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分析題(共5題,( 一)、( 二)、( 三) 題各20 分,( 四)、( 五) 題各30 分)
31、
背景
西北某園林工程,新建假山采用玻璃纖維強化水泥(簡稱GRC)現場塑造。由于山形塑造設計方案一再變更,導致在原定國慶節前完成的假山工程延誤至10月中旬才開工。
以至假山表面紋理處理及設色工序直到12月5日方完成。竣工后翌年春季發現山體表面局部呈片狀發白,且有粉末狀附生物,影響假山的景觀。施工方進行了返工返修。
問題
(1)分析山體表面局部成片狀發白,且有粉末狀附生物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2)GRC的主要組成成分是什么,如何對GRC產品進行養護?
(3)施工方可否向建設方提出索賠,為什么?
32、背景
某供熱管線暗挖隧道工程,長2.8km,斷面尺寸3.8m×3.0m,埋深6m。隧道穿越砂土層和部分砂礫層,除局部有淺層滯水,無需工程降水。承包方A公司通過招標將5#~6#井段穿越砂礫層地層長318m的隧道開挖及初次支護分包給B專業公司。B公司依據A公司的施工組織設計,進場后由工長向現場作業人員交代了施工做法和要求,隨后開始隧道暗挖支護的施工。
施工中B公司在掘進到76m時,發現開挖面砂礫層有滲水且土質松散,有塌方隱患。B公司立即向A公司匯報。經與設計、監理現場商定,決定采用在上臺階開挖面補打注漿管注漿加固地層措施。B公司采用劈裂注漿法,根據以往經驗確定注漿量和注漿壓力,注漿過程中地面監測發現地表有隆起現象。隨后A公司派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協助B公司現場解決技術問題。
質量監督部門在施工過程監督檢查時,發現A公司項目部工程資料中初期支護資料不全,部分暗挖資料保留在分包方人員手中。
問題
1、暗挖隧道施工前的技術交底是否妥當?如不妥,請寫出正確做法。
2、B公司采用劈裂注漿法是否正確?如不正確,應采取什么方法?哪些漿液可供選擇
3、分析注漿過程地表隆起的主要原因,給出防止地表隆起的正確做法。
4、說明A、B公司在工程資料管理方面應改進之處。
33、
背景
A道橋集團公司中標總承包城市立交橋綜合改造工程,除拓寬道路增加城市綠化帶外,還增設了橋區的排水系統和燃氣管道。燃氣和排水管道工程由發包方直接分包給專業施工方。施工期間不能斷絕交通,項目部制定了分段導行方案。
排水管道頂管施工時,鋼木組合結構的頂管工作井側壁倒塌,造成二死一傷的事故。
分析認為井的鋼盤撐焊接不牢、未設置八字形鋼斜撐是引發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調查發現:安全檢查表有A道橋集團公司項目部安全生產會議提出的加固具體建議記錄,但分包方未能及時加固消除隱患。
問題
(1)專業施工方應與誰簽訂分包合同?
(2)分段導行方案應采取哪些保證措施?
(3)對于發生的安全事故,總承包方和分包方有何失誤之處,給出正確做法。
(4)總承包方和分包方安全責任如何劃分?
34、背景
某市主干道下穿鐵路站場線采用頂進箱涵施工,箱涵設計:單節箱涵四孔道,總寬32m,高5m,總長度38.5m,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箱涵前端設斜面鋼刃角。箱涵預制工作坑土質為亞黏土、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4m,基坑采用放坡明挖和輕型井點降水,并設置了防雨排水設施,計劃6月10日雨期開始前實現頂進就位。
項目部編制軌道加固方案,采用軌束梁加固鐵路線路,以保障列車按正常速度行駛;制定了頂進時對箱涵結構的監控方案,經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批準后實施。
開工后,由于降水措施不利,工作坑開挖進度緩慢,進度計劃滯后。預制箱涵達到設計強度并完成頂進后背的制作時,頂進施工進入雨期。為加快施工進度,項目部采用輪式裝載機直接開入箱涵孔內鏟挖土體,控制開挖面坡度為1:0.6,鋼刃腳進土50mm,根據土質條件每次開挖進尺0.5m,并在列車運營時連續頂進。
箱涵頂進接近第一條線路時,夜間遇一場大雨,第二天正在頂進時,開挖面土方坍塌,造成安全事故。
問題
1、本工程基坑降水井宜如何布置?頂進作業前基坑應做好哪些防雨排水工作?
2、指出項目部編制的軌道加固與監控測量方案及審批存在的問題,并寫出正確做法。
3、就工程進度滯后,指出項目部應采取的控制措施。
4、分析頂進方案和施工可能存在的引起列車顛覆的安全隱患。
5、分析開挖面坍塌的可能成因有哪些?
35、
背景
某公司中標一座地鐵車站工程,車站基礎全長約212m,寬度21m,開挖深度為16m,采用明挖法施工。圍護結構為地下連續墻,采用鎖口管接頭;設三道φ609鋼管支撐。場地土層自上而下分別為填土、黏土和粉土地層。地下水位于地表下Im左右。基坑北側有三條需要重點保護的地下管線,其中一條橫穿基坑;東側基坑一倍開挖深度范圍內鄰近一座條形基礎的老舊房屋,開挖時如果變形過大對其結構安全的影響很嚴重;基坑南側鄰近一條市政道路。
項目部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擬在基坑內側采用管井降水,降水井按每250m2一口管井布置。方案中的地下連續墻施工工序為:開挖溝槽→修筑導溝→開挖溝槽(注入泥漿)→清除槽底淤泥和殘渣→吊放接頭管。項目部編制了基坑監測方案,并且決定自行監測,監測方案由上一級主管部門簽字認可后實施。
基坑開挖至粉土時,由于地下連續墻接頭夾泥而發生滲漏,項目采取導管引流并且用聚氨酯封堵后沒有效果;滲漏漸漸導致水土流失,基坑后土體出現明顯沉陷。如果繼續發展可能會導致基坑坍塌。
問題
(1)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范》JGJ120-2012,該基坑支護結構屬于哪一級?
(2)對于橫穿基坑的管線應該如何處理?
(3)本基坑至少需要布置幾處降水井?
(4)方案中地下連續墻的工序不全,請補充。
(5)項目部監測方案編制及審批過程存在哪些不妥之處?
(6)針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滲漏情況,項目部應采取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