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1.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設計的一般程序包括:
(1)確定建筑的使用功能、用途和建筑設計的適用標準。
(2)確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設計方法進行設計的問題。
(3)確定建筑的消防安全總體目標。
(4)進行消防性能化試設計和評估驗證。
(5)修改、完善設計,并進一步評估驗證,確定性能是否滿足既定的消防安全目標。
(6)編制設計說明與分析報告,提交審查和批準。
2.不適用消防性能化設計評估的建設工程項目:
(1)國家法律法規和現行國家消防技術標準強制性條文規定的。
(2)國家現行消防技術標準已有明確規定,且無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
(3)居住建筑。
(4)醫療建筑、教學建筑、幼兒園、托兒所、老年人建筑、歌舞娛樂游藝場所。
(5)室內凈高小于8.0m的丙、丁、戊類廠房和丙、丁、戊類倉庫。
(6)甲、乙類廠房,甲、乙類倉庫,可燃液體、氣體儲存設施及其他易燃易爆工程或場所。
3.對于建筑物內的初期火災增長,可根據建筑物內的空間特征和可燃物特性采用下列方法確定:
(1)試驗火災模型。
(2)t2火災模型。
(3)MRFC火災模型。
(4)按疊加原理確定火災增長的模型。
4.對本工程的消防安全設計及業主提出相應的消防安全管理建議:
(1)加強對火災危險源的管理,在音樂廳內嚴禁吸煙,并且注意電氣設備的安裝和使用,定期對電氣設備進行維護。
(2)保證疏散通道暢通,在疏散通道上禁止堆放可燃物等雜物。加強對疏散出口的日常消防管理,從而確保發生火災時建筑內人員能夠安全疏散。
(3)建立完善疏散誘導系統,在各層疏散出口應設置明顯的疏散指示標志,保證疏散路線上的應急照明的照度足夠。
(4)定期對消防設施進行檢測,加強維護、保養,以保證火災時消防設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制訂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定期對建筑內的使用人員進行消防培訓和疏散演習,使他們能在火災情況下迅速、準確地找到出口,并協助其他人員安全撤離。
5.疏散走道或出口的凈寬度應按下列要求計算:
(1)對于走廊或過道,為從一側墻到另一側墻之間的距離。
(2)對于樓梯間,為踏步兩扶手間的寬度。
(3)對于門扇,為門在其開啟狀態時的實際通道寬度。
(4)對于布置固定座位的通道,為沿走道布置的座位之間的距離或兩排座位中間最狹窄處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