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分析題(共4題,每題20分)
(一)
背景資料
某高校新建新校區,包括辦公樓、教學樓、科研中心,后勤服務樓、學生宿舍等多個單體建筑,由某建筑工程公司進行該群體工程的施工建設。其中,科研中心工程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上十層,地下二層,建筑檐口高度45米,由于有超大尺寸的特殊設備,設置在地下二層的試驗室為兩層通高;結構設計圖紙說明中規定地下室的后澆帶需待主樓結構封頂后才能封閉。
在施工過程中,發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單位進場后,針對群體工程進度計劃的不同編制對象。施工單位分別編制了各種施工進度計劃,上報監理機構審批后作為參建各方進度控制的依據。
事件二;施工單位針對兩層通高試驗室區域單獨編制了模板及支架專項施工方案,方案中針對模板整體設計有模板和支架選型、構造設計、荷載及其效應計算,并繪制有施工節點詳圖。監理工程師審查后要求補充該模板整體設計必要的驗算內容。
事件三;在科研中心工程的后澆帶施工方案中,明確指出:(1)梁、板的模板與支架整體一次性搭設完畢;(2)在樓板澆筑混凝土前,后澆帶兩側用快易收口網進行分隔、上部用木板遮蓋防止落入物料;(3)兩側混凝土結構強度達到拆模條件后,拆除所有底模及支架,后澆帶位置處重新搭設支架及模板,兩側進行回頂,待主體結構封頂后澆筑后澆帶混凝土。監理工程師認為方案中上述做法存在不妥,責令改正后重新報審。針對后澆帶混凝土填充作業,監理工程師要求施工單位提前將施工技術要點以書面形式對作業人員進行交底。
事件四;主體結構驗收后,施工單位對后續工作進度以時標網絡圖形式做出安排,如下圖所示(時間單位:周)。
在第6周末時,建設單位要求提前一周完工,經測算工作D、E、F、G、H均可壓縮一周(工作I不可壓縮),所需增加的成本分別為8萬元、10萬元、4萬元、12萬元、13萬元。施工單位壓縮工序時間,實現提前一周完工。
問題:
1.事件一中,按照編制對象不同,本工程應編制哪些施工進度計劃?
2.事件二中,按照監理工程師要求,針對模板及支架施工方案中模板整體設計,施工單位應補充哪些必要驗算內容?
3.事件三中,后澆帶施工方案中有哪些不妥之處?后澆帶混凝土填充作業的施工技術要點主要有哪些?
4.事件四中,施工單位壓縮網絡計劃時,只能以周為單位進行壓縮,其最合理的方式應壓縮哪項工作?需增加成本多少萬元?
(二)
背景資料
某新建綜合樓工程,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上一層,地上十層,建筑撞口高度45米,某建筑工程公司中標后成立項目部進場組織施工。
在施工過程中,發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根據施工組織設計的安排,施工高峰期現場同時使用機械設備達到8臺。項目土建施工員僅變質了安全用電和電氣防火措施報送給項目監理工程師。監理工程師認為存在多處不妥,要求整改。
事件二:施工過程中,項目部要求安全員對現場固定式塔吊的安全裝置進行全面檢查,但安全員僅對塔吊的力矩限制器、爬梯護圈、小車斷繩保護裝置、小車斷軸保護裝置進行了安全檢查。
事件三:公司例行安全檢查中,發現施工區域主出入通道處多種類型的安全警示牌布置混亂,要求項目部按規定要求從左到右正確排列。
事件四:監理工程師現場巡視時,發現五層樓層通道口和樓層鄰邊堆放有大量剛拆下的小型鋼模版,堆放高度1.5m,要求項目部立即整改并加強現場施工管理。
事件五:公司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對現場進行檢查評分,匯總表總得分為85分,但施工機具分項檢查評分表得零分。
問題:
1、事件一中,存在哪些不妥之處?并分別說明理由。
2、事件二中,項目安全員還應對塔吊的哪些安全裝置進行檢查(至少列出四項)?
3、事件三中,安全警示牌通常都有哪些類型?各種類型的安全警示牌按一排布置時,從左到右的正確排列順序是什么?
4、事件四中,按照《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對樓層通道口和樓層臨邊堆放拆除的小型鋼模板的規定有哪些?
5、事件五中,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確定該次安全檢查評定等級,并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