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第一年折舊額150×2/4=75(萬元),第二年折舊額(150-75)×2/4=37.5(萬元),第三年折舊額(150-75-37.5-5)/2=16.25(萬元)。
2、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1)2008年攤銷額=225/5=45(萬元);
(2)2009年攤銷額=225/5=45(萬元);
(3)無形資產賬面價值=225-45×2=135(萬元);可收回金額為90萬元,應計提減值準備45萬元,計提完減值后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變為90萬元;
(4)2010年攤銷額=90/3=30(萬元);
(5)2008~2010年無形資產的累計攤銷額=45+45+30=120(萬元)。
3、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2010年1月1日該項專利權的賬面價值=80 000—80 000/8×2=60 000(元);應交的營業稅=68 000×5%=3 400(元);實現的營業外收入=68 000-60 000-3 400=4 600(元)。
4、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時,應當按照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先確定采用平均年限法時的年折舊率,并乘以2作為計算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的折舊率;然后,根據每年該固定資產折余價值和折舊率計算每年計提的折舊額。本題中,該固定資產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的折舊率為40%(2÷5×100%);第三年年初的折余價值為36萬元(100-100×40%-100×60%×40%);第三年應計提的折舊額為14.4萬元(36×40%)。
5、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固定資產入賬價值=11 700+2 000+1 800+2 000×17%+2 500×17%=16 265(元)。
借:在建工程 11 700
貸:銀行存款 11 700
借:在建工程 4565
貸:原材料 2 000
庫存商品 1 8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40
——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425
借:固定資產 16 265
貸:在建工程 16 265
6、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買方在10日內付款,享有2%的現金折扣,因此,該企業實際收款金額應為:28 800+4 896-28 800×2%=33 120(元)。
7、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2011年1月1日已攤銷的無形資產價值=80 000÷8×2=20 000(元)
應交營業稅稅額=70 000×5%=3 500(元)
則出售該專利權實現的營業外收入=70 000-(80 000-20 000)-3 500=6 500(元)
出售時的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70 000
累計攤銷 20 000
貸:無形資產 80 00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3 500
營業外收入 6 500
8、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該設備的入賬價值=120+5+1+4=130(萬元),第三年末時計提的折舊總額為130/4×3=97.5(萬元);出售時的賬面價值為130-97.5=32.5(萬元);處置損益為40-32.5=7.5(萬元)。
9、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月的材料成本差異率=(45-85)/(250+550)×100%=-5%,則當月生產車間領用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節約差異=600×(-5%)=-30(萬元),則當月生產車間領用的材料的實際成本=600-30=570(萬元)。
注意:因為材料成本差異=材料實際成本—材料計劃成本,因此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用正數表示,節約差用負數表示。
10、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中固定資產應該從2008年4月份開始計提折舊,因此固定資產的折舊年度和會計年度出現不一致,固定資產的第一年折舊年度為2008年4月到2009年3月,第二個折舊年度為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因此在2009年應計提的折舊額為第一個折舊年度的后三個月和第二個折舊年度的前9個月,即(840-2)×5/15×3/12+(840-2)×4/15×9/12=237.43(萬元),需要注意的是年數總和法計算時要扣除凈殘值。
11、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改擴建是在原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基礎上來進行計算的,發生的改建支出增加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而取得的變價收入可以沖減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所以本題中改擴建后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300-150+195-45=300(萬元)。
12、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月銷售成本=100 000×(36 000+100 000)/(45 000+120 000)=82 424.24(元)。這里是用計算進價率,然后用銷售收入乘以進價率計算的銷售成本,也可以采用先計算商品進銷差價率,然后計算用本期銷售收入乘以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出已銷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最后用銷售收入減去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來計算本期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這兩種思路都是正確的,結果是一樣的。
13、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A公司能夠對B公司施加重大影響,企業對該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由于初始投資成本1 500萬元小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1 800萬元
(6 000×30%),所以需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其會計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1 800 貸:銀行存款等 1 500
營業外收入 300
14、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企業出售該幢辦公樓確認的凈收益=360-(370-115)-10-18=77(萬元)。
15、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計提壞賬準備的基本思路為:
第一步,根據期末應收賬款等的科目余額及壞賬準備計提比例,計算出壞賬準備貸方應有余額;第二步,計算出壞賬準備已有余額;第三步,用壞賬準備貸方已有余額減去應有余額,結果為正數,則補提壞賬準備;結果為負數,則應轉回壞賬準備。
根據題意,期末企業應根據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本題中應計提的壞賬準備為(700 000+100 000)×5%-30 000=10 000(元)。
16、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企業在進行現金清查中,發現多余的現金,批準處理前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處理。屬于無法查明原因的現金溢余,經批準后記入營業外收入。
17、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此時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面余額為20 000元,投資方的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20 1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 20 000
投資收益 100
18、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材料成本差異率=(-2 000+8 000)÷(100 000+200 000)=2%,
發出材料實際成本=180 000×(1+2%)=183 600(元),
月末結存材料實際成本=(100 000-2 000)+(200 000+8 000)-183 600=122 400(元)。 19、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采購途中的合理損耗應計入材料成本,而尚未查明原因的損耗不能計入材料成本,因此本題中應計入存貨的實際成本=100-100×10%=90(萬元),實際入庫的商品數量為100×(1-25%)=75(公斤),因此該批商品的單位成本為90/75=1.2(萬元/公斤)。
20、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委托加工材料收回后直接用于出售,消費稅計入收回材料的成本中,該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不計入收回材料的成本。材料加工完畢入庫時的成本=150+12+18=180(萬元)。
21、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在物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下,先進先出法期末存貨接近市價,而發出成本偏高,利潤偏低。
22、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企業發生的存貨盤虧,如果是收發、計量差錯或者屬于一般經營損失部分的,在減去過失人或保險公司等賠款和殘料價值后的相關凈損失應該計入當期管理費用,自然災害等形成的非常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原材料運輸途中發生的合理損耗,計入原材料成本。
23、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期末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大于或小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應該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不影響投資收益。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收到包含在買價中的現金股利,沖減應收股利,不影響投資收益。
24、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購入的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建筑物采用成本計量模式時,其會計處理同固定資產一樣。當月增加,當月不計提折舊。所以2010年應該計提折舊的時間為11個月。2010年計提折舊=(270-30)÷20×11÷12=11(萬元)。
25、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銷售毛利=(3 000-300)×30%=810(萬元),2月末存貨成本=1 200+2 800-(3 000-300-810)=2 1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