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國所有常駐單位在核算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稱為( )。
A.國民生產總值
B.產品總量
C.國民收入
D.國內生產總值
答案:D
2.稅收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始于( )。
A.奴隸社會
B.封建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答案:B
3.一般認為,財政學產生的起點是( )。
A.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B.馬斯格雷夫的《財政學》
C.薩繆爾森的《經濟學》
D.赫胥黎的《天演論》
答案:A
解析:對財政思想上升到理論來進行論述,并使財政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的,是英國的古典經濟學派的杰出代表亞當•斯密,他的代表作是著名的《國富論》。
4.財政三大職能中最基本的職能是( )。
A.宏觀調控職能
B.資源配置職能
C.穩定經濟職能
D.收入分配職能
答案:D
解析:見教材第12頁,財政具有資源配置職能、收入分配職能和經濟穩定職能,財政的三個職能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收入分配職能是基本職能,其他兩個職能是派生職能。
5.社會公共需要包括的范圍廣泛,可以分為性質各異的不同層次。其中,民航屬于( )。
A.保證執行國家職能的需要
B.半社會公共需要
C.準社會公共需要
D.大型公共設施
答案:D
6.不屬于財政調整產業部門投資結構主要手段的是( )。
A.調整財政直接投資
B.稅收
C.財政補貼
D.實行現代企業制度
答案:D
解析:財政具有調節資源配置的職能,其中財政調節資源在產業部門之間的配置主要是兩條途徑,一是調節投資結構,二是改變現有企業的生產方向,通過調整國家預算支出中的直接投資、利用稅收、財政補貼等引導企業的投資方面,從而達到調整產業部門投資結構的效果。見教材第13頁。
7.在財政支出中,首先應該安排的是( )。
A.政府消費資料的最低需要 B.非生產性基本建設支出
C.公共基礎設施投資 D.增加國家物資儲備
答案:A
8.解決財政各項支出之間的矛盾應該遵循的原則是( )。
A.量入為出 B.統籌兼顧、全面安排
C.財政分配與經濟發展相適應 D.提有效率
答案:B
9.我國財政部門在編制每年收支預算時,作為支出類級科目的劃分標準的是( )。
A.按支出的具體用途 B.按國家職能
C.按在社會再生產中的作用 D.按經濟性質
答案:A
解析:我國財政部門在編制每年的收支預算時,就是以財政支出的具體用途作為其支出類級科目的劃分標準,以便于財政支出的撥付。按照這一標準分類,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10.下列不屬于行政經費支出增長的影響因素的是( )。
A.人員膨脹
B.機構膨脹
C.政府預算約束硬化
D.政府職能錯位
答案:C
解析:C項提法不是影響因素的原因在于,不是政府預算約束硬化,而是因為政府預算約束軟化。
11.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國的國防經費支出呈現的趨勢是( )。
A.大幅增長 B.小幅增長 C.平穩持平 D.下降
答案:D
12.不屬于列入國家預算支出的支農資金的是( )。
A.農林部門的基本建設支出 B.農林部門科技三項費用
C.農林部門的事業費 D.農林部門的稅收減免
答案:D
解析:列入國家預算支出的支農資金,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農林、水利、氣象等方面的基本建設投資支出;
(2)農林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支出;
(3)農林部門科技三項費用;
(4)農林、水利、氣象等部門的事業費支出;
(5)支援農業生產支出。
見教材第42頁。
13.不屬于國家支援農業的方法的是( )。
A.財政投資 B.輕稅
C.信貸支援 D.提高農業生產資料價格
答案:D
14.下面的結論中,錯誤的是( )。
