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乳化瀝青稀漿封層進行預防性養護,可有效消除路面的老化、裂縫、松散、車轍、磨光等 病害,迅速修復路面,填補車轍,提高路面的平整度,防水性和抗 滑性,從而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下面,筆者就此作以探討。
一、實施稀漿封層的前提條件
1.稀漿封層對原路面的基本要求
稀漿封層能減小原路面的透水性、提高摩擦系數,適當改善平整度,具有施工快、造價低、用途廣、能耗低、污染少等優點。因此,稀漿封層應用越來越廣,不斷得到發展。但稀漿封層相對較薄,在路面結構體系中,只能作為表面保護層和磨耗層, 而不起承重作用。因此,為確保稀漿封層的質量,原路面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原路面及其基層是承重層,應能承受荷載的作用,在重復荷載作用下不會產生殘余變形,也不允許產生剪切和彎拉破壞。
(2)良好的整體穩定性。原路面的整體水穩性和熱穩性良好,是保證施工后路面穩定性的基礎。因為,稀漿封層施工后,對路面的穩定性改善很小,且稀漿封層幾乎不具有結構抗應變能力。
(3)表面平整、密實、清潔。稀漿封層只起調整表面平整度的作用,當原路面表面不平整時,由于稀漿封層本身的厚度和施工方法所限,希望僅通過它就能達到相當高的平整度是不可能的,同樣原路面的清潔程度,是關系稀漿封層能否與原路面粘接在一起的重要因素。
2.稀漿封層前對原路面病害的處理
原路面的病害完全處治后,稀漿封層才可施工。對于裂縫、車轍、坑槽、凹陷的修補技術有熱修補、熱再生修補、乳化瀝青混凝土壓力噴射修補和專用材料修補等。乳化瀝青屬于常溫施工技術的材料,相對于熱瀝青在環保、節能方面有突出的優點。作業時無需對待補坑槽進行挖掘開鑿,只需對坑底進行清吹除塵,并噴灑乳化瀝青,然后用壓縮空氣輸送石料在混合管中與乳化瀝青混合后噴入坑槽內并填平。由于噴射是在一定壓力下進行的,填補層有一定的密實度,無需碾壓,短時間即可通車。該修補法與其它方法相比,不僅修補工效高、質量好,而且可減少因作業而引起的交通阻塞,作業不受天氣陰雨等的影響。
二、 “特粗封層”的應用
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是常溫施工技術,具有熱瀝青混合料等同的使用功能,但成本卻大大降低,這就使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尤其最近幾年,發展速度之快,已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但以往的稀漿封層常常采用的是薄封層,對路面病害改善,如路面的老化、裂縫、松散、坑槽等病害改善能力較差,封層后不久又會出現上述相同的病害。幾年來,我們通過稀漿封層的工程實踐感覺到,要想減輕或改善這些病害,提高稀漿封層質量,必須采用“特粗封層”,即封層厚度達12-15mm的稀漿封層,封層后的路面經過一段時間使用以后,沒有再出現類似的情況,封層效果良好。
1.“特粗封層”的石料級配。稀漿封層的稀漿混合料中,骨料的含量約占四分之三,骨料的最大粒徑和級配決定了稀漿封層的厚度。
2.含水量。含水量的大小也會影響稀漿封層的厚度。水的來源有三部分:骨料中的水,乳液中的水和外加水。一般外加水的用量為干骨料重量的6%-11%,而混合料總的含水量為干骨料重量的12%-20%,含水量太小,除混合料太稠不易攤鋪外,還影響稀漿與原路面的滲透和結合,不利于裂縫修補,容易引起破乳;含水量太大,混合料太稀,乳液易流淌至路外,降低油石比,同時在攤鋪時易發生離析。施工中含水量適當小些,有利于提高封層厚度,這就要求操作手根據試驗結 果,結合路面狀況和氣候變化因素及豐富的施工經驗。
3.攤鋪箱高度和攤鋪速度的調整。適當的攤鋪厚度和較慢攤鋪速度,也能略增稀漿封層的厚 度。攤鋪時,應先調整攤鋪箱,使攤鋪箱周邊與原路面貼緊,對于 AKZO NOBEL HD-10型稀漿封層機而言,轉動第一橡膠刮板調整手柄可調整第一橡膠刮板對路面高度以獲取適當攤鋪箱厚度,當攤鋪箱內稀漿混合料充滿1/2 左右的空間時,封層機以1.5-3.0Km/h的下限速度進行攤鋪,就能得到較厚的稀漿封層。
總之,乳化瀝青稀漿封層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是很有發展前景的公路養護措施。隨著該項技術的不斷完善,稀漿封層養護技術還將得到進一步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