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分析題(共4題,每題20分)
(一)背景資料
某公司承建城市次干路改造工程,其結構為二灰土底基層、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和瀝青混凝土面層,工期要求當年5月份完成拆遷,11月底完成施工。
由于城市道路施工干擾因素多,有較大的技術難度,項目部提前進行了施工技術準備工作。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時,項目部在城市外設置了拌合站;為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夜間運輸,白天施工。檢查發現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表面出現松散、強度值偏低的質量問題。項目部依據冬期施工方案,選擇在全天最高溫度時段進行瀝青混凝土攤鋪碾壓施工(施工溫度不低于50C)。經現場實測,試驗段的瀝青混凝土面層的壓實度、厚度、平整度合格值均超過98%,自檢的檢驗結論為合格。
問題:
1.本項目的施工技術準備工作應包括哪些內容?
2.分析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出現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
3.結合本程簡述瀝青混凝土冬期施工的要求。
4.項目部對瀝青混凝土面層自檢合格的依據充分嗎?如不充分,請改正。
參考答案:
1.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熟悉設計文件、技術交底和測量放樣。
2.夜間運輸,白天鋪筑,造成水泥穩定碎石粒料堆置時間過長,超過水泥的初凝時間,水泥強度已經損失。
3.運輸中應覆蓋保溫,下承層表面應干燥、清潔、無冰、雪、霜等。攤鋪時應采取“快卸、快鋪、快平”和“及時碾壓、及時成型”的方針。
4.不充分。路面檢測項目中的壓實度、厚度和彎沉是主控項目,必須100%合格。
(二)背景資料
某項目經理部承接了一項道路、橋梁綜合性大型工程,并將其中的部分工程按合同分包給其他單位施工。由于分包單位對安全管理缺乏認識,在施工過程中常出現安全隱患。
項目經理部為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組織了分包單位安全生產培訓班。在培訓班結業時,對分包單位的主管領導進行了書面考核。現將考核的部分內容摘列如下。
問題:
1.在實施項目控制過程中,實行總、分包項目,總包和分包的責任分工是什么?
2.項目安全控制的三個重點是什么?
3、職業健康安全設施包括哪些方面?
4、安全隱患處理方式有哪些?
答案:
1.實行總、分包的項目,安全控制由總包方負責,分包方服從總包方的管理。
2.項目安全控制的三個重點是:
①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為;
②物的不安全狀態;
③管理缺陷。
3、職業健康安全設施包括安全技術方面的設施、職業衛生方面的設施、生產性輔助設施三個方面的內容。
4、1).停止使用、封存;
2).指定專人進行整改以達到規定要求;
3)進行返工以達到規定要求;
4).對有不安全行為的人員進行教育或處罰;
5).對不安全生產的過程重新組織。
(三)背景資料
某市政公用工程項目,經有關部門批準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了中標單位并簽仃合同。
該工程合同條款中部分規定如下:
(1)由于設計未完成,承包范圍內待實施的工程雖然性質明確,但工程量還難以確定,雙方商定擬采用總價合同形式簽仃施工合同,以減少雙方的風險。
(2)施工單位按建設單位代表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組織施工,施工單位不承擔因此引起的工期延誤和費用增加的責任。
(3)甲方向施工單位提供場地的工程地質和地下主要管網線路資料,供施工單位參考使用。
(4)建設單位不能將工程轉包,但允許分包,也允許分包單位將分包的工程再次分包給其他施工單位。
在施工招標文件中,按工期定額計算,該工程工期為573d。但在施工合同中,雙方約定:開工日期為2006年12月15日,竣工日期為2008年7月25日,日歷天數為586d.
在工程實際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下列情況:
工程后期,工地遭遇當地百年罕見的臺風的襲擊,工程被迫暫停施工,部分已完工程受損,現場場地遭到破壞,最終使工期拖延了2個月。
問題
1.該工程合同條款中約定的總價合同形成是否恰當?并說明原因。
2.該工程合同條款中除合同價形式的約定外,有哪些條款存在不妥之處?指出來,并說明理由。
3.本工程的合同工期應為多少天,為什么?
