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審計風險
(一)審計風險的組成要素
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是一個與審計過程相關的技術術語,并不是指注冊會計師的業務風險,如因訴訟、負面宣傳或其他與財務報表審計相關的事項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
審計風險取決于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
(二)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
兩個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
因此,審計風險包括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
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的相互關系可以從定生和定量兩個方面加以考查:
(1)從定量的角度看,檢查風險與重大錯報風僉的反向關系用數學模型表示如下:
審計風險一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
(2)從定性的角度看,審計風險(可接受)既定的情況下,重大錯報風險越高,注冊會計師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水平越低,反之亦然。換言之,當重大錯報風險較高時,注冊會計師必須擴大審計范圍,盡量將檢查風險降低,以便將整個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提示】審計風險模型中的審計風險是指可接受的審計風險水平,這一風險水平在制定審計計劃時就應確定。
1一審計風險一審計意見的可信賴程度
舉例:注冊會計師對一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和對一普通公司的年度財務報表進行審計,注冊會計師對審計風險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對上市公司報表的審計風險可能確定為1%,這意味著注冊會計師對審計結論要求有99%把握是正確的,只有l%出錯的可能性,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就必須執行較多的測試,獲取較多的證據,以使審計風險降低到1%(可接受水平);而對于普通公司年報的審計,注冊會計師可能確定其審計風險為20%,也就是說,最終審計結論只要有80%正確就可以,注冊會計師以較少審計程序就可使審計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20%的水平。所以說,審計風險與審計證據之間成反向變動關系。這里所說的審計風險,是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之前對自己的要求,所以它是一種“要求的風險”。有時我們也可看到這樣一句話:“審計風險越高,所需的審計證據就越多”這又如何解釋呢?這里的審計風險是指“存在的風險”,通常僅包括重大錯報風險。
重大錯報風險是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之前,財務報表中就已經存在的,如公司出現財務危機、財務主管更替;銷售與收款業務內部控制不完善,可能導致銀行存款、應收賬款、主營業務收入、存貨等有關項目或交易的錯報增加,這些重大錯報風險的增大,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就必須執行較多的測試,獲取較多的證據,以降低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與審計證據之間成正向變動關系。
從上圖可以看出,如果重大錯報風險較高,表明會計數據出現錯報的可能性較大,則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就必須執行較多的測試,獲取較多的證據。而根據檢查風險模型的公式,審計風險(分子)一定,重大錯報風險水平(分母)高,則檢查風險較低。所以,檢查風險與審計證據之間成反向變動關系。這一關系,也可按下面的介紹來理解。
審計風險(可接受的水平)是在審計計劃時就已確定,重大錯報風險都是已存在的事實,計算出來的檢查風險,就是給注冊會計師實施審計程序提出的要求,即要求達到的檢查風險,這一檢查風險也是一種“可接受的風險”。如果重大錯報風險較高,表明會計數據出現錯報的可能性較大,則對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測試的可靠性要求較高,即要求的檢查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程度),就必須獲取較多的證據來降低檢查風險到可接受的程度,從而將
審計風險水平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四)審計的固有限制
審計的固有限制源于財務報告的性質、審計程序的性質和在合理的時間內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審計的需要。
1.財務報告的性質
管理層編制財務報表需要作出判斷,許多財務報表項目涉及主觀決策、評估或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并且可能存在一系列可接受的解釋或判斷。
2.審計程序的性質
注冊會計師獲取審計證據的能力受到實務和法律上的限制。例如:
(1)管理層或其他人員可能有意或無意地不提供與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或注冊會計師要求的全部信息。(不能保證信息的完整性)
(2)舞弊可能涉及精心策劃和蓄意實施以進行隱瞞。因此,用以收集審計證據的審計程序可能對于發現舞弊是無效的。(舞弊)
(3)審計不是對涉嫌違法行為的官方調查。(取證權限)
3.財務報告的及時性和成本效益的權衡
審計中的困難、時間或成本等事項本身,不能作為注冊會計師省略不可替代的審計程序或滿足于說服力不足的審計證據的正當理由。制定適當的審計計劃有助于保證執行審計工作需要的充分的時間和資源。盡管如此,信息的相關性及其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所以需在信息的可靠性和成本之間進行權衡。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一點,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期望是,注冊會計師在合理的時間內以合理的成本對財務報表形成審計意見。
為了在合理的時間內以合理的成本對財務報表形成審計意見,注冊會計師有必要:(1)計劃審計工作,以使審計工作以有效的方式得到執行;(2)將審計資源投向最可能存在重大錯報風險的領域,并相應地在其他領域減少審計資源;(3)運用測試和其他方法檢查總體中存在的錯報。
由于審計的固有限制,即使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適當地計劃和執行審計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財務報表的某些重大錯報可能未被發現的風險.相應地,完成審計工作后發現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財務報表重大錯報,其本身并不表明注冊會計師沒有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