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清華大學停招土木工程專業#的話題引發網友關注,甚至對建造師類考生也產生了一些焦慮。曾經的土木工程專業是全國高校的“大熱門專業”之一,如今停招是否意味著工程行業前景不太樂觀了?
隨著輿論擴散,清華大學官方終于在2月26日正式澄清回應了:這純屬誤解!
清華大學土木等單一專業
已合并使用“土木水利海洋工程”
大類專業名稱
清華大學自2017年起實施大類招生培養與管理,部分招生專業名稱發生變化,原來的土木、水利以及工程管理等單一專業已合并使用“土木水利海洋工程”的大類專業名稱,不再單獨招生。這是教育改革中的正常專業更新,并非相關報道所稱的“清華大學停止土木等專業的輔修學位招生”。
據清華大學官網發布的《2023—2024學年度專業設置、當年新增專業、停招專業名單》,文末明確提到:“我校自2017年起實施大類招生培養與管理,部分招生專業名稱發生變化,詳見清華大學本科招生網。”
圖源:清華大學官網
據查詢清華大學本科招生網,在“土木類”招生專業下,明確說明了清華土木“現已成為擁有土木工程、水利科學與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海洋科學與工程等5個方向的大土木類專業”。
圖源:清華大學本科招生網
網站稱,清華大學在全國高校率先獲準設立了寬口徑本科專業“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實行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和大類出口。
網站還介紹了土木大類招生的“專業方向及確認方式”:本科按大類統一招生,進入大類后的前兩年實施大類通識教育,后兩年需完成一個主修專業方向和至少一個輔修專業方向的課程學習。學生在第四學期進行大類內主修專業方向確認和輔修專業方向選定。主修專業方向確認方法:填報5個志愿的優先次序,各專業方向根據學生填報的志愿進行擇優錄取。
圖源:清華大學本科招生網
土木工程前景在哪里?
智能建造是新出路!
近幾年來,土木工程專業經常被網絡調侃為“新天坑”專業。
不過,隨著“新工科”建設的推進,不少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似乎已重獲新生。
“新工科”建設是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戰略行動。所謂“新工科”,是科學、人文、工程的交叉融合,培養復合型、綜合性人才,將技術和經濟、社會、管理進行融合,在技術和產業中起到引領作用。與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尤其注重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電子控制、軟件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在注重新興產業建設的同時,對傳統工科專業升級改造。
在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亦迎來轉型升級。
相比于傳統觀念中土木就是“蓋房子”的認知,重慶大學的土木工程已與人工智能強勢結合。201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鋼結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在重慶大學組建了一支涵蓋土木工程、自動化、計算機、數學與統計相關學科的研究隊伍,在全國率先開展建筑智能建造理論及技術的研究,涵蓋智能生產、智能檢測、智能管控等多個板塊。
智能時代是各行各業正在面臨的時代。在“智能+土木工程”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智能建造,實現人工智能與建造要求深度融合的一種建造方式。將為土木工程專業尋求轉型升級和新的發展機遇提供更多可能性,緊跟新工科的建設腳步。
目前,已有一批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加入到了智能建造的探索行列。2017年,同濟大學首獲開設智能建造專業備案。依托同濟土木的高平臺優勢,融合建筑學、機械工程、材料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管理等學科知識。為現代社會工業化發展的整體趨勢,培養了智能建造專業型人才、復合型人才。截止目前國內開設該專業的本科院校已超百所。
專家認為土木工程具有很大的創新空間,“新材料新技術一出來,馬上就可以形成創新”。這也意味著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不但沒有走入“窮途末路”之境,反而通過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將獲得更大的機遇與可能性,一次次迎來自身發展的新“朝陽”。
土木工程專業考證首選一建!
很多土木工程學子畢業后都會考慮考證,而從事相關工作可以考取的證書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據職位需求及個人職業規劃進行選擇。
當中最值得考的證書必然還是一級建造師。年限不夠可以先考二建再考一建,如果覺得二建證書沒有價值,也可以直接沖一建!畢竟一建證書的含金量比二建要高出很多,是所有土木學子性價比最高的證書!大家別總是聽別人說一建爛大街、墊桌腳了,相信這個話你就完了!只要你從事建筑施工行業,那可以向身邊同行業者打聽,一建證書仍然是必備。
一級建造師是成為項目經理的基礎條件之一,具備一級建造師證書后可以擔任大中型項目經理,獲得更好的待遇。從目前各大國企招聘來看,想要進入更好的單位,一建證書仍是敲門磚,是崗位必備,招聘也是更優先考慮具備一建證書人員!最后,如果你自己有時間有能力的,可以再考慮增項一個專業。
總之,在內卷日益嚴重的當下,證書漸漸成為了升職加薪的剛需,早一些準備,在機會來臨的時候就能多一分把握。證越多,掙越多,一起加油!
掃碼進群,一起交流學習↓↓↓(微信號:ks233-w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