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長42.5km的山區二級公路路面施工,路線右側瀕臨花溪河,屬于沿溪線,河流的常水位3~4m深。路面結構如下圖所示。
在填隙碎石的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選擇濕法施工。現將施工單位對濕法施工的部分技術要點摘錄如下:①在備料時,對集料的顆粒組成不做級配要求,集料最大粒徑為鋪筑厚度的0.5~0.7倍。②采用單層鋪筑,嚴格按填隙碎石施工工藝流程組織施工。③在"碾壓滾漿"工序中,在無超高的平曲線路段與直線路段,碾壓從公路中心開始,逐漸錯輪向兩側路肩進行。④在設超高的曲線路段,碾壓從公路內側路肩開始,逐漸錯輪向公路外側路肩進行。
填隙碎石底基層施工完成后,施工單位根據《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對以下項目進行實測檢驗:壓實度(△)、彎沉值、平整度、厚度(△)。為保障行車安全,公路沿線填方高度超高6m的路段以及臨河危險路段,在路基邊緣設置了交通安全設施A。
問題:
1.寫出施工單位選擇的填隙碎石施X-.方法的理由。
2.逐條判斷填隙碎石施工技術要點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3.指出圖中A的名稱,簡述其主要作用。
4.寫出填隙碎石實測檢驗項目的漏項。
參考解析:
1.【參考答案】
施工單位選擇濕法的理由:因為本工程瀕臨河流,用水方便。
【考點解析】
考查考生對填隙碎石施工方法的掌握程度。填隙碎石底基層的施工方法有干法施工和濕法施工兩種。濕法施工的特點是:粗石層表面孔隙全部填滿后,立即用灑水車灑水,直到飽和,用12~15t三輪壓路機跟在灑水車后進行碾壓。在碾壓過程中,將濕填隙料繼續掃入所出現的孔隙中。需要時,再添加新的填隙料。灑水和碾壓應一直進行到填隙料和水形成粉砂漿為止。粉砂漿應填塞全部孔隙,并在壓路機輪前形成微波紋狀。
背景中提到"路線右側瀕臨花溪河,屬于沿溪線,河流的常水位3~4m深"說明常年有水,且用水方便。
2.【參考答案】
①正確。②錯誤。理由:采用兩層鋪筑,嚴格按填隙碎石施工工藝流程組織施工。③錯誤。理由:在無超高的平曲線路段與直線路段,碾壓應該從兩側路肩開始,逐漸錯輪向路中心進行。④正確。
【考點解析】
考查考生對填隙碎石施工方法的掌握程度。
②錯誤,因為填隙碎石的單層鋪筑厚度宜為10~12cm,最大粒徑宜為厚度的0.5~0.7倍。用做基層時,最大粒徑不應超過53mm;用做底基層時,最大粒徑不應超過63mm。③錯誤,因為一般的碾壓要求是:直線和不設超高的平曲線段,由兩側路肩開始向路中心碾壓;在設超高的平曲線段,由內側路肩向外側路肩進行碾壓。碾壓時,后輪應重疊1/2輪寬;后輪必須超過兩段的接縫處。后輪壓完路面全寬時,即為一遍。碾壓一直進行到到達要求的密實度為止。
3.【參考答案】
鋼筋混凝土防撞護欄,護欄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失控車輛越過中央分隔帶或在路側比較危險的路段沖出路基,不致發生二次事故。同時,還具有吸收能量,減輕事故車輛及人員的損傷程度,以及誘導視線的作用。
【考點解析】
考查考生對護欄的掌握程度。
本題要認真讀圖,圖中A標注在路基左側,并說明了是"交通安全設施"。背景中提到"為保障行車安全,公路沿線填方高度超高6m的路段以及臨河危險路段,在路基邊緣設置了交通安全設施A。"根據圖中A的形狀,是我們經常在道路運行中看到的防撞設施——鋼筋混凝土護欄。
作為防撞設施,鋼筋混凝土護欄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失控車輛越過中央分隔帶或在路側比較危險的路段沖出路基,不致發生二次事故。同時,還具有吸收能量,減輕事故車輛及人員的損傷程度,以及誘導視線的作用。
4.【參考答案】
縱斷高程、寬度、橫坡。
【考點解析】
考查考生填隙碎石實測檢驗項目的掌握程度。
級配碎(礫)石或填隙碎石(礦渣)基層和底基層實測項目有:壓實度(△)、彎沉值、平整度、縱斷高程、寬度、厚度(△)、橫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