罰的利率應在貸款協議中明確規定;應收未收的罰息也要計復利。
9.×[解析]對客戶檔案,業務經辦部門應設置專門的檔案柜(與貸款文件、檔案分開存放)集中存放檔案。
10.×[解析]法律是維護債權人的最有力的工具,依法收貸是保證信貸資金安全的有力措施。為此,銀行在貸款經營中要充分利用法律工具,依法放貸、依法管貸、依法收貸,將信貸工作的全過程納入依法管理軌道,才可使信貸工作處于法律的保護和約束之下,充分維護自身權益。
11.√[解析]貸款經批準展期后,銀行應根據貸款種類、借款人的信用等級和抵押品、質押品、保證人等情況重新確定每一筆貸款的風險度。
12.√[解析]保證人管理中,銀行在分析保證人的保證實力時,對保證人的評估方法和對借款人的評估方法相同。保證人的財務狀況,如現金流量、或有負債、信用評級等情況的變化直接影響其擔保能力。銀行應以同樣的管理措施對待借款人和保證人。
13.×[解析]擔保品關系到銀行貸款的安全,只有手續齊備、措施嚴密,才能在發生貸款糾紛時確保銀行權益實現。因而在追加擔保時,對于追加的擔保品,也應根據抵押貸款的有關規定,辦妥鑒定、公證和登記等手續,落實抵押權益。
14.×[解析]風險預警是各種工具和各種處理機制的組合結果,無論是否依托于動態化、系統化、精確化的風險預警系統,都應逐級、依次完成信用信息的收集與傳遞、風險分析、風險處置及后評價程序。
15.×[解析]保存到期的20年期貸款檔案由檔案部門按貸款業務檔案和風險評審檔案分別提供擬銷毀清單,前者交業務經辦部門及風險管理部門鑒定,形成正式的貸款檔案銷毀清單,由業務經辦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及行長辦公室三方負責人在正式清單上審批簽字;后者交風險管理部門鑒定,由風險管理部門及行長辦公室負責人審批簽字。
16.×[解析]信貸檔案分段管理是指將一個信貸項目形成的文件材料依據信貸的執行狀態劃分為執行中的信貸文件和結清后的信貸檔案兩個階段,實行分段管理。
17.×[解析]由于借款人的提前還款會打亂銀行原有的資金安排,借款人應提前向銀行遞交提前還款計劃,在征得銀行的同意后,才可以提前還款。因提前還款而產生的費用應由借款人負擔。
18.×[解析]擴散指數是指全部警兆指數中個數處于上升的警兆指數所占比重。當這一指數大于0.5時,表示警兆指標中有超過半數處于上升,即風險整體呈上升趨勢;如果小于0.5,則表示半數以上警兆指數收縮或下降,即風險整體呈下降趨勢。
19.×[解析]抵押期間,抵押物因出險所得賠償金(包括保險金和損害賠償金)應存入商業銀行指定的賬戶,并按抵押合同中約定的處理方法進行相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