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工程質量缺陷
(一)工程質量缺陷的涵義
工程質量缺陷是指工程不符合國家或行業的有關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及合同中對質量的要求。工程質量缺陷可分為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和永久質量缺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又可以分為可整改缺陷和不可整改質量缺陷。
(二)工程質量缺陷的成因分析
1.常見的質量缺陷的成因
(1)違背基本建設程序
基本建設程序是工程項目建設過程及其客觀規律的反映,不按建設程序辦事,例如,未搞清地質情況就倉促開工;邊設計、邊施工;無圖施工;不經竣工驗收就交付使用等常是導致工程質量缺陷的重要原因。
(2)違反法律法規
例如,無證設計;無證施工;越級設計;越級施工;轉包、掛靠;工程招投標中的不公平競爭;超常的低價中標;非法分包;擅自修改設計等行為。
(3)地勘數據失真
例如,未認真進行地質勘察或勘探時鉆孔深度、間距、范圍不符合規定要求,地質勘察報告不詳細、不準確、不能全面反映實際的地基情況,從而使得地下情況不清,或對基巖起伏、土層分布誤判,或未查清地下軟土層、墓穴、孔洞等,均會導致采用不恰當或錯誤的基礎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勻沉降、失穩,使上部結構或墻體開裂、破壞,或引發建筑物傾斜、倒塌等質量缺陷或質量事故。
(4)設計差錯
例如,盲目套用圖紙,采用不正確的結構方案,計算簡圖與實際受力情況不符,荷載取值過小,內力分析有誤,沉降縫或變形縫設置不當,懸挑結構未進行抗傾覆驗算,以及計算錯誤等,都是引發質量缺陷的原因。
(5)施工與管理不到位
不按圖施工或未經設計單位同意擅自修改設計。例如,將鉸接做成剛接,將簡支梁做成連續梁,導致結構破壞;擋土墻不按圖設濾水層、排水孔,導致壓力增大,墻體破壞或傾覆;不按有關的施工規范和操作規程施工,澆筑混凝土時振搗不良,造成薄弱部位;磚砌體砌筑上下通縫,灰漿不飽滿等均能導致磚墻或磚柱破壞。施工組織管理紊亂,不熟悉圖紙,盲目施工;施工方案考慮不周,施工D頓序顛倒;圖紙未經會審,倉促施工;技術交底不清,違章作業;疏于檢查、驗收等,均可能導致質量缺陷產生。
(6)操作工人素質差
近幾年來,施工操作人員的素質不斷下降,過去師傅帶徒弟的技術傳承方式沒有了,熟練工人的總體數量無法滿足全國大量開工的基本建設需求,工人流動性大,缺乏培訓,操作技能差,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差。
(7)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構配件和設備
近年來,假冒偽劣的材料、構配件和設備大量出現,一旦把關不嚴,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及制品被用于工程,將導致質量隱患,造成質量缺陷和質量事故。例如,鋼筋物理力學性能不良會導致鋼筋混凝土結構破壞;骨料中堿活性物質會導致堿骨料反應使混凝土產生破壞;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會造成混凝土爆裂;水泥受潮、過期、結塊,砂石含泥量及有害物含量超標,外加劑摻量等不符合要求時,會影響混凝土強度、和易性、密實性、抗滲性,從而導致混凝土結構強度不足、裂縫、滲漏等質量缺陷。此外,預制構件截面尺寸不足,支承錨固長度不足,未可靠地建立預應力值,漏放或少放鋼筋,板面開裂等均可能出現斷裂、坍塌;變配電設備質量缺陷可能導致自燃或火災。
(8)自然環境因素
空氣溫度、濕度、暴雨、大風、洪水、雷電、日曬和浪潮等。
(9)盲目搶工
盲目壓縮工期,不尊重質量、進度、造價的內在規律。
(10)使用不當
對建筑物或設施使用不當。例如,裝修中未經校核驗算就任意對建筑物加層;任意拆除承重結構部件;任意在結構物上開槽、打洞、削弱承重結構截面等。
2.質量缺陷成因分析方法
(1)基本步驟
現場調查研究、記錄一搜集資料、分析現狀一找出可能的原因一分析、比較和判斷最可能原因一計算分析或模擬試驗論證。
(2)分析要領
確定質量缺陷的初始點一圍繞原點對現場各種現象和特征進行分析一綜合考慮原因復雜性,確定誘發質量缺陷的起源點即真正原因。
(二)工程質量缺陷的處理
(1)發生工程質量缺陷后,項目監理機構簽發監理通知單,責成施工單位進行處理。
(2)施工單位進行質量缺陷調查,分析質量缺陷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經設計等相關單位認可的處理方案。
(3)項目監理機構審查施工單位報送的質量缺陷處理方案,并簽署意見。
(4)施工單位按審查合格的處理方案實施處理,項目監理機構對處理過程進行跟蹤檢查,對處理結果進行驗收。
(5)質量缺陷處理完畢后,項目監理機構應根據施工單位報送的監理通知回復單對質量缺陷處理情況進行復查,并提出復查意見。
(6)處理記錄整理歸檔。
熱門閱讀:監理工程師就業薪資與發展前景專題解說
考試時間:2016年監理工程師考試時間|報名時間及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