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析題:本大題共2個題,每小題6分,共12分。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13、 社會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惟一依據。
參考答案:(不準確或不全面)。除社會需求外,制定教育目的還應考慮人的興趣、愛好、性格、才能等個性發展的需要。
14、 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受教育者的正確認識和錯誤認識的矛盾。
參考答案:錯誤。因為德育過程的結果是把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轉化為受教育者的品德,因此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應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品德基礎的矛盾。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5、教育的社會功能表現在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1)教育的政治功能,即教育為政治服務的功能。(2)教育的經濟功能,即教育促進物質生產發展和改善、促進一定生產關系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傳遞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交流融合文化、選擇文化、更新與創造文化等功能。
16、簡述教師勞動的復雜性和示范性特點。
參考答案:復雜性是由教師勞動任務的多樣性以及勞動對象的個別差異性所決定的。教師的勞動是復雜的勞動。示范性是指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楷模表率,教師必須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是由學生“向師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點決定的。
17、簡述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含義。
參考答案:學科課程是從科學知識的邏輯體系由分化史學科,從中選擇學習內容,以學科的邏輯體系制定標準,編寫教材,按固定時數教學的課程。活動課程(又稱經驗課程、學生中心課程)是以圍繞兒童的發展需要和興趣為中心的,以兒童活動為組織方式的課程形式。
四、論述題:本大題只有1個小題,滿分15分。
18、試從教學過程的某一規律出發,評析“教師中心論”與“兒童中心論”。
參考答案:(1)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是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又要培養和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教師中心論”片面強調教師權威,無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3)“兒童中心論”則是片面強調學生的地位,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影響學生系統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最終使教育目的落空。
(4)能夠展開分析。
2017成考:2017成人高考新手指南 成人高考報名條件 成人高考考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