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指引》起草說明
一、 起草背景
《證券投資基金法》、《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自頒布以來,對促進各類私募投資基金健康規范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前述法律、規章相關規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國基金業協會”)負責對私募投資基金業開展行業自律,協調行業關系,提供行業服務,促進行業發展;同時制定和實施私募投資基金行業自律規則,監督、檢查會員及其從業人員的執業行為。
內部控制在私募投資基金的資金募集、投資研究、投資運作、運營保障和信息披露等各個環節中貫穿始終。中國基金業協會針對近年來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在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執行的基本情況、主要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分析和總結,起草了《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指引》(以下簡稱“《內部控制指引》”),擬以行業自律規則的形式發布實施。
二、 主要內容
《內部控制指引》分為五章,共三十三條,主要從私募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的目標與原則、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及內部監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設進行自律管理,構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的自律監管框架。主要內容如下:
(一) 目標與原則
《內部控制指引》第四條明確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總體目標,包括保證遵守私募基金相關法律法規和自律規則、防范經營風險、保障私募基金財產的安全完整及確保財務和其他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在建立、健全及執行內部控制制度時,《內部控制指引》第五條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應遵循全面性、相互制約、執行有效、獨立性、成本效益及適時性等原則。
(二) 內部環境
《內部控制指引》第七條至第十二條規定了內部控制的內部環境要素。其中,《內部控制指引》第七條強調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合法合規經營的理念及制度文化環境,保證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從業人員誠實信用、勤勉盡責、恪盡職守。《內部控制指引》第八條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遵循專業化運營原則,主營業務清晰,不得兼營與私募基金管理無關或存在利益沖突的其他業務。《內部控制指引》第九條、第十條規定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健全職責明確、相互制約的治理結構和組織結構,保護投資者利益和自身合法權益。《內部控制指引》第十一條規定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確保工作人員具備與崗位要求相適應的職業操守和專業勝任能力,并且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應具備至少2名高級管理人員。《內部控制指引》第十二條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設置合規風控高級管理人員,該高級管理人員對因失職瀆職導致內部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損失的,應承擔相關責任。
(三) 風險評估
《內部控制指引》第十三條原則性地強調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科學的風險評估體系,對內外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分析,及時防范和化解風險。
(四) 控制活動
《內部控制指引》第十四條至第二十四條從業務流程控制、授權控制、募集控制、財產分離、防范利益沖突、投資控制、托管控制、外包控制、信息系統控制和會計系統控制等具體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了規范。其中,《內部控制指引》第十四條強調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科學嚴謹的業務操作流程。《內部控制指引》第十五條規定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應建立健全授權標準和程序,確保授權制度在資金募集、投資研究、投資運作、運營保障和信息披露等主要環節始終貫徹執行。《內部控制指引》第十六條、十七條規定了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募集和委托募集私募基金的制度要求。自行募集時,私募基金管理人應設置有效機制,切實保障募集結算資金安全;在委托募集時,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委托獲得中國證監會基金銷售業務資格且成為中國基金業協會會員的機構募集私募基金,并制定募集機構遴選機制,確保私募基金向合格投資者募集以及不變相進行公募。《內部控制指引》第二十條規定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健全投資業務控制,保證投資決策符合法律法規及基金合同的要求。《內部控制指引》第二十一條規定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應建立健全私募基金托管人遴選制度,切實保障資金安全。《內部控制指引》第二十二條、二十三條規定了私募基金管理人開展業務外包應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框架及制度,建立健全外包業務控制,確保業務外包安全合規。《內部控制指引》第二十四條規定了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承擔信息技術和會計核算等職能的,應建立相應的信息系統和會計系統。
對于私募基金財產,《內部控制指引》第十八條明確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完善的財產分離制度。《內部控制指引》第十九條規定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應建立健全管理不同類別私募基金利益輸送、利益沖突的防范及解決機制,公平對待管理的不同基金。
(五) 信息與溝通
《內部控制指引》第二十五條明確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控制,維護信息溝通渠道的暢通,保證披露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內部控制指引》第二十六條規定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保存私募基金內部控制獲得等方面的信息及相關資料。
(六) 內部監督
《內部控制指引》第二十七條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應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監督及評價,并及時改進發現的缺陷與問題,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
(七) 自律管理
《內部控制指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一條規定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制定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及在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填報及上傳相關制度的義務,同時還明確了中國基金業協會在行業自律管理、合規性自律檢查及懲處違反自律規則行為等方面的職責。
三、 《內部控制指引》需要說明的主要問題
(一) 關于私募基金業務的合規、穩健運行
目前,設立私募基金管理機構不設行政審批,并且監管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上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經營管理水平、風險控制能力良莠不齊,給私募基金行業帶來的極大的風險隱患。《暫行辦法》要求建立促進經營機構規范開展私募基金業務的風險控制,故《內部控制指引》明確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依據指引并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建立健全并有效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確保經營合法合規、安全穩健,促進整個私募基金行業的合規發展,更好地維護私募基金管理人及投資者利益。
《內部控制指引》的實施旨在促進私募基金行業的運營管理、風險控制水平的提高,促進私募基金管理人向專業化、規范化基金管理機構發展。
(二) 關于私募基金內部控制環境
內部控制環境是建立健全并有效執行內部控制的基礎。鑒于私募基金的類型、組織結構、投資方向、投資范圍等方面的靈活性及多樣性,為了促進私募基金行業的差異化發展,《內部控制指引》對內部控制環境并不做細化、具體要求,而是分別就經營理念和內控文化、組織及治理機構、人力資源政策及人員等方面進行了原則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應有意識地在全公司營造合規經營的制度文化環境,并培養從業人員的合規與風險意識。
(三) 關于私募基金業務的控制活動
從私募基金業務的特征出發,其內部控制應區別于公募基金,但仍應貫穿資金募集、投資研究、投資運作、運營保障和信息披露等主要環節。私募基金同樣需明確授權標準和程序、投資控制、信息披露控制并建立業務外包的風險管理框架及制度,故《內部控制指引》從上述方面對控制活動進行了框架性的規定,確保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內部控制制度滿足最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