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短裙挺进太深了h女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233網校>注冊會計師>學習筆記>綜合輔導

免稅合并與應稅合并形成的商譽所得稅問題

來源:233網校 2012年9月11日
 (一)免稅合并形成的商譽
  稅法不認可免稅合并產生的商譽,即商譽計稅基礎為0,商譽賬面價值則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但會計上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原因有二:
  第一,若確認,則產生新的遞延所得稅負債,進而改變商譽賬面價值的計算結果(增加),商譽賬面價值增加后,又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從而二者無限循環;
  第二,由于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導致商譽賬面價值增加,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補充:企業合并的所得稅處理
  稅法與會計對合并相關資產和負債的計量口徑不同。
  (1)一般情形(應稅合并)
  一般情況下,被合并方應按公允價值計算資產的轉讓所得,繳納所得稅。合并方接受被合并方的有關資產,按經評估確認的價值(即公允價值)確定計稅成本。
  比如,A公司兼并沒有關聯方關系的B公司,雙方所得稅率均為25%,兼并日,B公司一項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為1000萬元,公允價值為3000萬元,那么,企業合并時,B公司需要交納所得稅500(2000×25%)萬元。A公司取得該項固定資產后,按照公允價值3000萬元入賬,計稅基礎也是3000萬,不產生暫時性差異。
  (2)免稅合并的情形
  稅法規定,企業合并時,股權支付金額不低于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的情形下,被并方免交所得稅,這就是所謂的免稅合并。比如,A公司為兼并B公司,支付合并對價5100萬元,其中,100萬元為現金,其余對價5000萬元是A公司股票1000萬股的公允價值,A公司股票面值為每股1元,那么:股權支付額5000萬元/交易支付總額5100萬元=98%>85%,該合并為免稅合并。
  免稅合并的所得稅處理
  被合并方可以不確認全部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不計算繳納所得稅。被合并方的全部納稅事項由合并方承擔,以前年度未超過法定彌補期限的虧損,可由合并方用以后年度實現的與被合并方資產相關的所得彌補。合并方接受被合并方全部資產的計稅成本,須以被合并方原賬面凈值為基礎確定。
  接前例,假如A公司兼并B公司屬于免稅合并,那么,兼并日,對于B公司那項賬面價值為1000萬元、公允價值為3000萬元的固定資產,B公司無需交納所得稅。A公司取得該項固定資產后,會計上按照公允價值3000萬元入賬,但計稅基礎是在B公司的原賬面價值即1000萬,由此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000萬元,A公司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500萬元。
  教材【例19-18】
  A企業以增發市場價值為15000萬元的自身普通股為對價購入B企業100%的凈資產,對B企業進行吸收合并,合并前A企業與B企業不存在任何關聯方關系。假定該項合并符合稅法規定的免稅合并條件,購買日B企業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及其計稅基礎如表19-2所示(單位:萬元):
  表19-2

  

  公允價值 計稅基礎
固定資產 6750 3875
應收賬款 5250 5250
存貨 4350 3100
其他應付款 750 0
應付賬款 3000 3000
不包括遞延所得稅的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 12600 9225

  『正確答案』
  A企業支付的合并對價,全部是自身的股票,因此,該項合并為免稅合并,即B企業無需對資產處置損益繳納所得稅,同時,A企業取得B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按其在B企業的原賬面價值,作為計稅基礎,但會計上按取得的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入賬:
  借:固定資產             6750
    應收賬款             5250
    存貨               4350
    商譽               2400(差額)
    貸:其他應付款               750
      應付賬款               3000
      股本、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15000
遞延所得稅分析
  同時,由于A企業合并取得的資產負債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相等,因此,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
  固定資產暫時性差異=6750-3875=2875(應納稅)
  存貨暫時性差異=4350-3100=1250(應納稅)
  其他應付款暫時性差異=(750-0)×(-1)=-750(可抵扣)
  遞延所得稅負債=應納稅(2875+1250)×25%=1031.25
  遞延所得稅資產=可抵扣750×25%=187.5
  所得稅賬務處理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187.5
    商譽              843.75(倒擠差額)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031.25
  注意兩點:(1)A公司確認的合并商譽2400萬,稅法不認可,即商譽的計稅基礎為0,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400萬,但并不為此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2)可辨認資產負債產生的遞延所得稅,并不確認為所得稅費用,而是計入商譽。
  兩筆分錄商譽合計=2400+843.75=3243.75,與教材相同。
  為什么不確認商譽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假如對3243.75萬元的商譽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則引起第二筆分錄倒擠的商譽金額發生變化,從而商譽產生的暫時性差異也發生變化,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同時變化,再一次引起倒擠的商譽金額發生變化,從而陷入無限循環。因此,不確認合并商譽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注:免稅合并產生的商譽在后續計量時,因計提減值準備等任何原因導致暫時性差異變化,均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變化。

  (二)應稅合并的商譽
  應稅合并時,稅法確認商譽的計稅基礎等于其賬面價值,初始確認時并不產生暫時性差異;但后續計量時,會計上可能計提減值,而稅法可能進行攤銷,由此可能產生暫時性差異,此時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
  總結:商譽的初始確認,無論是免稅合并還是應稅合并,均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而其后續計量,免稅合并的商譽不產生遞延所得稅,應稅合并的商譽則可能產生遞延所得稅。
  吸收合并取得資產和負債產生的暫時性差異

  

  應稅合并 免稅合并
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 入賬價值=原賬面價值
計稅基礎=公允價值
產生暫時性差異。
入賬價值=原賬面價值
計稅基礎=原計稅基礎
若原計稅基礎=原賬面價值,則不產生暫時性差異。
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 入賬價值=公允價值
計稅基礎=公允價值
不產生暫時性差異。
入賬價值=公允價值
計稅基礎=原計稅基礎
在原計稅基礎往往等于原賬面價值的情況下,產生暫時性差異。

相關閱讀
精品課程

正在播放:會計核心考點解讀

難度: 試聽完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泽县| 丹巴县| 佛冈县| 基隆市| 亚东县| 东丽区| 辉县市| 秦皇岛市| 平舆县| 荥经县| 霍城县| 吴桥县| 明光市| 遂溪县| 仲巴县| 江北区| 丰原市| 怀柔区| 广灵县| 深水埗区| 正镶白旗| 长海县| 大同市| 台北市| 北海市| 大新县| 武汉市| 娱乐| 哈密市| 洛南县| 绥阳县| 宜宾县| 马山县| 扶沟县| 张家港市| 通化市| 秀山| 天全县| 绩溪县| 大兴区| 胶州市|
登錄

新用戶注冊領取課程禮包

立即注冊
掃一掃,立即下載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