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考試工商管理專業筆記四
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的關系:
首先,在組織規模給定的情況下,管理幅度越寬,管理層次越少;
其次,組織層次不同,其管理幅度也不盡相同,基層組織的管理幅度往往較寬,高層的相對較窄。
管理層次的影響因素與層次設計:
影響因素包括組織規模:規模大,層次較多;
內部溝通:溝通強,層次可少;
組織變革:變革慢,層次少;
組織效率:層次多會降低組織效率;
管理層次設計:按照管理幅度和管理層次的反比關系,可推算出組織中管理層次的大致安排。P42頁例子。
三、組織職權與授權
需掌握:職權設計的概念:組織對各職位權力的分配
授權的涵義:上級對下級規定職權,使其在一定監督下有相當的自主權和行動權。可見,職權流動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
注意:授權 ¹ 授責
集權和分權的概念:集權指集中組織職權到較高的管理層次,分權表示分散職權到整個組織中。注意這是一對相對性的概念。
需熟悉:
組織職權的分類(P43頁)。
合理授權的基本原則:統一指揮(即不能多頭領導)、視能授權、逐級授權、適度授權、職權明確、權責相稱、適當控制、例外管理、職權性等九條原則。
影響集權與分權的因素:決策的重要性,政策的一致性、規模大小、企業文化、主管人員的數量和管理水平、控制技術和手段、組織的報考特征和環境的影響。
了解: 授權的意義
集權與分權的結合
四、委員會組織
需掌握:
委員會組織的概念:是指由集體來進行討論、提出建議、做出決策的一種組織形式。1921年杜邦公司設立高層管理委員會以來,委員會組織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發展。比如,董事會就是一種委員會組織。
需熟悉:
委員會組織的優缺點:
優點:集體判斷使決策準確可靠,
有助于加強企業各部門間的協調,
實施決策方面能使決策為更多的人所接受,
分散權力到個人,避免個人決策失誤,
加強局部的職權,
培養人員。
缺點:費時費錢、行動遲緩、責任模糊。
委員會制與個人負責制的比較:前者在做出決策方面具有優勢,后者在執行決策方面具有效率,實際中應該兩者結合使用。
委員會制與個人負責制的比較
|
委員會制 |
個人負責制 |
決策權 |
集中在集體(2人以上) |
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
權力 |
分散 |
集中 |
責任 |
模糊 |
明確 |
行動 |
緩慢 |
迅速 |
執行效率 |
較低 |
較高 |
制約機制 |
強 |
弱 |
決策準確度 |
較可靠 |
較有限 |
了解:委員會組織的運用。P48頁。
如:小型委員會以5-6人為宜,大型委員會以15-16人為宜。
一、公司財產權能的分離
需掌握:
財產權能分離的概念:指財產權中的各項權能——所有權和經營權(占有、支配、使用權)分屬不同的經濟主體。企業財產權能分離的高級形式是公司的財產權能分離,它指公司原始所有權、法人產權和經營權三者的相互分離。它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兩次分離:以公司法人為中介的具有法律意義的原始所有權與法人產權相分離、具有經濟意義的法人產權與經營權分離;
2.法人產權從所有權中分離出來,公司憑借基本擁有的法人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終清償責任;
3.公司制度下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是法律形式規范下的性的徹底分離。
原始所有權的概念:是出資人(股東)對投入資本的所有權,主要表現為股權。股東一旦出資入股,不得退股或抽走資本。股東沒有對公司直接經營的權利,也沒有直接處置法人財產的權利。
法人產權的概念:指公司作為法人對公司財產的排他性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轉讓權,主要表現為對公司財產的實際控制權,保證公司資產不論由誰投資,一旦形成公司資產投入運營,其產權就歸屬于公司,而原來的出資者就與現實資產的運營脫離了關系。公司法人產權集中于董事會。
經營權的概念:是對公司財產占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與法人產權相比,經營權中不包括收益權。另外,經營權中的財產處分權也受到限制,一般說來,經理無權自主處理公司資產。經營權由職業經理人擁有。
二、公司產權關系與組織機構
(一)產權對組織機構基本框架的決定關系:四種權力和機構相互制衡。
原始所有權——股東大會,選舉產生董事會,形成外部約束力
法人產權 ——董事會,運作資產,決策機構,監督經理人員
經營權 ——經理人員,執行機構,行使指揮權,受控于董事會
監督權 ——監事會,由股東大會派生出來,
這四權既有明確劃分,分別由不同機構和人員行使,但又相互制約,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
(二)不同產權模式下的組織機構的特點:
1.產權高度分散的美國模式:特點是股東人數多,股權高度分散化,必然導致公司法人產權的高度獨立,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直接控制和影響較小。
2.法人相互持股的日本模式:以法人互相交叉持股為主,形成較為密切的關系網,不同的大股東互不干涉,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約束也很少。
三、公司董事會與經理的關系:
公司組織機構運作中重要的是處理好董事會與經理的關系。
(一)基本關系:董事會是公司的終決策機構。董事會中有一部分成員來自于公司內部管理層(內部董事),所以董事會和高層經營的工作、以及董事會的經營決策權與經理人員的指揮權很難明確區分。內部董事所占比例的不同,也使得董事會與經理人員之間產生各種不同的合作與控制關系:注意比較這三種類型的不同特點:P51頁。
“看守型”董事會:不干預式的合作。在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董事會常見。
“包辦型”董事會:全面介入公司的經營業務,無不相信經理,常發生沖突。
“分工型”董事會:既有明確分工,又能密切合作,二者權力界限模糊,所以只是一種理想模式。
(二)董事會對經理的控制
1)董事會任免經理。任命總經理是董事會顯示權力的時機。
2)董事會監督經理: 指標監督:采用經濟統計指標,
合理確定監督范圍——
掌握科學的監督方法。 行為監督:工作作風、協同能力,所以無章可循。
例:董事會對經理的控制包括( )
A.指標監督B. 監督C.行為監督D.任免E. 期權控制
經理對董事會的反控制:由于與董事會行為目標存大差異性,經理們很可能用自己的實力(一般來源于經營管理能力的差別、時間和信息量上的差別、擁有的管理班子、可以直接指揮的下屬)對來自董事會的控制進行反控制。
例:對董事會進行反控制的經理的實力有:( )
A.管理班子B. 直接指揮的下屬C.工作作風D.法人產權
四、公司組織機構的決策與監控
公司組織機構決策的特點:公司組織機構是指公司的領導層,所以高層管理活動的性質決定了組織機構的決策具有三大特征:
戰略性:全局長遠性決策,如公司目標、公司投資、公司組織結構調整
非程序性:隨機偶然、不確定性決策
風險性:各決策方案所需的條件存在不可控因素,各種后果的出現是隨機的
公司組織機構決策執行的模式:分為以下五種:(熟悉)P53
指令型:憑借權威命令執行決策
轉化型:重視運用組織結構、激勵和控制系統來促進戰略實施(注意文中例子)
合作型:決策范圍擴大到中高層管理人員,以調動中高層管理人員積極性為主
責編:水自流評論
相關推薦
- 2016年中級工商管理章節講義第八章(3)05-20
- 2016年中級工商管理章節講義第八章(2)05-20
- 2016年中級工商管理章節講義第八章(1)05-20
- 2016年中級經濟師考試工商管理章節講義05-16
- 2016年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章節講義第七章(2)05-16
?γ??????? | ??? | ???/???? |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t????? | ??? | ??350 / ??350 | ![]() |
???? |
2017???м???????????t????? | κ???? | ??350 / ??35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