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包了二級公路H合同段路基工程,本合同段有填有挖,且需以挖做填,施工跨越雨期,項目部充分考慮雨期對施工的影響,對選擇施工的項目進行詳細考察,并編制雨期施工計劃。其中,部分路段資料如下表:
正式開工前先做好路基臨時排水。雨期路堤填筑工藝按“四區段八流程”組織,采用震動壓路機壓實。填料利用挖方土作填料,選用砂類土和重粘土等,做到隨挖隨填及時壓實。
雨期路塹施工分層開挖,每挖一層均應設置縱橫排水坡,使水排放暢通,挖方邊坡一次挖到設計坡面,盡量控制超挖。
問題:
1.表中的4個路段,不宜在雨期施工的有哪些?
2.指出路堤填筑的錯誤做法。說明理由。
3.路堤填筑“四區段”是指哪四個區段?
4.指出路塹開挖的錯誤做法。說明理由。
(二)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長35.5km的山區二級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層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層為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為級配碎石。路面結構如下圖所示。
施工單位采用路拌法施工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現將施工單位的部分技術要點摘錄如下:①確定水泥用量。根據規范“當水泥穩定中、粗粒土做基層時,應控制水泥劑量不超過6%水泥劑量”,為達到最佳強度要求,施工時的水泥用量采用規范規定的最大值6%。
②縱縫的處理。水泥穩定碎石層的施工應該避免縱向接縫,在必須分兩幅施工時,縱縫必須斜接,不得垂直相接。③水泥穩定碎石碾壓時,應重疊1/2輪寬,前輪必須超過兩段的接縫處,前輪壓完路面全寬時,即為一遍。
問題:
1.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除了背景中使用的方法外,還有哪種方法?
2.逐條改正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技術要點中錯誤之處。
3.寫出背景中的水泥穩定基層施工的拌和與整形工序應配置的施工機械。
4.指出圖中A的名稱,通常適合設置在哪些地段?
(三)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12km的山區二級公路工程項目,其中包含一座長100m的雙車道隧道。隧道起止樁號為K5+640~K5+750,隧道圍巖為砂巖,巖體完整,呈塊狀整體,進出口巖石裸露。隧道采用傳統礦LLl法施工。
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結構層自上而下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層;20cm厚水泥穩定碎石層;20cm厚填隙碎石基層。路面施工完成后進行了隧道安全設施的施工。
隧道通車后,在進口段發現路面出現橫向裂縫,施工單位對出現裂縫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發現該段基層頂面標高比設計標高平均高出5cm,而混凝土制備、澆筑工藝、養生都滿足要求,切縫及時。
問題:
1.補充隧道中還需要施工的其他附屬設施。
2.初步判斷隧道圍巖等級。確定圍巖等級有哪些指標?
3.本隧道施工還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4.分析路面出現橫向裂縫的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