A. 價格補貼直接于市場零售商品有關
B. 價格補貼的直接收益人是居民
C. 價格補貼于企業虧損補貼一樣,都是財政支出的重要項目
D. 價格補貼的對象是商品
答案:C
解析:價格補貼與企業虧損補貼在很長一個時期內不是作為支出項目列入財政支出,而是作為沖減收入處理的。1986年以后,價格補貼改為在支出中列支,企業虧損補貼依然是作為沖減收入處理。
見教材第57頁。
15.從許多國家的情況來看,老年保險的主要對象是( )。
A.國家公務員 B.事業單位的高級職員
C.工商業的勞動者 D.農村的勞動者
答案:C
16.我國最早的勞動保險條例的頒布實施時間是( )。
A.1949年 B.1951年 C.1966年 D.1978年
答案:B
17.在我國現階段,養老保險應采用的籌資模式是( )。
A. 現收現付制 B.完全基金制 C.部分基金制 D.預算撥款制
答案:C
18.企業虧損補貼的對象是( )。
A.商品 B.企業 C.居民 D.銀行
答案:B
19.財政補貼的性質是( )。
A.實現某種特定的政治目標
B.實現某種特定的經濟目標
C.實現某種特定的社會目標
D.進行一種社會財富的再分配
答案:D
解析:財政補貼是國家為了實行特定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目標,將一部分財政資金無償補助給企業和居民的一種再分配形式。ABC是財政補貼的目的,補貼的性質是通過財政資金的無償補助而進行的一種社會財富的再分配。
20.最終奠定了稅收在我國財政收入中主導地位的改革是( )。
A.1979年稅制改革 B.1983年第一步利改稅
C.1984年第二步利改稅 D.1994年稅制改革
答案:D
21.建國后一直到改革前,我國國有企業上繳利潤在預算收入科目中得稱謂是( )。
A.國有企業利潤上繳 B.企業收入 C.非稅收入 D.國有資產收益
答案:B
22.下列財政收入中不屬于非稅收入是( )。
A.國有資產收益 B.債務收入 C.外事服務收入 D.遺產稅
答案:D
解析:非稅收入包括國有自籌收益、債務收入和其他收入等,而其他收入主要包括:規費收入、專項收入、事業收入、外事服務收入、罰沒收入、捐贈收入等。
23.當物價上漲率高于財政收入增長率是,財政收入會出現( )。
A.名義增長實際也增長 B.名義正增長,而實際為負增長
C.只有名義增長,而實際不增不減 D.不確定變化
答案:B
解析:見教材第73頁。物價上升對財政收入影響的幾種不同情況如下:
(1)當財政收入增長率高于物價上漲率時,財政收入名義增長實際也增長;
(2)當物價上漲率高于財政收入增長率時,財政收入名義正增長,而實際為負增長;
(3)當財政收入增長率與物價上漲率大體一致時,財政收入只有名義增長,而實際不增不減。
24.制約一國財政收入規模大小的根本的因素是( )。
A.生產發展水平 B.價格總水平 C.稅收制度 D.分配政策
答案:A
25.以財政收入的形式為標準分類,可將財政收入分為( )。
A.稅收收入和企業收入 B.企業收入和其他收入
C.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 D.強制性財政收入和非強制性財政收入
答案:C
26.速算扣除數的計算公式為( )。
A.速算扣除數=全額累進計算的稅額-超額累進計算的稅額
B.速算扣除數=超額累進計算的稅額-全額累進計算的稅額
C.速算扣除數=全額累進計算的稅額-比例稅率計算的稅額
D.速算扣除數=超額累進計算的稅額-比例稅率計算的稅額
答案:A
解析:“速算扣除數”是為了簡化計稅程序而按全額累進稅率計算超額累進稅額時使用的扣除數額,反映的具體內容是按全額累進稅率和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的差額。計算公式為答案A。
27.《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屬于( )。
A.稅收法律 B.稅收法規 C.稅收規章 D.行政文件
答案:B
28.代表征稅廣度的是( )。
A.稅目 B.稅源 C.稅率 D.納稅人
答案:A
29.稅制諸要素中的基礎性要素為( )。
A.納稅人 B.征稅對象 C.稅率 D.計稅依據
答案:B
30.下列營業收入屬于免稅項目的是( )。
A.咨詢收入
B.醫院醫療服務收入
C.餐飲收入
D.歌廳收入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