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混凝土基礎施工技術
【考頻指數】★★★★
【考點精講】
一、混凝土基礎的主要形式有條形基礎、獨立基礎、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等。高層建筑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長度超過40m時,宜設置貫通的后澆施工縫(后澆帶),后澆帶寬不宜小于80cm,在后澆施工縫處,鋼筋必須貫通。
二、鋼筋工程綁扎后由監理工程師組織施工單位項目質量技術負責人進行驗收。
1.受力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縱向受力鋼筋上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
2.若采用綁扎搭接接頭,則接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于該區段的搭接接頭均屬同一連接區段。位于同一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于25%.
3.當受拉鋼筋的直徑d>25mm及受壓鋼筋的直徑d>28mm時,不宜采用綁扎接頭,宜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頭。
三、模板工程
(1)模板及其支撐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
(2)模板拆除原則: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具體應按施工方案執行。
四、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攪拌:攪拌混凝土前,宜將攪拌筒充分潤滑;嚴格計量、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冬期拌制混凝土應優先采用加熱水的方法。
2.單獨臺階式基礎澆筑:臺階式基礎施工,可按臺階分層一次澆筑完畢(預制柱的高杯口基礎的高臺部分應另行分層),不允許留設施工縫。每層混凝土要一次澆筑,順序是先邊角后中間,務必使砂漿充滿模板;
3.條形基礎澆筑:根據基礎深度宜分段分層連續澆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縫。各段層間應相互銜接,每段間澆筑長度控制在2~3m,做到逐段逐層呈階梯形向前推進;
4.設備基礎澆筑:一般應分層澆筑,并保證上下層之間不留施工縫,每層混凝土的厚度為200~300mm.每層澆筑順序應從低處開始,沿長邊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澆筑,也可采取中間向兩端或兩端向中間澆筑的順序。
【經典例題】
1.具有模板整體性好、抗震性強、無拼縫等優點的模板是()。
A.大模板
B.組合鋼模板
C.木模板
D.壓型鋼板模板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模板工程。大模板優點是模板整體性好、抗震性墻、無拼縫等。
2.適宜用于外形復雜或異形截面的混凝土構件及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工程的常見模板是()。
A.組合鋼模板
B.木模板
C.滑升大鋼模
D.爬升鋼模板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模板工程。木模板的優點是較適用于外形復雜或異形混凝土構件及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工程;缺點是制作量大,木材資源浪費大等。木模板體系的導熱系數最小,適用于冬期施工的混凝土。
3.高層建筑筏形基礎和箱型基礎長度超過()時,宜設置貫通的后澆帶。
A.30m
B.40m
C.50m
D.60m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混凝土工程。基礎長度超過40m時,宜設置貫通的后澆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