4.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臺風襲擊引起的暫停施工問題應如何處理?
參考答案:
1.該工程合同條款中約定采用總價合同形式不恰當。
原因:因為項目工程量難以確定,雙方風險較大,故不應采用總價合同。
2.該合同條款中存在的不妥之處和理由如下:
(1)不妥之處。施工單位不承擔因此引起的工期延誤和費用增加的責任。
理由:不能免除施工單位的任何風險和責任。
(2)不妥之處:建設單位向施工單位提供場地的工程地質和地下主要管網線路資料供施工單位參考使用。
理由:建設單位向施工單位提供保證資料真實、準確的工程地質和地下主要管網線路資料,作為施工單位現場施工的依據。
(3)不妥之處:允許分包單位將分包的工程再次分包給其他施工單位。
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規定,禁止分包單位將分包的工程再次分包。
3.本工程的合同工期應為586d.
原因:根據施工合同文件的解釋順序,合同條款應先于招標文件來解釋施工中的矛盾。
4.對不可抗力的暫時停工的處理:
承包商因遭遇不可抗力被迫停工,業主應給予工期順延。
(四)背景資料
某公司承接了某城市道路的改擴建工程。工程中包含一段長240m的新增路線(含下水道200m)和一段長220m的路面改造(含下水道200m),另需拆除一座舊人行天橋,新建一座立交橋。工程位于城市繁華地帶,建筑物多,地下管網密集,交通量大。
新增線路部分地下水位位于-4.0m處(原地面高程為±0.0m),下水道基坑設計底高程為-5.5m,立交橋上部結構為預應力箱梁,采用預制吊裝施工。
項目部組織有關人員編寫了施工組織設計(其中進度計劃見下圖),并繪制了一張總平面布置圖,要求工程從開工到完工嚴格按該圖進行平面布置。
施工中,發生了如下導致施工暫停的事件:
事件1:在新增路線管網基坑開挖施工中,原有地下管網資料標注的城市主供水管和光電纜位于-3.0m處,但由于標識的高程和平面位置的偏差,導致供水管和光電纜被挖斷,使開挖施工暫停14天。
事件2:在改造路面施工中,由于攤鋪機設備故障,導致施工中斷7天。
項目部針對施工中發生的情況,積極收集進度資料,并向上級公司提交了月度進度報告,報告中綜合描述了進度執行情況。
問題:
1.背景中關于施工平面布置圖的使用是否正確?說明理由。
2.計算工程總工期,并指出關鍵線路1指出節點順序即可)。
3.分析施工中先后發生的兩次事件對工期產生的影響。如果項目部提出工期索賠,應獲得幾天延期?說明理由。
4.補充項目部向企業提供月度施工進度報告的內容。
參考答案:
1.錯誤之處:總平面布置圖保持不變。由于本項目位于城市繁華地帶,并有新舊工程交替,且需維持社會交通,因此施工平面布置圖應是動態的。
2.工程總工期為120天。(3分)
關鍵線路為:①→②→⑤→⑦→⑾→⑿→⒀
3.(本小題8分)
事件1將使工期拖延4天)。事件2將使工期再延長2天。如果承包人提出工期索賠,只能獲得由于事件1導致的工期拖延補償,即延期4天。因為原有地下管網資料應由業主提供,并應保證資料的準確性,所以承包人應獲得工期索賠,而設備故障是承包人自身原因,所以不會獲得延期批準。
5.還有:實際施工進度圖;工程變更,價格調整,索賠及工程款收支情況;進度偏差的狀況和導致偏差的原因分析;解決問題的措施;計劃調整意見和建議。
二級建造師相關新聞:2010年二級建造師市政工程模擬卷(2)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大二級建造師網校 二級建造師免費題庫 二級建造師論壇