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 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和賠禮道歉。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 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5、違約責任(違反合同的責任)的概念
違反合同的責任也稱為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違約可以分為履行期到來后的違約和預期違約。
6、違約責任(違反合同的責任)的分類
(1)履行期到來后的違約
所謂履行期到來后的違約,是指履行期到來以后因為一方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而構成違約。
(2)預期違約——先期違約
① 明示違約
所謂明示違約,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之前,當事人一方無正當理由明確表示不履行合同。
② 默示違約
所謂默示違約,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之前,當事人一方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另一方當事人將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義務,而另一方又不提供必要的履行合同擔保。
當事人一方預期違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7、違約責任的性質和歸責原則
(1)違約責任是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規定所產生的民事責任,原則上是違約方向守約方承擔的財產責任。
(2)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是確定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的條件和標準。
(3)在違約責任的歸責問題上,現行《合同法》則采取以嚴格責任為原則,以過錯責任為補充的違約責任歸責原則。
(4)在一般情況下,只要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就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只有不可抗力可以根據其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