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言文閱讀:21-29小題,共30分。
閱讀《鄭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小題:
初,鄭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第21題簡答 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字的含義。(4分)
初:
寤生:
亟:
弗:
參考答案:初:當初。
寤生:逆生,難產。
亟:屢次。
弗:不。
第22題簡答 分析這段文字在全文結構中的作用。(4分)
參考答案:第一部分:交代姜氏和鄭莊公之間矛盾的起因:因莊公寤生,姜氏惡之,而偏愛共叔段,甚至欲立共叔段為太子。
第23題簡答 這段文字中姜氏偏愛共叔段的表現是什么?(2分)
參考答案:向鄭武公請求立共叔段為太子。
(一)閱讀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小題: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從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第24題簡答 請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字的含義。(4分)
孳:
天:
爪:
離:
參考答案:孳:繁殖得多。
天:自然生長的規律。
爪:用指甲抓破。
離:被破壞。
第25題簡答 請將“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譯成現代漢語,并說明這句話說明了什么道理?(4分)
參考答案:栽種時要像養育自己的子女一樣,種完之后,放到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樣。這句話是郭橐駝所說的樹之天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第26題簡答 郭橐駝所說的“植木之性”是什么?(2分)
參考答案:“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三)閱讀《論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小題:
孔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復一簣,進,吾往也。”孟子曰:“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成敗之數,視此而已。
第27題簡答 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字的含義,并說明這段文字表明了什么觀點?(4分)
簣:
平:
棄井:
數:
參考答案:簣:盛土的竹筐。
平:填平。
棄井:廢井。
數:天數,運數,含有規律的意思。
成敗的關鍵在于有無毅力。
【解析】課文的中心論點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圍繞這個論點展開論證,在論證中自始至終運用了正反對舉的說理方法。將成與敗、順與逆、強與弱、彼與我對比,證明有毅力者以其堅忍不拔而獲得成功,缺乏毅力者則難免失敗;人生總是逆境居多,順逆境又總是交替出現,大凡成功者都是善于抓住順境、扭轉逆境的人,而失敗者則往往是哀嘆命運不濟、逢難必退、最終屈服于逆境的人。在這段文字中,作者引經據典,將“未成一簣”的造山者與“雖復一簣”的填土者作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反復的正反對比,有力地論證了成敗的關鍵在于有無毅力。因此,從邏輯角度說,是類比法、對比法;從修辭角度說,是引證法。
第28題簡答 這段文字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4分)
參考答案:從邏輯角度說,是類比法、對比法;從修辭角度說,是引證法。
第29題簡答 文中所引孔孟的話屬于何種論據?由前文中孔子的話引申而來的一個成語是什么?(2分)
參考答案:理論論據。
功虧一簣。
相關推薦:2016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備考試題 歷年真題
成考熱點:2016成人高考準考證打印 成考真題及答案 成考試題 沖刺試題下載
成人高考培訓班:成人高考全科VIP班,權威解密新教材90%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