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及解答
一、遠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D 2.C 3.B 4.A 5.C
6.D 7.B 8.A 9.C 10.B
11.B 12.A 13.C l4.C 15.B
16.B 17.A 18.D 19.C 20.C
二、文言文閱讀:21~29小題,共30分。
21.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以為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這正是說我呀。
再說,我曾經聽說(有人)認為仲尼的學識少,認為伯夷的義行不值得看重。
22.水大。
23.鋪墊,由反而正,引出北海若的議論。
24.這首詩中夸張的句子有“……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幾句。這種夸張的手法把突如其來的寒冷生動地描繪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詩中成功地使用了比喻修辭手法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二句。這種比喻帶著奇妙的想象,把艱苦的西域從軍生活,染上了一層浪漫的色彩,表現了為了保衛國家、甘于奉獻的樂觀豪邁的情懷。
25.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26.詩中處處寫雪,寫嚴寒,意在突出表現邊塞將士處境的艱難及其英勇無畏的精神,并希望武判官將詩帶回京城,使朝廷真切地感受到西域氣候之惡劣,從而達到替邊塞將士傳遞心聲的目的。
27.結尾,作者對馬伶的論贊。
28.作者主觀的創作意圖是:贊美馬伶不甘失敗,不怕吃苦,對技藝精益求精的精神;其借鑒意義是:在藝術原理上,說明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創作要獲得成功,必須深入生活,以間接生活體驗來彌補直接生活之不足;政治上,諷刺了當朝權奸。
29.借代。第一個“分宜”是雙重借代,表層是用嚴嵩的籍貫借代嚴嵩,另一層是用現實中顧秉謙與嚴嵩同是奸臣的特點借代奸臣(顧秉謙)。第二個“分宜”,是用舞臺上角色的特點(嚴嵩的籍貫)借代舞臺上演員扮演的奸臣(嚴嵩)。
三、現代文閱讀:30~38小題,共30分。
30.這段文字主要闡明治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做表面文章、辯駁、議論和言談,而是能權衡輕
31.“能權衡輕重、審察事理”,即培養判斷力和學會運用學問來處理和布置事務的綜合應用能力,這也是培根所主張的“知識就是力量”思想的具體體現。
32.比喻、排比。
33.溫柔而沉靜、超絕而威嚴、神秘而有容、虛懷而廣博。
34.以大海的美德來象征人的品德,號召我們做一個“海化”的青年。托物言志。
35.擬人化手法。
36.語言(對話)描寫。
37.他的苦惱是經歷了喪子之痛,卻找不到訴說苦惱的對象,最后只好把一腔苦惱講給自己的小馬聽。
38.作者把“人與人”的關系與“人與馬”的關系相對比,從而收到強烈的表達效果。姚納與馬的談話,將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冷漠無情的關系完全映襯出來。姚納的孤獨和無助,反映出了社會的冷漠與人們精神的麻木。
四、作文(略)
相關推薦:2015年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模擬試題 強化試題及答案匯總
報名指南:2015年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專題/報名答疑/指南 招生簡章專題 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