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銀行管理基礎:第二節銀行管理的基本指標(掌握★★★)
掌握并熟練運用銀行管理基本指標的含義及計算方法。
考點1規模指標
銀行業是一個具有較強規模效益的行業,這種規模效益體現在資產規模、市場份額、存貸款規模、客戶規模以及收入等方面。
考點2結構指標
結構通常是指構成總量的各種成分的比例關系。在某種意義上結構是深層次的,它決定了狀態。
(一)資產結構
生息資產是貸款及投資資產、存放央行款項、存放拆放同業款項等指標的總稱。
(二)貸款結構
貸款是商業銀行生息資產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而貸款結構通常是分析銀行資產結構性時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三)負債結構
負債是銀行資產負債表中與資產相對應的科目,它是決定一家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占總存款的比重(定活比),是進行存款資金成本分析時最受關注的指標。計算公式為:
(四)收入結構
收入結構主要表現為凈利息收入與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收費收入、投資業務收入和其他中間業務收入等,它對資本消耗低,風險也易于控制。計算公式為:
(五)客戶結構
根據“二八定律”,占比僅為20%左右的高端客戶,其對銀行盈利的貢獻度達到80%左右。
考點3效率指標
銀行效率就其具體含義而言是銀行在業務活動中投入與產出或成本與收益之間的對比關系,從本質上講,它是銀行對其資源的有效配置,是銀行市場競爭能力、投入產出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總稱。
(一)成本收入比
(二)人均凈利潤
考點4市場指標
對于已上市的銀行來說,有兩個指標不容忽視,一個是市盈率(PE),另一個是市凈率(PB)。
考點5安全性指標
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風險主要表現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以及聲譽風險。
(一)不良貸款率
不良貸款率(NPL Ratio)指銀行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計算公式為:
(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
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銀行對不良貸款進行賬務處理時,所持審慎性高低的重要指標。該指標有利于觀察銀行的撥備政策。計算公式為:
(三)撥貸比
撥貸比,是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與總貸款的比值。計算公式為:
(四)資本充足率
資本充足率(CAR),是商業銀行資本總額與風險加權資產的比值,該指標反映一家銀行的整體資本穩健水平。計算公式為:
考點6流動性指標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是指商業銀行滿足存款人提取現金、支付到期債務和借款人正常貸款需求的能力。
(一)存貸比
存貸比既是反映銀行資產結構的指標,又是反映銀行風險狀況的指標,即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貸款資產占存款負債的比例。計算公式為:
(二)流動性覆蓋率
流動性覆蓋率是指確保商業銀行在設定的嚴重流動性壓力情景下,能夠保持充足的、無變現障礙的優質流動性資產,并通過變現這些資產來滿足未來30日的流動性需求。計算公式為:
(三)凈穩定資金比例
凈穩定資金比例是引導商業銀行減少資金運用與資金來源的期限錯配,增加長期穩定資金來源,滿足各類表內外業務對穩定資金的需求。計算公式為:
(四)流動性比例
流動性比例是最常用的財務指標,它用于測量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計算公式為:
考點7客戶集中度指標
(一)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率
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率是衡量銀行經營安全性的重要指標之一。計算公式為:
(二)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率
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率是衡量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指標之一。計算公式為:
(三)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
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又稱單一客戶授信集中度,為最大一家集團客戶授信總額與資本凈額之比,不應高于15%。計算公式為:
考點8盈利性指標
判斷銀行的利潤水平是銀行經營分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盈利性指標則是直接反映銀行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撥備前利潤
撥備前利潤是銀行常用的財務指標。
(二)平均總資產回報率
(三)平均凈資產回報率
(四)每股收益
(五)凈息差
(六)凈利息收益率
(七)風險調整后資本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